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許多人因此出現了心理問題,這也是當前階段需要研究的熱點問題。然而解決心理問題的理論大多來自于西方,由此衍生的方法和技術并不完全適合我們國情,所以心理工作者應當找尋適合我國的問題解決方式,在實踐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完美解決該項問題。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引言: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的心理學思想也是內涵豐富,因此將傳統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是目前為止比較適合我國心理問題解決的主要方法。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彌補以往心理教育中不符合流行趨勢的內容,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文章從“中國傳統文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傳統文化的概述
傳統文化是我們歷史的傳承,所以是歷史與思想融合,文化與智慧的結晶,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還包含著人際交往、情緒調節、人格發展等心理學的思想,所以這對于各族人民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傳統文化也在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不知不覺間會被傳統文化影響,所以社會一定要重視傳統文化的建設,這能夠為當代人面對當前社會矛盾,增強抗壓、抗挫折的能力。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當代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能夠使其在當前社會快速立足,在短時間內與周圍人建立起合作等關系。換句話來說,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應該注意心理方面的交流,這樣對于人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相反的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會影響其自身社會功能,因此重視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當前階段的不良誘惑很多,人們經常容易其影響步入歧途,建立起非誠信的人際關系,最終影響身心的共同發展。這時就可以通過傳統文化來進行正確引導,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
(二)能夠增強人們的抗挫折能力
人們對于自己未來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追求與渴望,然而現實卻與人們的理想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生活中也會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讓人們經歷挫折,一旦沒有處理好該問題就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從此一蹶不振,如何提升人們的抗擊打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因此,社會和心理工作者要強調對培養耐受挫折能力的重視,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心理理念以及發展方向,培養人們堅強的意志。也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提供德才兼備的全面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進社會的發展。
(三)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
如果沒有近期和遠期目標,那么人們就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設立目標是人們生活以及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點。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每個人的學習經歷以及生活等具有較大的差別,因此有許多人不能認清自己當前的實際狀況,不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立合理的發展目標。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此種情況,心理工作者一定要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因為這其中蘊含著許多對人生發展目標的解釋和指導,能夠幫助人們解決許多困惑,使其能夠重新認識自己。在對人們心理健康進行教育時,也要將國家的發展作為青年發展的目標之一,讓他們牢記使命,確保他們發展的方向與國家的趨勢一致。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在育人環境中逐漸融入傳統文化
人們的內在心理與外在環境的交互活動中對心理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處于發展中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健全的意識,很容易被外界影響。那么學校可以在校園中比較醒目的位置設立一些展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宣傳欄,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影響,改變他們錯誤的認知。如果是對于成年人來說,那么就要多去參加一些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的實踐活動,將人們的一些錯誤的觀念潛移默化的替換掉,這樣的做法事半功倍對人們的身心發展都有著較好的幫助。
(二)提升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
由于學生的身心思想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為重要的引導者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認知以及水平,因為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應該擁有健全的心理認知,這樣才能教育好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并且維護好其本身的抗壓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當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掌握好學生的心理情況以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會讓學生信任教師,增進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學生能夠擁有健全的心理奠定基礎。要想進一步促進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管理者還應當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相關的專業能力培訓,督促心理工作者研究傳統文化與心理教育相融合的課題,給予學生良好的心理教育。
(三)將傳統文化變成行動
我們的傳統文化猶如瑰麗的國寶,蘊含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如果人們能夠掌握這些哲理就會擁有健全的心理,在通常情況下太極和書法都是比較能夠陶冶情操的傳統文化,單位和學校可以為員工和學生安排相關的傳統文化活動。有資料調查表明,有許多心理存在問題的人員在學習一段時間的書法等傳統活動后,其本身的心理問題會有所緩解,這值得社會借鑒和推廣。
結論:歸根結底,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是我國歷史的融合,同時還能滿足人們的精神世界,保證當代人的心理健康,這可謂是一舉兩得。傳統文化的融合需要心理工作者全面了解相關內容,找到與之相符合的契合點,這樣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升華,培養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德信,楊曉瑩,陳光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困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高教學刊,2021,7(12):189-192.
[2]高朋敏,王新峰.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8):7-8.
作者簡介:黃晗,1981年6月,女,漢,吉林省通化市,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碩士,講師,罪犯心理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