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文中所說的學習能力具體是指學生利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方法進行主動學習,以發(fā)掘學習潛能。教師以筆記本為載體,通過輪轉核查保障筆記的質量和實效,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要領,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筆記本,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維度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8-0034-03
作者簡介:楊麗萍(1982.10—),女,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義橋實驗學校,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 言
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意識。其中,學習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利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方法來掌握學習要領,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學習策略,發(fā)掘學習潛能,拓寬學習渠道[1]。筆記本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使重點、難點知識更集中,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精準學習。初中英語教師積極組織基于筆記本的各項實踐活動,能不斷調整學生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生多維度的學習能力。
一、利用筆記本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學習方法
英語基礎知識可以概括為詞匯、詞組、句子、篇章,這些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筆記本的合理布局和設計,能使學生有效記錄知識和反復閱讀、理解,進而掌握知識要領,實現(xiàn)知識內化。
1.立足課堂引領,培養(yǎng)學生提煉意識
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劃分類別,建構知識結構,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要領,形成英語思維,進而高效輸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提煉。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書本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對課內知識進行整體提煉,逐步構建知識架構。
例如,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單元標題中提煉出本單元著重講的“比較級”的相關知識。比較級的要求具體如下。
①比較對象一致性要求。
His hair is longer than me. ×
“他的頭發(fā)”和“我”,比較對象不一致
His hair is longer than mine. √
同為頭發(fā),比較對象一致
He has longer hair me/I do. √
同為人物,比較對象一致
②比較級構成方式要求。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構成分為規(guī)則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規(guī)則變化又有以“er”結尾和以“more”開頭兩種形式,但“more better”“more taller”這樣的形式肯定是錯誤的。
③區(qū)分原級與比較級的關鍵詞。“than”一詞一出現(xiàn),就表示此句要使用比較級。另外a little、a bit、a lot、much、far、even等程度副詞均可用于修飾比較級。
學生明確了單元學習任務后,再去攻克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知識,他們的學習過程就更高效和輕松了。學生應將此板塊放于筆記本開頭,以單元句型和語法知識為核心,主要記錄課堂板書和對應作業(yè)中的錯題,分析錯誤解題思路,寫下正確解題過程。
(2)引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歸納。學生要學會歸納和整理重難點知識并將其攻克,以此帶來成就感,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和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學生已經(jīng)學了表示“花費”的四種方式,但在練習中經(jīng)常混淆。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易混淆知識點,讓學生發(fā)現(xiàn)關鍵區(qū)別點,并要求學生將其記錄在筆記本中。在學生再一次進行知識提煉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練習,以加深其對知識點的印象,使他們了解出題意圖和解題方向,彌補知識漏洞。
此板塊記于筆記本末尾,學生要由后往前記錄,書寫關聯(lián)的知識點解析,以便進行知識內化和鞏固。
(3)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能力各不相同,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點也不一樣。因此,教師開辟“自我延伸拓展”板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理清課內外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是學生拓展知識的重要手段。
借助此板塊,學生能記錄易錯詞,也能拓展新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筆記本中選擇性地記錄單詞、音標、詞性、詞義、語法等內容,或與本單詞相關的衍生單詞,并視情況輔以例句。
例如,記錄單詞famous(adj.著名的)。
①以ous為后綴的形容詞,學生已學的單詞有delicious、dangerous、serious、nervous,拓展單詞有anxious、cautious、curious、humorous、 obvious...
②語法辨析: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be famous as... 以……而著稱
Hangzhou is famous for the West Lake.杭州因西湖而著名。
Hangzhou is famous as the paradise.杭州被視為天堂。
③關聯(lián)詞:fame(n.名聲,聲譽)
It's important for the man to gain fame.
He got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此板塊可用于記錄課內外的好句和美文,學生可采用剪裁、粘貼模式做筆記。拓展板塊放于筆記本中間,單詞板塊由筆記本的中間往前頁記錄,好詞好句板塊由中間向最后頁記錄。
2.做好筆記標識,提高識記效果
筆記標識可以一目了然地表達目的、說明意圖,是筆記的最好伴侶。學生在記錄筆記的過程中,要逐漸養(yǎng)成用不同標識巧記筆記的習慣,使知識框架更加清晰且易于識記。
(1)以符號表信念。符號不僅可以標識內容,也可附以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投入情感,激發(fā)內動力。如表1所示。
(2)以顏色記對錯。學生用不同顏色筆標注不同的知識內容,可以使筆記中的知識點板塊明晰、清楚,便于自己查找,如表2所示。
(3)以序號搭框架。數(shù)字最能標注筆記框架,使結構明晰,也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常用的序號級別有一、二、三……,I、II、III……,1、2、3……,①、②、③……,等等,分別表示不同的知識點,以及同一知識中的不同層次的內容。
3.學會空間留白,養(yǎng)成反思習慣
留白可以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提供空間,使相關知識形成體系和框架,有助于他們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對比反思,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為知識拓展留白。留白可以為學生進行集中、系統(tǒng)和對比學習提供空間。比如,上文提到的四種表示“花費”的詞語,學生學習單詞“spend”時掌握了它的基本用法,但后續(xù)又學習了“take”“cost”和“pay”。如果學生零散地記錄這些知識點,會使這些知識點缺乏聯(lián)系,也容易造成知識錯位,不利于學生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又比如,記錄單詞“famous”,關于此單詞的知識點或相關聯(lián)點,學生在第一次做筆記時可能不會記錄完整,而留白就為后續(xù)補充做了準備。
(2)為錯題反思留白。脫離了思考和反思的錯題記錄是無效記錄。
例如,What a ____ a day makes!
