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立足于小學數學混合教學模式,從其背景模式對當今教學的要求和小學數學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其中小學數學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策略包括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學業數據分析,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利用線上資源,提高情景導入效果;合理劃分小組,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線上社交應用,促進學生課下合作五點。
關鍵詞:雙線混融;思維靈活性;深刻性;發散性;批判性思維;學會思維;問題引領
21世紀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教學的方法也在不斷地變化。相比傳統模式下以教師為主,以知識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更加重視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旌辖虒W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充分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能充分發揮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各自的優勢,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現代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需要積極應用線下與線上雙線教育的模式,以此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 混合教學流行的背景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快速推進,大多數學校都有了高速的寬帶網絡和配套的多媒體線上教學設施。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成為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基礎教育再次發生巨大的變革,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雙線混合教學也進一步成熟。在疫情有零星暴發、人們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變革的后疫情時代,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雙線混合教學成為主流的教學方法之一,如何構建高效的雙線混合教學模式也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 混合教學模式對當今教學的要求
2011年的新課標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現代,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相當重要。作為一種新時代的教學模式,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成為一個重要的要求。在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一方面需要以各種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讓每個學生學習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發揮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各自的優勢,以項目化教學、翻轉課堂等各種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 小學數學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策略
(一)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中心地位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都是立足于學生擁有一定知識基礎的情況下展開探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構建高效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相當必要。在過去,學生多通過教師給予的材料進行自主學習,知識來源單一,也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相比單一的線下教學,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微課學習資源。相比傳統的預習資源,其一方面形式新穎,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數量豐富,無論是學校構建的校本網絡學習資源,還是線上的開放資源,都能一定程度上用于學生自學。而且,微課還有著以單一知識點為教學內容的特點,相對更加適合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微課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為高效的課堂探究掃清知識上的障礙。
例如在“四則運算”這一節,教師就可以以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在這一節,學生不僅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也需要對四種基本的運算方法進行一定的掌握,而后者是學習前者的基礎。同樣地,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也不僅需要引導學生預習新的知識,也需要學生復習原有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學案和線上的微課充分結合起來。其中,學案主要表明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以此指導學生的預習活動,而微課則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即如果學生只在乘除法上有所疑惑,即可以只觀看“乘法”“除法”這兩個知識點的微課;學生對混合運算的計算優先級有疑惑,即可以觀看“混合運算”相關微課。當然,在教師給予素材難以滿足自身需要的情況下,學生還可以直接使用線上的素材。這樣,通過微課資源的有效應用,教師有效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這對在課前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而進行更加有效的課上探究活動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二)學業數據分析,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混合教學模式中,線上教學雖然有著多種優勢,但在綜合探究活動中,還是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與探究效率更高。相比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為主的課堂活動雖然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加有效,但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充分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多參考教師用書和自身的經驗判斷重難點,這也就導致很多時候教師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與實際并不相符,這是不符合當今個性化教學的理念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樣化的軟件工具得以流行,利用智慧課堂軟件,教師能便利地獲取學業數據。而在小學數學的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線上工具的優勢,以智慧課堂進行學業數據分析,科學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例如在“運算定律”這一節,在“乘法分配律”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如“智學網”這樣的智慧課堂軟件向學生發送測試題目。當然,作為前置性作業,教師在選擇題目時要遵循基礎性和全面性兩條原則。在實際測試中,教師發現學生在乘法分配律的應用方面錯誤率較高。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乘法分配律的應用為課堂探究的重點,開展探究活動并布置多樣化的練習題目。而在所有的運算定律學習完畢后,教師還可以利用智慧課堂軟件向學生布置綜合性作業,并在練習課上及時收集學生學業數據,對學生整體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在課上集中講解,而對學生錯誤率較低的題目則給予不同學生對應的微課讓學生自學。