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方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所指出的理念,無一例外都是對于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高中語文這門學科中,思辨性是語文寫作的一個方面,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題。為了可以呈現新時代教學氛圍,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進新的教學方案,這樣才可以打造高質量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思辨
引言:高中語文這門學科,除了閱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寫作,所以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案的實施。特別是思辨性作文的出現不僅會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更加凸顯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因此,教師要盡可能提高寫作水平,為學生之后的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
一、從句開始,循序漸進地提高思辨能力
現如今的高中生都會面臨一種困惑,那就是不知道在寫作環節中如何體現教師們所說的思辨性。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對這些思辨性產生厭煩感、抵觸感。針對學生所出現的這種狀況,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狀態。從之前的講述中也可以看出,高中語文現狀是學生不知道什么樣的內容出現思辨性,高中語文教師所展開的教學需要從基礎出發,先從簡單的語句開始。換句話說,語文教師先從詞再到句,最后再到段落,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思辨性的能力。而對于思辨性的教學來說,教師所開展的模式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練習。
比如說:人們經常說必須執著于理想,我們贊美“數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和毅力,也是鼓勵人們有朝一日能夠功成名就,能夠忍受著“十年寒窗苦讀”……根據上面所說的材料,寫一篇作文。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這是高中比較典型的一種辯證性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論證的角度就是讓你在執著之中,是否必須要學會變通?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在執教中我們一定要學會變通,這樣才可以在學習和生活中擁有著一定的解決方案。正如學生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內容,如果當時的林沖沒有轉變自己的觀念,那么是否我們就不會知道林沖這一人物所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讓學生通過文章中所出現的經典寫法進行轉述,運用到自己所寫的文章中再讓學生從句子開始,再到段落進行總結,把課文中的內容轉換為自己的知識。
二、以讀促寫,有規則地完成思辨訓練
高中語文教師經常會使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叫做讀寫結合,通過閱讀文章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際上,讀寫結合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思辨性寫作,也有著其他的幫助作用。因為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認識到讀與寫之間的聯系點,只是在課堂上簡單地闡述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學生在完成教師所頒布的任務后,寫作還顯現出不足。
比如說:大部分的高中教師在講述《邊城》這一內容時,會讓很多學生去分析該部作品所講述的內容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地會分析出沈從文先生所寫的是對于湘西小城市的一個事件的描述。學生在讀完之后會明白這篇課文所講的內容,可在實際的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寫作,學生卻不知道怎么寫。再比如高考中作文中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庇娙思s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边@一內容,就可以通過內容的分析并寫作,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墨最國家、對人民、對國土、對政治的看法,將人和國家和區域聯結合起來,從辯證的角度來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個人見解。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從句子開始,再到段落進行總結,把課文中的內容轉換為自己的知識。
三、小組合作,提升思辨能力
高中階段教師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小組合作模式也成為教師所采用的一種有效方案之一,所以語文教師在展開思辨性教學的環節中完全可以利用小組合作評價等方式與思辨內容相融合,讓學生在互相評價,互相糾錯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不足。因為小組內有很多成員的出現,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想法,學生在課堂上也可以利用其他成員的優點來改善自己的不足。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評價的環節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并且修改作文本身就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過程,還不會給高三的學生一些壓力。本身高三的學生面臨的是高考,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環節中如果給學生壓力,那么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難上加難。面對新課程改革出現,借助小組合作想要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寫出優美的文章,就需要幫助學生提高評估和修改的頻率,同時讓學生掌握思辨作文的一個修改方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思辨性寫作教學的環節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指引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寫作方向。并且,高中階段的學生要逐漸地養成思辨習慣,在寫作的環節中及時對材料進行詳細的分析,這樣才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少清. 高中語文思辨性讀寫教學策略研究[J]. 散文百家,2020(15):93.
[2] 宗宇. 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6):141.
[3] 鐘佳婷. 探究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有效路徑[J]. 文淵(小學版),2020(1):902.
[4] 張碩. 試析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實踐路徑[J]. 學語文,2020(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