A. different? ? ? B. difference
C. differences
反思1:“a”后跟單數(shù)名詞,選項A為形容詞,選項C為復數(shù),因此,正確答案為選項B。
反思2:感嘆句句型為What (a/an)+形容詞+名詞+主語+謂語。橫線處缺少形容詞和名詞,但形容詞是用來修飾名詞的,脫離名詞的形容詞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取其一,只能選擇名詞。從而總結出感嘆句的特殊句式:What+名詞+主語+謂語。常見句型如What fun it is!
反思3:嘗試將感嘆句改成陳述句。A day makes a _____.如此,答案B正確,因為make a difference 是個固定搭配。
思考和反思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需要逐步積累,不斷補充。留白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完善思路,促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好互查策略
要想通過筆記本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就要正確地使用筆記本。除了內驅力,適當?shù)耐饬ψ饔靡埠苤匾1热纾處熞笇W生互查,從而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互動。
1.教師批閱,做到認真引領
教師的適當指導,特別是在學生使用筆記本的初期,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記筆記的目的,落實記筆記要求,及時更正筆記錯誤,使學生擺正學習態(tài)度,進而促進筆記本的高效、長期使用。
教師認真批閱學生的筆記本,然后利用自習時間進行一對一指導,確保學生真正理解并正確記錄知識。之后,教師用紅筆輔導同類型題目,要求學生現(xiàn)場解答并說明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2.學生輪查,做到相互借鑒
輪轉核查是指將班級學生以一定規(guī)則分成若干小組,小組獨立開展工作,各小組互為榜樣,并展開核查。教師利用小組內外部的監(jiān)督和影響,輔以有效的獎罰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按照學生成績和平時表現(xiàn),將學生組成“優(yōu)—中上—中下—后”模式的四人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引下,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任組長和副組長,組織小組開展工作,進行組長與副組長、組員與組員、組長與組員、本組成員與他組成員之間的生生核查工作。教師鼓勵各組學習基礎較好的組員幫助基礎較薄弱的組員,組長指出組員筆記的不足之處,并幫助其改正。同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鼓勵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共同進步。
(三)一枝獨放不是春——發(fā)展多維能力
1.溫故知新,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利用媒介——筆記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發(fā)揮筆記本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最大效用。比如,引導學生養(yǎng)成習慣,使其利用每天的自習時間或其他空余時間,自閱、自檢、自補筆記本,進一步明確解題思路和理解語法知識。同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筆記本不僅可以用來看,也能用來練習。比如,可以將解析和答案遮蓋起來,反復練習同樣的習題,以不斷強化正確的解題思路。
2.以己為師,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學習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師可以每天請一位學生將筆記本中的幾個單詞書寫于黑板一側,上課前帶領全班學生跟讀、識記。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难a充、說明或更正。學生“授課”完畢后,教師再讓學生開展即時單詞拼寫、單詞中英互譯等游戲。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小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并利用“小老師”強化全班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也讓“小老師”體會站在講臺上的責任與擔當。
3.美文朗讀,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
學習需要積累,情懷需要熏陶。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美文賞析,組織學生談論時事、暢聊古今,使學生學會批判質疑,善于思考反思,勇于探究實踐,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二、對實踐研究的兩點思考
第一,在學生建立和使用筆記本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須不斷變化、調整。尤其是在學生創(chuàng)建和使用筆記本的初期,教師要起到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優(yōu)缺點,并及時做出適當?shù)闹笇В蕴岣邔W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教師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但外力影響的效果是短暫的、有限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第二,教師要開展各項活動,采用多樣化表揚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高質量的活動能夠促進學生高效地使用筆記本,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樂學、善學。教師的表揚和肯定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結? ?語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如果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知識光源,教師的信任和肯定能夠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能將學生的知識之光匯聚成火,并引領學生發(fā)光、發(fā)熱,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