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創設有效的審美角度;要利用網絡藝術,與時俱進,貼近學生的生活;要進行合作學習,共同進行問題探索;要進行合作學習,共同進行問題探索;要嘗試開展教育戲劇的活動,通過戲劇行為豐富美術活動的形式;要設計欣賞述評環節,各抒己見,自然能夠形成對美的不同理解;要開展設計探索,在設計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形成審美內化。文章分析了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總結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對策,希望能夠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在心中產生切實的審美感受。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活動;培育;審美能力;重要性;措施
一、 引言
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美術技能的學習,美術鑒賞活動的開展,自然地讓學生擁有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學會用正確的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去感受正確審美觀帶來的積極向上的態度。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總結了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對策,希望能夠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在心中產生切實的審美感受。
二、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在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創造力與審美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繪畫活動、戶外寫生活動、美術鑒賞活動、手工制作活動、藝術調查活動等一系列的內容。這些美術活動內容包括美術技能的訓練,也包括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宣傳,也注重對中外藝術的對比,以及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的影響進行對比,更是重視從實際生活之中尋找到美的作用,從理想、生活、實用、創作等多方面來進行審美能力的訓練。當然,縱觀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欣賞教學,教師講授化教育仍然是主流,而教學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不高、教師對課程重視度不夠。有些教師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忽視了對審美能力的培育,將重點放到了教學美術技法上,希望能夠讓學生盡快掌握用畫筆描繪美好世界,用自己的創新觀點去創作藝術作品。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初中生明顯存在著繪畫技能上面的差異,對美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經歷去開展技能教學,實際上卻沒有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教師忽視了審美教育,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從審美的角度去讓學生先感受美,這樣才能夠創造美。
三、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對策
(一)創設審美角度
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人格、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發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提高美術鑒賞、創作修養,為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創設有效的審美角度。首先,教師要讓初中生直對畫面進行欣賞,借助直觀感受說出自己的內心審美體驗。例如: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國民間美術”中第1課《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直接給學生播放一些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讓學生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諸如包含年畫、漁民畫、竹刻、刺繡、剪紙、月份牌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門類等,這些都可以是直觀審美的素材。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從藝術風格的特色方面進行欣賞。結合民間美術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從多個藝術角度來指導學生進行分析,進行審美教學。例如:水印版畫《共同的成長記憶》通過一張張老照片,把生活中的美好記憶碎片拼接在一起;漆藝作品《新時代》中,一位時尚女郎凝視著傳統石庫門制作的現代櫥窗,用古今對話形式演繹傳統建筑的現代內涵;剪紙藝術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這些民間美術作品,從不同藝術的形式、展現的方式等角度進行分析。另外,教師要對鑒賞的美術作品的相關的邊緣內容進行講授。美術作品與多種藝術形式都是互通的,例如音樂、舞臺、表演、攝影等,通過這種邊緣內容的分析與探索,能夠通過形象、直覺思維指導學生去認識客觀世界,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心靈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升華,進而升華其熱愛學習、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利用網絡藝術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利用網絡藝術,與時俱進,貼近學生的生活。網絡藝術就是利用網絡技術來展現美,形成更為多元化的美術作品,隨著網絡深入人們生活,網絡藝術也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例如: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動漫藝術”第3課《動畫作品設計制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先利用網絡來請學生欣賞優秀的動畫作品設計的片段,《大鬧天宮》《白雪公主》《三個和尚》《千與千尋》《花木蘭》等,從“外行看熱鬧”轉變成“內行看門道”的鑒賞影視動畫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本起到應有的重視,進入學習氣氛中動畫影片的欣賞中的主體的認識和分析的學習。然后,組織學生了解動畫作品制作的步驟:編寫文本腳本、創作繪畫腳本、角色形象設計、分鏡草稿、運用電腦動畫制作軟件,進行分鏡頭動畫組合,編輯、制作動畫作品。然后,選擇了學生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以《龜兔賽跑后續》為故事主線,請學生開發想象力,制作動畫片。對九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美術基礎有限,計算機水平和動畫軟件的操作技術都很有限,學習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上課前,先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軟件的使用情況進行簡單了解和培訓,并與計算機老師合作,幫助學生提前學習動畫制作的相關軟件。一直以來,教師忽視網絡美術的價值,這樣會使得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大大下降,同時對藝術課程失去興趣,無法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感受生活中藝術的美妙。
