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堯
摘要:由于多數初中學生的學科基礎較差,難以快速理解、掌握新學習的應用題解答技巧與分析思路。任課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富有成效的課堂教學方法與集體活動組織思路,有效培養學生的個體學習習慣與探究興趣,使之在與實際社會生活環境較為相似的課堂學習情境中,靈活運用自身所掌握的基礎性學科知識與答題技巧,不斷解決任課教師所提出的復雜應用題,讓多數初中學生在教師所營造的學習情境中深入思考問題的正確解答路徑,深化初中學生對教師重點講解的關鍵性知識的理解,提升初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突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與現實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情境;策略
一、 在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階段數學教育所涉及的基本知識理解難度較大,具備較強的抽象性,多數數學應用題的題意較為復雜,難以準確把握的變量條件較多,學生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應用題的基本特性并選擇合理的解答思路。因此任課教師應當放棄落后僵化的一元化指導方法,積極創設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學習情境,間接性地訓練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教學理念,賦予學生更多發揮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的空間。通過合理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任課教師能夠使受教育的初中學生處于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問題情境之中,初中學生可自行分析、思考生活情境中所隱藏的可利用條件與學習素材,明確認識到應用題的題意與內涵,進行精準、深入的思考,在生活情境中不斷探索解答應用題的新方法、新路徑,將所學基本知識與所處的具體生活情境相聯系。任課教師可面向初中學生詳細介紹與應用題內在變量條件有關的實物案例,并采用語言描述的方式還原生活情境,根據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科能力水平選擇較為合理的情境創設思路與構建方法,有效利用潛在的課堂教學資源。
二、 有效運用生活情境提高應用題教學效果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組織集體討論與自主探究
任課教師應當鼓勵初中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條件與問題的性質進行討論,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共同分析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的有利解題條件與不利因素,模仿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良性互動并交換有益的學習經驗,在生活情境中獲得良好的個人學習體驗,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應用題解答能力。初中學生能夠在自發組織的集體討論中發現隱藏在題干中的數量關系,并選擇正確的答題思路與分析方法,結合自身所學基本知識提出多種猜想,在探究過程中驗證此類猜想是否正確。
(二)發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學資源
任課教師應當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在設計主要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考慮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采用與多數初中學生生活經歷有緊密聯系的素材。在初中數學教材中發掘可利用的知識要素與有利于營造生活情境的文化素材,找出能夠將生活情境中的具體條件與課程知識體系中的具體知識點聯系在一起的切入點與共同點。對數學教材中的具體問題與案例做出調整,適當地修改其具體情節與條件,降低初中學生理解應用題題意的難度,采用初中學生較為熟悉、能夠迎合其個性愛好的問題,將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進行講授。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列舉與上一階段所學知識有關的案例,讓初中學生快速進入生活化學習情境中分析應用題的可利用條件,拓展初中學生的課堂思考空間與學習新知識的渠道。
(三)以不同形式呈現應用題
為滿足中國當代初中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鍛煉初中學生的學科思維,任課教師必須采用不同的方式面向初中學生呈現主要的教學內容,突破現有的數學教材的知識呈現形式層面的限制,靈活使用各類多功能教具組織內容豐富、主題多樣的應用題教學活動,以圖片、演示動畫、圖表等形式展現可利用的教學素材,提高初中學生參與應用題解題訓練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還原模仿任課教師所使用的應用題解答思路與方法。
三、 結語
任課教師應當將生活情境與應用題專項訓練結合在一起,在詳細講解解答應用題的實用性方法的過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在顯著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績較差的初中學生能夠立足于自身日常生活分析問題,理解應用題的實質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促進自身數形結合思維的發展,增強初中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新時代的初中數學教育應當促使應用題教學與生活走向深度融合,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開放性,避免對生活情境的設計脫離社會現實與學生的生活經歷。
參考文獻:
[1]丁生宏.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239.
[2]孫小娟.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創設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8):125-126.
[3]雷娜,王玉付.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J].華夏教師,2019(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