這樣,通過智慧課堂,教師能有效確定重點難點,這對充分發揮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作用,構建高效的混合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線上資源,提高情景導入效果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向來就對教學的效率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學生中心地位得到充分的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問題探究式課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模式都有賴于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這更需要教師激發學生興趣。相比傳統的語言、文字為主的情景導入方式,信息技術的手段以視頻為主,在感染力上有著巨大的優勢。而網絡則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故在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線上資源的作用,積極利用線上空中課堂、紀錄片等資源,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為之后的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觀察物體(二)”這一節,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的素材進行激趣。如教師可以選擇關于觀察角度的魔術:有一排以特定方法組合的中空桶狀物,人們可以在鏡子中看到其截面為正方形,隨著角度的移動,其逐漸在人們的面前變為圓形。而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就可以詢問“為什么?”這一問題,以引入觀察角度的探究。當然,在進行了一定的學習之后,教師也可以播放這一魔術的解密視頻。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能明顯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更高。這樣,將線上素材應用在線下的教學中,教師提高了情景導入的效果,有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率。
(四)合理劃分小組,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相比傳統的教師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在混合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主要以學生主體的探究式學習為主,而這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整合,還能發揮學生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作用,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但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的小組劃分較為隨意,這就導致很多時候小組合作活動中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度較高,在探究活動中,也會很大程度上發生小組進度不一的現象。在現代的教學實踐中,小組的合理構建對充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構建個性化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在小學數學的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合理劃分學生小組,以此有效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兩種不同的方法構建學生小組。其中,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立足學生水平構建分層小組,在課堂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小組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務,對不同小組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在項目化教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則可以參考多元智能理論的原理構建學生小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于小學學科體系,依據數學、語文、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將學生分層,并以數學成績為主,其他學科成績為輔將在同一學科水平較高的學生盡量劃分到不同的小組,以保證同組異質,異組同質。而在之后的活動中,不同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分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如在統計調查中,學生小組可以以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主導問卷的設計,而在大規模數據的處理中,學生小組則可以以信息技術較好的學生為主。這樣,通過小組的合理劃分,教師讓學生能應對不同的情況,這對提高學生能力,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有著巨大的作用。
(五)線上社交應用,促進學生課下合作
小組合作是當今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然而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的溝通、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也就導致小組合作多局限于課內,局限于學校中。而在課下的學習中,還是以學生個人獨立的學習為主,這無疑是不利于教師布置多樣化的作業,不利于學生進行高效的課后學習。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便利的溝通、交流工具。而無論是應用傳統的QQ、微信作為溝通交流的方法,還是以專門的網絡學習空間為交流的媒介,學生的遠程交流都更加便利,這對學生課后進行合作學習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這也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課下合作學習活動,充分利用線上社交,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拓展到課下。
例如在“條形統計圖”這一節,在基本知識教學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布置合作的課后作業,如調查不同地區的車流量。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的學生負責各自居住地的一段公路,統計10分鐘內車輛經過的數量。而在統計完成后,學生即可以通過QQ、微信等線上社交平臺交流自己獲得的數據,并將其以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展現出來。當然,在實際的統計活動中,如果對其他數據還有需要,或者覺得一項數據還有待驗證,學生也可以利用線上社交媒體進行進一步交流,將不同的工作責任到人。這樣,通過線上社交工具,教師有效將小組合作拓展到了課下,發揮了線上手段的優勢,更好地構建了高效的混合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在后疫情時代,線上加線下的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成為一種相當重要的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即需要以微課有效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以學業數據分析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以多樣的趣味資源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并將信息技術與小組合作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深度合作。這樣,教師才能構建高效的混合教學模式,滿足新時代對現代教學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鄒虹.小學數學混合學習模式建構及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8.
[2]李政濤.基礎教育的后疫情時代,是“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J].中國教育學刊,2020(5):5.
[3]林冰.以學定教 重構后疫情時代的教學新生態:小學數學“336”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9):82-84.
[4]王淑菊.小學數學微視頻與Flash動畫制作混合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5):76-77.
作者簡介:
張立鑠,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