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學儒
【摘要】語文這門學科有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并非局限在語文能力上,同時也包括了人格、品質和綜合素養等心理層面的內容,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掌握知識以外,也從中感悟語言所具備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閱讀教學則是一個通過素材獲取知識的過程,對于學生們而言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夠深化閱讀之外,也能夠幫助學生們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時代在進步與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實際覆蓋面積也開始隨之增強,并且教育部門也日漸重視人才培養方面有關綜合素質的完善。在小學時期階段,學生學習到的內容對于其之后的思想形成影響顯著,因此需從小學階段重視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習慣的客觀培養。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小學生雖然年齡相對較小,但是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數量卻并不少,伴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與發展,經濟壓力水平也隨之增加,因而導致導致人們的心理問題隨之增加,而出現心理亞健康問題的人群數量也隨之增加,甚至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青少年的逆反性心理相對較為嚴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問題也相對更為隱秘。導致小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幾方面的因素:首先,家庭因素。缺失的家庭、過度壓抑的家庭氛圍與家長的過度期望等都會令孩子的情緒變得十分不佳,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消極看待問題的現象。其次,社會環境因素。由于受到了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學生對自身的利益過度看重,很難去積極開拓自身的社交圈子。再次,學生自身的因素。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疏于管理,因而導致他們的玩心過重,甚至有不少學生逆反心理極為嚴重,不將學生放到眼里,厭學情緒非常明顯。最后,學校角度。學校并未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且也缺乏安全教育與情感教育。即使開設了心理輔導與法治教育等專業化的課程,課時也非常少,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這是在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
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閱讀教學作為一項綜合性與系統性的教學內容,其中包含有句子與文字等語法知識的惡習,其中甚至包含有文段內容與學習者的個人應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多數都是十分積極向上的,并且選擇的也是十分正確的價值觀,具體包含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基于人們現實生活的實際內容,對此類文化知識與故事的學習,可客觀引導學生形成相對正面化的思想意識與價值觀。進入到閱讀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可通過與學生的話題討論的方式,客觀評斷對和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是非觀。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心理健康會對他們的成長帶來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教學中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實際生活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往往會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部分工作形成忽視,尤其是某些家長,常常無法關注到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細節問題,甚至一些學生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撫養長大,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同時,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考試成績上,那么其中一些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可能就會被成績所掩蓋,當發現問題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小學都并未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那么就有必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但從目前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很少能夠真正去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3.1通過課文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實際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被精心設計過的,那么就可以對這些閱讀資料進行針對性的應用,有意識的進行文化延伸和內容拓展,對其中所蘊含的內涵思想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文化和情感的發散,在展示語文這門學科魅力的同時,也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帶來更多的渠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教學內容及要求為基礎來對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計劃進行詳細的設計。例如在學習《生命的壯歌》這一課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結合網絡資源和文件資料來進行更加全面的心理疏導和教育。具體來看,首先要對文章中所包含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動畫、視頻、圖片等課外資源來進行課前的預熱,并對教學形成重要的輔助作用,也可以為學生們講解一些精神管理知識或者自創的小故事等等,通過文本梳理來進一步凸顯主題內涵。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教材內容和課外資源進行展示時,應將心理健康知識作為輔助來開展綜合閱讀訓練,從多重視角來引導學生們進行文本閱讀,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的文本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進而更加自然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3.2采用融合化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實踐應用為基礎,基于理論引導和科學規劃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應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結合具體的學情來開展活動,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這篇文章時,可將母愛作為主題,在組織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以自身為基礎來進行選擇閱讀并寫出心得,必須結合學生們的表達內容才能夠真正做到以課程內容為基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也需要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首先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來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合理的調整,根據實際問題來分析,確保閱讀教學的高效,基于課程安排來合理規劃內容,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結合課程內容來開展實踐活動,并對課程組織狀況和教學需求進行準確的把握。
3.3通過課外閱讀來進行拓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關注課堂部分的教學工作之外,也要注意向課外進行延伸,引導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具體來看,首先,在引導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時,應以學生為中心來創建閱讀指導模式,根據學生興趣來選擇閱讀內容,對于不同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閱讀策略的教學,讓學生們在課外閱讀中同步提升思維能力,并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讓學生們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積極心態。其次,在對課外讀物進行選擇時需要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對于低段學生來說,應該主要以童話、寓言故事為主,對于高段學生而言,則可以選擇更加具有教育意義的材料,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心理品質,從而保持健康心理狀態。
3.4創造良好愉悅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由于年齡水平比較小,缺乏對社會認知的成熟性認知,因此要保證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就需及時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創建新的教學環境,以此令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并且逐漸喜歡上語文課堂,由此才可有效彌補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所導致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另外,相對愉悅的教學環境與氛圍對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非常有益,可逐步增強教學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相對比較沉悶的課堂氛圍條件下,學生會因為受到教師的威壓,而不敢在課堂上做出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動作,但是其內心并未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來。而相對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令學生逐漸追上教師的發展步伐,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環境氛圍中,繼而逐漸成長為課堂的主導者,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學生在真正的愛上課堂之時,會逐漸拉近和教師間的距離,學生也可在課余時間積極與教師交流不懂的地方。
3.5小組合作競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小學分組。利用小組分組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語文閱讀思想的交流。促使小組成員在互相閱讀自己認為的優美詞句的方式,分享自身的感悟與體驗。利用組內交流的方式方法,逐漸增強學生與同學的團結協作的相關能力,增加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入了解與掌握。每個學生自身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對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此種小組合作競爭的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有益,并且也十分有助鍛煉學生的口才與勇敢精神品質。小組內的交流活動,可有效實現不同閱讀文化之間的深入交匯,令學生深刻感知不同書本的精髓。另外,同組內的學優生可適當為學困生提供一定的客觀指導與輔助,由此逐漸拉近彼此之間的差距,盡量保證所有學生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小組與小組競爭的方法,令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去。例如,教師可向學生誦讀一篇文章,繼而令學生在小學之內對文章的主旨與內容等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之后每組選出一位代表人物將小組對于本篇文章的觀念與看法充分表達出來,客觀常數文章的主旨。由此可充分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鍛煉學生口才與邏輯思維能力。這可促使學生對語文閱讀課堂的喜愛程度直線上升,繼而逐漸實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3.6實時評價學生表現
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教師對學生閱讀內容的評判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日常工作過程中,教師可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閱讀習慣,一照學生對閱讀知識的具體感悟,將文章中想要表達的內容展現出來。而所有孩子的語文基礎都各不相同,表達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需基于每個學生的差異,使用不同的具備針對性的評價方式。例如,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學生來說,教師可堅持以鼓勵的評價方向為主,鼓勵學生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繼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對于一些活潑的孩子來說,教師可適當對其進行相對嚴厲的評價,促使其逐漸樹立起一定的規則意識,令學生更好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
結束語:本文首先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小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3):164.
[2]胡晴.小學語文教學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語文課內外,2020(30):56.
[3]張彩玲.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淵(中學版),2020(5):478.
[4]王佳.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讀與寫,2020,17(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