陳伯煒
摘要: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已經滲透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小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是在互聯網環境下長大的。互聯網中包含了海量的信息和資源,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而作為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規避互聯網帶來的不良影響,將互聯網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最大化的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價值。基于此,本文就“互聯網+”視野下小學立德樹人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立德樹人;小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校及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家也曾出臺相關文件,提出“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1]。“互聯網+”視野下,小學立德樹人教育受到新的挑戰,但也迎來新的機遇。因此,本文對目前立德樹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互聯網+”時代下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策略進行論述。
一、目前立德樹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學方式
許多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每天接觸大量互聯網信息。小學生能夠從互聯網中掌握更多的信息,增加更多的知識儲備。但也會產生新的疑問,期望教師能夠解答自己的疑惑,并深入課程學習。但在小學立德樹人教育中,教師主要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通過講解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和思想政治內容。灌輸式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立德樹人教育工作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立德樹人教育離不開實踐。教師過于重視思想政治的理論知識,而忽略立德樹人的實踐教育,很難將立德樹人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難以發揮教育實效。“互聯網+”視角下的立德樹人教育需要改革和創新[2]。
(二)互聯網意識有待提升
一些教師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缺乏互聯網意識,并且沒有將互聯網思維和德育深度融合。學校對“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工作不夠重視。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有待提升,對慕課、雨課堂、翻轉課堂等網絡教育平臺認識不足。
二、“互聯網+”時代下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策略
(一)完善學校互聯網硬件設施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各業都已被互聯網信息技術所滲透。在教育領域中,教學課堂中也在逐漸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互聯網+教育”模式已成雛形。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已經滲透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小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是在互聯網環境下長大的。互聯網中包含了海量的信息和資源,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而作為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將互聯網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中豐富的課程資源,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最大化的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價值[3]。
但目前我國仍有很多學校的互聯網教育設施尚未完善。尤其是小學校園中,缺少互聯網硬件設施和平臺。完善基本的互聯網硬件設施是開展“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的基礎。各中小學學校可以聯合起來構建中小學生的互聯網教育平臺,在教育平臺中融合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知識,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資源。
(二)轉變教學理念及方式
“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突破了傳統的封閉的德育方式,是一種新型的開放的教育,能夠順應社會的快速的變化和發展。“互聯網+”立德樹人的教育模式也有效促使了教育范圍擴大化。傳統的課堂教學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方式,教師一味地講解教材知識,學生被動式接受知識的教育方式因此得以轉變。學生將有更廣闊的空間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回歸課堂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成為更好的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促進“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學校可以創設小學德育主題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上發布圖文并茂、豐富有趣的德育知識,吸引學生去閱讀。教師還可以開設班級內部的抖音賬號,拍攝德育主題的vlog,記錄班級學生參加的德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積極的網絡環境中塑造正確的價值觀[4]。
(三)提升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
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對“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模式的開展至關重要。小學教師應該能夠熟練使用互聯網,能夠從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篩選有效的教學資源,并且能夠有效傳遞和處理有用的網絡信息。教師要積極進取,不斷學習新的互聯網知識和技術,僅隨互聯網發展,才能深度融合互聯網和立德樹人教育。
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和平臺。組織教師參加互聯網信息技術培訓,邀請專業人士開展講座,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等知識,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的信息化水平,為“互聯網+”視角下的小學立德樹人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支持[5]。主學科教師和信息技術之間可以聯合組織研討會,集思廣益,探討如何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信息素養,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規避互聯網帶來的消極影響,提升立德樹人實效。
(四)家校聯合
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對學生來說同等重要。家長是學生的第一個老師。立德樹人不僅是學校的教育任務,也是家長的責任,家校聯合,才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從小過早的接觸互聯網。雖然有些家長會對學生的上網時間嚴加管制,但也有一些家長任由學生在互聯網世界中遨游。而家長作為延續立德樹人教育的一方,既不能對學生使用互聯網過于嚴格管制,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加以引導。引導孩子使用網絡教育平臺,利用互聯網中豐富的課程資源拓展視野,增加知識儲備。
例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共同閱讀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的正能量內容,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將不適合孩子瀏覽的軟件和網站刪除、卸載,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規避互聯網帶來的不良影響,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狀態不穩定,家長要多加關注,和孩子多加溝通。
結語:“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突破了傳統的封閉的德育方式,是一種新型的開放的教育。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的作用,將學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小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姚軍.立足"互聯網+",落實立德樹人——淺談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J].學周刊,2020(11):183-184.
[2]張延山.西部貧困山區中小學基于"互聯網+"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方法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9(24):28.
[3]邱悅.立德樹人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教育推動班主任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20,27(11):190.
[4]呼春紅."互聯網+"結合"雙核"創新機制優化數學課堂滲透"立德樹人"策略[J].文淵(高中版),2019(9):429.
[5]羅小松.立足"互聯網+",落實立德樹人——淺談小學生道德法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J].中華傳奇,202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