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晶

摘 要:文章基于核心素養理念,聚焦于初中試卷講評課的轉型。文章作者借助信息技術分析,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以期在試卷講評課中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對試卷講評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試卷講評;小組合作;信息技術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2014提出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提出各學段學生要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具備必要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各學科根據學科內容提出具體要求,以便促進學生發展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目前我國有關核心素養培養途徑和評價方法的研究還未成熟,基礎教育改革仍然在探索中。教師要走出舒適圈,致力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課堂教學設計。試卷講評課是常規課型的一種,如果能有效轉型試卷講評課,將為初中生英語學習態度、習慣、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英語試卷講評課的常見問題
據調查顯示,傳統的英語試卷講評課效率低、耗時長、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教師在慢慢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但試卷講評課的問題仍普遍存在:第一,試卷講評課沒有側重點和針對性,教師講評之前沒有科學地分析,沒有深入挖掘試卷中隱藏的問題。教師在講評課上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但受時間限制,僅停留在一般性的講解,針對性不強,重點不突出,試卷講評課效率低。第二,學生缺乏主體性,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教師在課堂中常占據主導地位,課堂缺少互動,教師剝奪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師主導發言的過程中,沒有留白,學生失去討論的陣地,思維被禁錮。學生失去用英語表達觀點的機會,沒有空間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分析和批判思維培養被扼殺在搖籃里。這些問題使得英語試卷講證課完全背離了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英語試卷評講課轉型策略
要想更新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在日常課下功夫,更要給予試卷講評課足夠的關注。為了貫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筆者對初中英語試卷講評課的轉型進行了實踐探究,以七年級一次試卷講評課為例。
(一)課前合理分析試卷,統籌安排
1.巧用數據診斷考情,尋找核心素養培養落腳點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求下,數據平臺能夠為教師提供各種維度的數據參考。筆者在本次試卷講評課前借助了“安脈平臺”的數據功能,對學生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平臺根據考試成績生成多維度數據,筆者選擇了幾種數據表格,觀察本班各分數段人數、每題均分和年級均分的差距,通過對比找到本班學生最薄弱的部分。信息技術為試卷分析帶來效率和精確。筆者將學生的錯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易而不得,多為基礎題;第二類,變而不識,即中檔題;第三類,難而不通,即難題。筆者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分類整合,查看原卷,分析原因,研究策略,將典型錯題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落腳點,改變面面俱到的傳統評講模式。
2.關注學生情感需求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如何能讓學生在做中真正體驗學呢?筆者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溝通交流、表達觀點的平臺。小組合作有利于構建積極、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相互尊重、相互激勵和相互幫助的學習品質。為了踐行核心素養提出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筆者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文化儲備、思維能力等差異分組,每組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每組由1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負責關注組員的需求,1名副組長負責統計試卷錯題,1名督促員。每位成員在小組活動中都能找到機會說英語,有傾聽對象,積極學習英語的意愿變強。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講評前,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多種學習策略以拓寬學習渠道,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提出指導性的要求:第一,在試卷中標記出錯誤題目,并將錯題題號匯報給副組長;第二,自己初步分析錯誤,利用工具書、課堂筆記和相關教輔,查找知識間的聯系及自己的知識盲點,并記錄在本子上;第三,根據知識點,在做過的習題中找相似題目加以鞏固練習,或自己進行編寫創造;第四,標記疑惑,留下自己的觀點,以備在課堂中和同學老師交流。
(二)課內以學生為主體,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1.正面評價,營造積極的試卷講評氛圍
在試卷講評課的第一階段,教師要正面肯定學生,創建積極課堂。每位學生的經驗、興趣、動機、認知方式、個性特點各有不同,在試卷評講前,筆者從考試優異、進步明顯、書寫規范三個角度對學生本次考試加以表揚和鼓勵。此外,在試卷講評開始前,筆者還給學生呈現本次考試聽力、語法、閱讀和寫作四個部分的班級、年級均分對比圖,讓學生通過圖像了解本次考試中的問題和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語法和閱讀兩個部分班級和年級的均分差距略大,本堂課的重點放在語法和閱讀兩部分,旨在鞏固語法知識和總結閱讀技巧。
2.小組合作,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小組合作”模式在試卷講評課上同樣能夠激勵學生,提高課堂效率。 在試卷講評課,筆者先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小組討論后,為了檢驗小組合作成果,筆者將學生得分率較低的題目挑出,讓小組派代表進行分析。在講解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全部用英語表達,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此環節中,教師應由主講者轉變為傾聽者,并適當進行追問,引導學生反思和總結。如得分率只有26.2%的69題句型轉換:He is a good swimmer.(改為感嘆句) How____he_____! 錯誤答案是“How good he swims!”或者“How good he is!” 教師向學生進一步追問,學生思考后總結出被忽略的語言點:good是形容詞,不能修飾動詞swim,以上兩個錯誤答得使得句意信息丟失,句子不完整了。學生經過這樣的審視、質疑、分析、判斷,鍛煉了批判性思維。