(三)合作問題探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推進,人們認識到審美意識發展的重要性。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進行合作學習,共同進行問題探索。例如: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校園的藝術節”中第1課《廣而告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了合作探究、合作實踐兩個主要環節。在合作探究環節之中,小組共同探索,為校園藝術節的主題招貼來設計美術展現方式,如水墨形式、水彩畫形式、現代動漫形式等,并且通過合作學習來分析圖形、文字、色彩等內容,最終實現對整個草稿的設計布置與安排。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小組就要多收集名家設計招貼體會創意的魅力,欣賞教師或學生設計的幾幅招貼,然后完成構思立意。第二項合作學習之中的“實踐階段”則是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探索,結合校園藝術節主題,采用繪畫、剪貼等方法設計制作一幅有創意的招貼,要凸顯出校園藝術節的主題。這樣小組就可以各自分工,將所學運用到實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親自動手為校園藝術節繪制精美的招貼。審美是學生整體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美術學科更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合作探索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四)教育戲劇活動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嘗試開展教育戲劇的活動,通過戲劇的形式豐富美術活動的形式。所謂的教育戲劇形式就是通過集體展示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鍛煉學生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校生活”的第2課《在校園中健康成長》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人物速寫寫生,所以教師設計了集體的戲劇情境,請學生來進行集體人物速寫,確立人物的基本動作關系。畫輪廓時,用虛線條畫出人物的基本形態和比例關系。然后,仔細觀察四肢的位置,明確人物的動作特征。同時,確定頭部與全身的比例關系,強化姿態的外形特征。以線造型時,注意線條的疏密關系。然后,每一名同學都簡單地用幾句話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戲劇綜合性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會自主學習,根據自身實踐有效解決美術學習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戲劇表演情節能夠從情感和創造性以及感知能力等達到相互協調,并得到提高。
(五)欣賞述評環節
審美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當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勢在必行。所以,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設計欣賞述評環節,各抒己見,自然能夠形成對美的不同理解。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筆墨丹青”第1課《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從欣賞引導開始,引導學生欣賞王維的《江干雪霽圖卷》、蘇軾的《瀟湘竹石圖》等。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欣賞作品后的感受,教師結合同學的述評,總結形成對比審美分析,理解題在畫上的字,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呢?引出題款和寫款的概念,比較它們的不同。并用圖片簡單形象地介紹多種題款形式。當然,為了能夠激發初中生積極參與到欣賞后的述評活動之中,教師要善于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八年級下冊《插花》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展示室內插花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交流: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由于插花作品中花卉的選擇以及花器的選用,會給居室帶來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自然能夠有要說的話,能夠敢于交流。美術課程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六)開展設計探索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審美能力要開展設計探索,在設計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形成審美內化。設計藝術教育是現代美術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的開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在美術活動之中多開展設計實踐工作。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生活增添情趣》之中第1課《插花》的教學之中,教師準備各種類型的花朵,提供一些插畫的工具,觀看一些插畫教學的視頻,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構圖,然后選擇材料,完成插花設計活動,并且為自己的插花作品來命名。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之后,教師指導全體學生進行交流,為作品提供更多的修改建議,然后不斷對比、探索,最終得到較好的作品設計方案,讓插花的內容形式等能夠更具審美特點。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美術的教學目的不在于把每位學生都培養成專業人才,而是要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課程是提升學生藝術能力和藝術素養的重要課程,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能力,更要通過審美角度的設計、網絡藝術傳遞、戲劇教學手段和欣賞述評、開展設計探索等手段,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引導他們體驗藝術之美,獲得情感陶冶。
參考文獻:
[1]李海萍,彭嘉俊.由“術”達“美”:美術教科書70年之演進、成就與反思[J].教育學報,2020(3).
[2]肖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20(5).
[3]胡建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3).
[4]楊黎.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4).
作者簡介:
應紅英,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