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
摘要:小學體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從中學到一定的體育知識并且鍛煉學生自身的體能素養,來達到體育課堂開展的目的。科學鍛煉和發展學生的體能素質,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還需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的生活。為此,本文主要對小學體育課堂開展體能素質鍛煉的方法進行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體能素養鍛煉;方法探析
近幾年來,我國小學生體能的發展總體成下降趨勢,基于這一現狀,引起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要求體育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開展的主體,時刻注重學生的鍛煉情況,促進其體能的提升。使其在課堂中通過各種體育技能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加強其體能的提升,來適應接下來激烈的社會競爭。為此,學生的體能素質需要從小培養,為其培養從小鍛煉的習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體能素質鍛煉的現狀
在崇尚身體素質的今天,體能訓練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也在課堂中日益凸顯,雖然人們體能訓練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但在實際的體育課堂中,很多教師還沒有明確關于體能訓練的教學方法,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就使得學生的體能素質發展較慢,不能很好的增強學生的體能素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恰當的教學訓練方式便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反感心理,令學生喪失鍛煉積極性,最終使得訓練效果差強人意。因此,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提升學生的體能訓練積極性,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斷總結和吸取經驗,隨后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與實際情況制定最正確的訓練方法。
二、小學體育課堂開展體能素質鍛煉的意義
隨著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深入推進,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小學生體能素質為目的開展高效的體育課堂,并為學生始終貫徹“健康第一位”的思想,使學生認識到體能素質對于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能水平,使其在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下不斷增強自身體能,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其自身 形態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以達到我們開展對學生體能訓練的目標【1】。總而言之,體能素質訓練對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其積極向上的精神與堅定的意志以及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體能素質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小學體育課堂開展體能素質鍛煉的方法策略
1、注重體能訓練趣味性,激發學生訓練積極性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基于體育這一學科較為自由的特點,就使得教師往往會忽略對體能訓練模式設計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就導致很多體能訓練在課堂中表現的過于機械化,缺乏靈活性,這就使得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很難感受到訓練的快樂,面對枯燥的訓練就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如果學生其帶著消極的情緒進行訓練,就會使學生的體能訓練效果較低,難以發展學生的體能素質。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意識到心理狀態在訓練過程當中的重要性,為此,在體能訓練課堂開始前,身為教師要提前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對訓練提前做好規劃設計,通過靈活有趣的訓練方式來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以此來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訓練中去【2】。
比如說,當我們組織學生利用蛙跳進行下肢力量訓練時,可以組織“青蛙上學”這個游戲來開展訓練。首先為學生劃定界限,令學生從起點出發,定正前方10米處為學校,在教師的口號響起后使學生以蛙跳形式從起點出發跳到學校位置,最后前三名到達學校的“小青蛙”獲得勝利。以此來通過這種游戲化情境設定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使其積極投入到下肢體能訓練中,不斷強化下肢體能力量,最終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實現一定的體能收益,加強其對體能訓練的積極性。
2、推動體能訓練合作化,發揮學生訓練互助性
為了學生的素質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在訓練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個人訓練也要注重團隊訓練,為此,教師在學生體能訓練過程當中還應注重學生之間訓練的合作化,通過團隊合作來促進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提高【3】。通過這種合作化訓練模式,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在體能素質訓練過程中的集中狀態,使學生在互相鼓勵之下更好的完成訓練任務。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更好地保障學生在訓練過程當中的安全問題,如果一個學生出現了安全問題,他的隊友能夠及時發現并立即采取幫助,對其伸以援手,避免對學生自身造成更大的傷害。
就像我們在學生綜合體能素質訓練過程當中開展50米短跑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并根據每小組的訓練成績,對小組進行相應的評判。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為了小組榮譽而拼盡全力,并在小組訓練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掌握快速跑的技能,從而不斷增加自身實力,提高自身體能素質水平。在小組成員互相訓練的過程當中,就跑步這一項來說,如果學生發生磕絆就很容易出現摔倒的情況,一旦發生這種現象,周邊的小組成員就可以及時采取幫助,避免摔倒學生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通過這種團隊合作訓練的模式能夠使學生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實現自我體能素質的提升,促進體能鍛煉的有效性。
3、促進體能訓練生活化,培養學生訓練終生性
對于學生的體能訓練問題,教師不應該只注重對學生課上的體能素質訓練,因為課上時間是短暫的,很多學校的體育課一周只有一節,這對于體育鍛煉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要充分意識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體能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也應該及時做好體能訓練生活化的安排工作,使學生將課上的訓練內容及時并有效的利用到課余時間,并充分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培養學生勤于鍛煉的優良習慣,使其在自主開展課下體能活動訓練過程中形成終身鍛煉意識,不斷促進其綜合體能素質的培養【4】。
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將體能運動訓練融入到生活當中,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中使男生進行俯臥撐的體能訓練,使女生進行仰臥起坐的體能訓練。以此通過這些較為生活化的訓練內容,使小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能為自己制定相應的計劃,當學生有體能完成計劃時可以再相應的增加難度,以此來不斷訓練自己的體能素質。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囑托學生時刻以自身安全為主,根據自己的實力去完成相應的計劃,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鍛煉,按部就班的慢慢增強自身體能素質,使課堂的訓練內容切實落實到生活當中,令學生在堅持中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能水平。
四、結束語
小學體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體能素質鍛煉更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我國學生的體質偏弱,學生體質問題更加不容忽視,增強學生體質已經變得刻不容緩。為了增強學生的自身體質,就需要從小抓起,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并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以飽滿的精神態度令學生們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讓學生們養成鍛煉的意識,使學生愛上運動,樂于運動,從而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體能素養,使學生茁壯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國進.小學體育課堂開展體能素質鍛煉的方法探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3.
[2]司志菊.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進行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8):101-102.
[3]張慧文.淺談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J].考試周刊,2021(45):119-120.
[4]洪志祥.體能素質“課課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初探[J].考試周刊,2020(8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