3.師生共同探索,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教師承擔著促進提高學生的深層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重要使命。在講評試卷閱讀部分時,教師要改變只報答案和尋找表層答案方式。為了讓學生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筆者訓練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斷或概括作者意圖和態度的能力。
在本次試卷中,閱讀A篇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從得分率來看:75題(推斷題)40.5%,77題(推斷題)47.6%,79題(主旨題)63.3%。文本整體脈絡清晰,但問題較難,學生思考空間較大。如果教師處理閱讀文本過于表面,就錯過了開啟學生高階思維的機會。筆者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帶領學生尋找關鍵詞、關鍵句,利用細節查找、有效提問、整合信息、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探求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以75題為例,What's the writer's point about using telephones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mobile phone?( ? )
A.Using a telephone was expensive
B.Phone calls were much shorter
C.People made fewer phone calls
D.People relied on notes a lot
文中作者沒有明確表達對使用手機的態度,學生需要基于事實進行概括。筆者記錄了學生的易錯選項A和D,在課堂上提問了兩位學生解釋選A/D的依據。選A的同學在文中找到了“And of course you had to bring a lot of coins to pay for the calls.”選擇D的同學找到了“We would have to depend on notes left on fridges or desks to communicate messages.”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尋找錯誤選項的漏洞:有的同學說A選項所表達的含義是inconvenient而不是expensive;有的同學認為D選項是補充說明,notes如今仍然被廣泛使用,與題干不完全匹配。教師指導學生再次審題,尋找題干的關鍵詞。由“before the invention of mobile phone”可知這是一個時間對比的模型,學生需要在文中找到今昔對比關系。學生輪流在希沃白板上劃出文本中的關鍵句,文本從三個方面來描寫在手機出現以后,今昔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思維導圖,使第二段的結構更加清晰,學生體驗由事實到概括的過程(如圖1)。76題為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about life before mobile phones? 同樣是帶有before的時間狀語所呈現的今昔對比模型。筆者抓準時機,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歸納此類題的答題技巧。有一位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對比后,總結出此類題目的思考要點要鎖定選項中帶有比較級的形容詞,這正是筆者的預設答案。
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字間深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需要基于文本的符合邏輯的推斷,基于事實的合理揣摩,基于作者思路的理性引申。推斷題往往是初中生最容易丟分的題目,如77題. What's the writer's main argument against mobile phones?( ? )
A.They have damaged relationships.
B.We give out too much information.
C.They are harmful to our body and mind.
D.It's impossible to escape from them.
筆者引導學生仔細審題,尋找題干中的關鍵詞,鎖定關鍵段落和關鍵句。通過題干中的“against”,學生鎖定帶有關鍵詞“negative effect”的第三段落,并在此段落中找到了支持作者觀點的句子。筆者根據學生的總結,進一步歸納并借助圖2展示思考過程。接著,筆者展示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分辨哪些問題屬于inference。這種類型的題需要學生揣摩作者的深層含義,需要學生進行信息歸類和整合,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由于初次探究推斷題,學生還不能完全分辨,但這是一次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嘗試。
四、英語試卷講評課轉型的成效
(一)構建動態課堂
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機會說英語,積極學習英語的意愿得到培養。學生積極探索,靈感被激發,試卷講評課不再是單一乏味的核對答案和講解考題,動態課堂得以生成。
(二)喚起了中學生的情感共鳴
講評課前,教師通過合理分析和安排,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困惑和需求。講評課上,教師的適當留白,可以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機會,教師要耐心引導,傾聽學生不同的見解,在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關系的過程中使教、學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試卷講評課搭建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多層次教學平臺,使學生能夠用英語溝通和表達,利用多種學習策略解決難題,運用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更勇于在英語的環境中展現自我。
結 語
貫徹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與時俱進的表現,教師應當跟上時代步伐,轉變陳舊教學理念,優化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需求。
[參考文獻]
[1]張光明.利用教材閱讀文本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0(23):51-55.
[2]王強.對初中英語試卷講評課教學對策的思考[J].考試周刊,2020(9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