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佐艷
【摘要】通過現(xiàn)代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語文教學的研究和探討更加深入,對語文的教育來講,是最有效的繼承我國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手段,從小學的階段就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的傳承,幫助學生提高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和典故,為學生培養(yǎng)出對道德與法治的研究興趣,為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當中進行有效的促進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滲透;道德與法治
引言:
加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和領悟,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而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忽略了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培養(yǎng),極大的阻礙了我國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傳承與發(fā)展,使小學生失去了對傳文化的正確認識,為了正確的改善這種情況,教師應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合理的融入道德與法治,來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
支撐一個民族精神的內在核心就是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知識對我們的生活和發(fā)展都起到極大的作用,而隨著國家的教育教學改革,已經(jīng)逐漸加強度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傳承于弘揚,而在小學階段,通過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能更有效的為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和傳統(tǒng)道德理念,更有利于我國道德與法治的傳承性和發(fā)展性。
在人們過分的注重學生的成績水平的今天,道德與法治的地位逐漸被人們所忽略,而道德與法治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也隨著人們對道德與法治的遺棄而無法被正確的建立在人們的心中,道德與法治當中,古代人所具有的良好道德素質與高尚的行為品格是我們所需要傳承與具備的,道德與法治有效的促進了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使學生成為具有優(yōu)秀獨立人格的更好的個體。
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阻礙
1.學生缺乏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接觸不夠,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不出有效的興趣,對道德與法治不能起到繼承的作用,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最直接的接觸地點就是在教師的教學課堂上,但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當中,普遍采用一筆帶過的教學方法,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注意程度,使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基礎達不到相應的要求,而道德與法治所包含的不單單是字面上的文字只是,還包含了我國傳統(tǒng)的道德素養(yǎng),如果學生不對其進行有效的了解和興趣的培養(yǎng),就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
2.教師缺乏對道德與法治的專業(yè)知識
對于一些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他們自身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專業(yè)知識掌握的就不夠,就更談不上更加促進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教師不能順應時代,從自身的立場上對道德與法治進行良好的繼承與傳播,教師對道德與法治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更有效地帶領學生沉浸在道德與法治所帶給我們的意境和情感當中。
三、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策略
1.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營造道德與法治學習氛圍
通過教師對語文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的重視程度加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氛圍當中產生更好的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當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可以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行為自主性,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分析于探究,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也更有利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2.鼓勵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誦讀量
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古詩詞是最貼近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詩人通過簡短的話語描述出了自身的想法與情感,教師可以從中入手,在課堂上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的誦讀,例如其中李白所著的《贈汪倫》,老師做出誦讀事例,染了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對詩詞的理解來誦讀出來,可以更有效的加深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印象加深,也可以強化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深刻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
3.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書籍
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除了課堂上的培養(yǎng),在課后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又包含趣味性的有關道德與法治的書籍,以便于加深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然后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主動地分享自己所認識和學到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有效的對其所學內容當中產生出的疑惑進行分析和引導,針對性的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做相應的提高,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4.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積極性
教師可以有效的開展一些情景劇,或者是詩朗誦、故事會等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和游戲的過程當中,可以自主的對道德與法治進行深刻的研究,或者開展一些辯論賽,讓學生將自己對道德與法治的思想做出相互的交流和促進,教師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差一些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5.為學生營造道德與法治的校園環(huán)境
當然,對于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營造好的道德與法治氛圍是不夠的,應該擴展到整個校園當中,學校要積極的響應國家加強道德與法治弘揚和發(fā)展的號召,在校園內建立一些船提供文化的弘揚角落,展示一些道德與法治的作品,讓學生能更加投入到學習當中。
結束語:
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不能靠拋棄道德與法治來達到,更應該以道德與法治作為我們發(fā)展的基石,通過對道德與法治的繼承和發(fā)揚,是我國走上獨特的發(fā)展道路,而對于小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知識方面的培養(yǎng)就十分的重要,要從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傳播,促進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繼承,也使學生的愛國熱情日益高漲。
參考文獻:
[1]蘇玲玉.基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61):41-42.
[2]朱琴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道德與法治的滲透探究[J].求知導刊,2020(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