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根玉



摘 要:“三位一體”語文教學體系,強調(diào)“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教讀是教師教方法,自讀是學生試方法,課外閱讀是學生舉一反三用方法。有效落實自讀課堂教學,就如同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的閱讀真正走向自主、深厚和廣闊。筆者主要闡述了基于“任務單+小組合作”的自讀課文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以期實現(xiàn)翻轉自讀課堂的目標。
關鍵詞:自讀課文; 任務單;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13-003
一、教學研究背景
2018年,我國中小學統(tǒng)一使用了部編本語文教材。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這套部編語文教材是專門治療學生讀書少這個毛病的。從這一點出發(fā),擴大閱讀量是語文改革的方向。因此構建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
教讀課主要是老師教,要求講得細而精,給例子、給方法,激發(fā)讀書的興味。自讀課主要是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是用方法,提能力,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成就感。再者,從課內(nèi)的單篇的閱讀,擴展到課外的若干篇閱讀、整本書閱讀,學生“讀書少”的毛病就能治好了,我們閱讀教學的目標就實現(xiàn)了——“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1]”
那么問題來了,自讀課文怎么教?如何做到從教讀到自讀的放手,并為課外閱讀做好鋪墊?
下面是經(jīng)筆者探究和實踐后的粗淺思考。以學習任務單為路標,正面助學為示范,小組合作為契機,成果展示為總結的教學模式。
二、任務單的認識
學習任務單,是由教師設計的幫助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明確自主合作學習的目標、內(nèi)容和方法,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表單為呈現(xiàn)方式的學習單。
它的使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課前導學,引導學生完成自主預習檢測;第二是課中助學,幫助學生與小組成員合作學習,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第三是課后拓展,自主完成拓展作業(yè),或者小組內(nèi)小組間交流分享等。
以語文學科為例,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可以參看下面“任務單項目設計例圖”。
重點說一說“學習任務”。它是任務單的核心和重點,更是完成自讀課文學習目標的有利抓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任務。學生在自主與合作的學習過程中,依靠學習任務的引導驅動,主動學習,積極參與,交流分享,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積極的學習品質(zhì),落實“一課一得”“一類一得”。
三、任務單的設計
任務單的設計應該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1.整合性。任務單應該作為一個有效支架,引導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助力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的達成。它需要對教材、知識、方法、能力等進行重新整合,體現(xiàn)單元設計與整體規(guī)劃要求,還要與配套的作業(yè)本進行互補銜接,達到更優(yōu)化、更高效的使用效果。
2.梯度性。布魯姆·安德森的“教育目標分類”,將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2]。記憶、理解、應用屬于低階思維能力,而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屬于高階思維能力。能力有不同層次,再加之學生有不同層次,所以任務單的設計應當分層,有梯度有彈性,循序漸進,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不同能力的需求。
3.細節(jié)性。在設計任務單時,要多考慮一些細節(jié),以便優(yōu)化使用的效果。比如學習資料包,要精選恰切,能輔助解決實際問題。要有合理的留白,以便學生提出問題,作筆記或批注。圖表、思維導圖設計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給出時間提示,方法小貼士等。
4.多樣性。針對不同題材、樣式的自讀課文,“學習任務”設計要靈活多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不拘一格又有同類型的普適性復制性。歸納出一些類型,又隨時可以調(diào)整重組。可以是問題研討類、活動探究類、讀寫結合類、檢測鞏固類、比較拓展類等。
四、任務單舉例
筆者以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的《散文二篇》為例,設計任務單。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自讀單元說明、課文的“閱讀提示”、作業(yè)本等助學資料,圈畫重要信息,教師補充教師教學用書“教學指導”意見,一起交流討論,確定如上自讀學習目標。
【設計說明】課文的介紹太過簡單,只有籍貫(國別)、身份(成就),對學習幫助不大。而教師用書上雖然豐富,但有關任職的信息、教育和政治上的成就與課文關聯(lián)不大,大可刪去,筆者只選擇了與本文密切相關的部分,來輔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
【設計說明】重在檢測預學效果,鞏固基礎知識,熟悉課文內(nèi)容。
【設計說明】用表格的形式,項目分明,對比梳理。提示幫助,概括出主要內(nèi)容,梳理出結構特點,從而把握哲理類散文的異同。
【設計說明】筆者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哲理散文,相較寫景記事散文比較陌生,加之很多富有哲理的精警性語句,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在作業(yè)本的基礎上,加了一組示例,幫助學生來完成任務。
【設計說明】這是對作業(yè)本“學習任務二”4的創(chuàng)新構思。作業(yè)本的設計直接告訴學生兩篇散文的寫法特點,然后要求他們舉例或分條闡述特點。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任務難度太大,題型不夠靈活。重新設計后,既從讀到寫、讀寫結合,又在模仿寫作的過程中,深化了對文章的理解,促進了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并把握了“這一類”散文不同的寫作特點,為以后閱讀寫作這一類散文打下基礎。
【設計說明】反思和拓展閱讀,重在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收獲,提出新問題,交流感悟,拓寬視野。使自讀課堂的學習像一座橋梁,嫁接起教讀與更廣闊更深厚的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