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鐵柱
關鍵詞:微課;高中數學;應用路徑
一、微課教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效用
對“微課”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究可知,依托視頻形式來呈現數學核心內容,有著內容精煉、存儲便捷以及主題突出等特點和優勢。為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大綱來為學生設計知識點,并依托多媒體等平臺將課本內容轉化為微視頻,有效提升授課內容的趣味性和針對性。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背負有繁重的學習壓力,為教師播放微課視頻,則能夠將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得形象、由平面變得立體、由靜態變成動態,使得學生在獲得視聽雙重享受的同時,能夠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和動力。教師通過適當引入微課,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熟練實踐技能,提升數學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微課課堂的獨特性也給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反復研究選題、設計教學方案,還要制作微課視頻,處理微課后期,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也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了師資支撐。
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借助微課優化課前預習環節
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要性,不僅可以推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為后續完善課堂教學環節提供有效依據,使得學生能夠跟進教師教學節奏,進行知識探究。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多是由教師拋出問題,學生翻閱資料嘗試解答,并圈畫出重難點部分,在課堂上進行探討與交流,但是并未達到預期的預習成效。為充分彰顯預習環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嘗試并嘗試引進微課來提高預習環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在線指導和幫助,并將重難點內容以微課形式錄制下來,并將其以鏈接形式上傳到釘釘群或是微信群中,以供學生隨時下載和學習。通過微課形式,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新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從而取得預期教學成效。
(二)借助微課優化課堂教學探究環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習慣采用“說教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與技能,限制了他們現象力和創新力的長效發展,最終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伴隨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教師需積極引進信息技術來優化課程教學,比如可以采用微課來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并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以教師講解“指數函數”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向學生展示“細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質”視頻內容,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在觀察細胞分裂過程來探究其背后的數學規律,深化對指數概念的認知與理解。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學習瓶頸,幫助他們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者,以教師講解“三角函數的圖像及性質”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ppt課件,并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在動態化情境中感知三角函數的變化過程,從而能夠豐富他們的學習感知與體驗,以此來拓展學生認知視野、充實他們的知識體系。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模式來著重講解典型案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分析視頻內容,并在協商中探尋解決方案,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水平。
(三)借助微課優化課后鞏固環節
除去以上之外,教師還應關注和重視課后鞏固環節,并引進微課來輔助完成課后鞏固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知識內化能力。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反復練習,以此來切實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次觀看上傳的微課視頻,不僅可以補充課堂學習漏洞,還能夠深化重難點記憶,從而構建極具個人特點的知識體系。或者,教師可以依托微課開展專題復習教學,基于微課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認知層次、基礎水平來選擇適宜的專題內容和實踐習題,設計多元化微課載體,為學生提供專題復習課件資料,幫助學生彌補知識漏洞和技能短板,最終使得數學課程教學質量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高中數學教師需投身到優化課程設置、完善教學體系的工作中,并探尋微課在數學課堂中引入契機和實施路徑,比如可以借助微課優化課前預習環節、借助微課優化課堂教學探究環節、借助微課優化課后鞏固環節,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數學素養,為后續步入深層學習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阿吉古麗·亞森.微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J].南北橋,2020(12):1.
[2]徐建云.微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探究[J].考試與評價,202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