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蕓蕓
【摘要】排球課程是高校學科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它在傳播正確價值觀,培養積極思想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社會越來越高的關注度。但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多重影響下,學生在學習排球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實現思想境界的同步提升。因此,在高校排球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因素十分必要。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排球課程;思政教育;融入策略
引言: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代學生獲取體育信息和體育資訊的途徑更加多元,而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使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訊號往往具有雙重性,不僅會傳遞扭曲的價值觀,更會造成學生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亞健康狀態。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必須在高校排球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
一、排球運動蘊含的思想藝術
(一)合作精神。排球運動是一個極具觀賞性和競技性的體育運動,團隊合作是該項運動的主要形式,而排球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是團隊整體戰斗力的重要保障。而這種默契就是一種合作精神,需要建立在隊員們相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奮斗目標的基礎之上,同時需要隊員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包容、各司其職,對于提高高校排球課程教學質量而言,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至關重要。
(二)愛國精神。前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曾說過:“只要穿著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就需要履行為國爭光的義務和光榮使命。”可以說排球運動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其最純粹、最本質的精神,它是對合作精神的進一步升華,同時也是現代教育所強調的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中最重要的內容。
(三)拼搏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當代社會的新的體現,女排精神帶給當代人的寶貴財富,絕不單單是金牌,而是一種涵蓋合作精神、愛國精神和頑強奮斗、勇敢拼搏的精神。經歷了重重阻礙,突破了重重困難,中國女排在一次次的訓練和比賽中穩扎穩打,取得了一次次世界矚目的成績,無論是身體上的病痛,還是心理層面的負擔,支撐著女排隊員體魄極限的動力就是拼搏精神。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排球課程的策略
排球是世界三大體育運動之一,其內含的愛國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與現代素質教育對當代學生的培養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有機融合高校排球課程與思政教育,高校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探索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的教學策略。
(一)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教師的政治素養水平是直接影響“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排球課程教育的質量,甚至是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對于高校排球教師而言,向學生教授排球相關的知識和運動技能是基本職責,但更重要的另一部分內容就是育人的職能,與學生相比,高校教師在認知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教師的行為、思想、素養等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全方位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和教育形式,為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排球課程教學指明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前進方向。
(二)建設思想化排球課程體系。首先,堅定育人的教學目標。立德育人的教學目標是開展排球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方向引導,具體來講,就是要在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排球課的本質相融合,全面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保持提升排球技能和排球課的價值引領二者之間的均衡狀態,使全新的教學模式既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其次,優化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特征、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化,充分挖掘高校排球課程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如上面提到的團隊合作精神、愛國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精神等,并將這些思想政治素養融入排球教學中,使學生培養起對體育的濃厚興趣和正面積極的體育精神。
最后,創新的教學方法。統籌兼顧課前學習和課后的道德實踐指導,將德育元素融入排球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感染、情境代入、溝通交流等方式,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建立,協調好德育、智育、體育三位一體關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三)健全教學評價體系。傳統高校排球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側重于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價,甚至將其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而將思政教育與現代高校排球教學相融合,就要從根本上改善傳統評價體系所造成的諸多境遇,在現有的對學生教學實踐、學習成績進行評價的基礎之上,增加對學生道德品質、獨立人格、責任意識等思想維度相關內容的評價,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展的目標,全程監控與評價學生在學習排球課程過程中的學習態度、進步情況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內容中。與此同時,還應當將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程度納入體系內,以督促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和政治素養,從而提升高校排球課程教學的思想性、藝術性。
結束語:思想政治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的重要課程。而高校排球課程教學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學科,對于增強學生的健康體魄具有重要意義。而現代素質教育強調要培養現代型人才,需要使學生既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思想素養,因此,體育教師必須革新教育觀念,打破學科壁壘,通過自身政治素養的提升、思想化課程體系的建設和科學評價體系的完善等途徑,有效融合高校排球教育和思政教育,推動學生全面進步目標的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曉勇,李靜宇.高校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同向育人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07):441.
[2]姚鲆.課程思政因素在高校排球普修課的運用[J].體育科學研究,2021(01):76-79.
[3]周云.高校排球課程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拳擊與格斗,2021(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