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鍵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會計學專業畢業生逐漸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與學習要求,作為會計學專業的在校生,我們不但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更要具備一定的創新實踐水平。本文首先介紹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定義,其次分析了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價值,最后著重探討了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進一步改善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以便更好的適應未來就業環境的需求。
關鍵詞:會計學;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會計學專業的設置目標是為了培養會計學專業人才,為了更好的適應未來崗位需要,因此,我們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會計學專業知識與操作內容,更需要具備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現就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定義分析如下。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概述
在不同的學科當中,創新能力的定義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從宏觀上來看,創新能力就是將新思想創造并付諸實踐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理論層面上的創新,也包括有實踐操作方面的創新。通過收集相關數據分析后我發現,會計領域的專業創新能力主要以個性化、團隊構建能力以及實踐性創新活動的參與能力等方面內容為主,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可以更好的滿足會計實務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滿足畢業生自身的未來職業規劃與發展需求。
二、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
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課程定位與創新能力、課程綜合性與創新思維、課程實踐性與創新實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現將這幾個方面作如下詳細分析。
1.課程定位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從課程定位的角度上來看,會計學本身就是制度設計與實務操作相結合的學科,該學科要求相關人員在國家統一的政策法規要求下,設計出具有單位特色的會計制度。設計的過程就是創新與調整的過程,所以課程的定位就決定了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客觀要求,脫離了課程定位,教學的意義也會喪失。
2.課程綜合性與創新思維的關系
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其本質上是思維方式的培養,所以課程的綜合性與創新思維也具有一定的關聯。相比于其他類型的專業科目而言,會計學專業的課程往往涉及到審計、財務管理、財務等多個方面,這些方面不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規范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會聯想記憶、融匯貫通,離不開創新思維的培養。
3.課程實踐性與創新實踐能力的關系
會計學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考核評價指標。由此可見,良好的課程實踐性才能夠滿足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培養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實踐能力也可以得到培養和提升。
三、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我校提倡通過“三練三創”人才培養體系,來實現大學生實踐教育的目的,即通過吃苦耐勞意志訓練、組織紀律與團隊精神訓練、職業素質能力訓練,使得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創業精神等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院校的積極號召下,就會計學專業而言,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始終是離不開學生自身的認識,同時也與課堂教學、考核評價等內容相關,分別探討如下。
1.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模式,形成創新意識
結合目前課堂學習的情況來看,學生積極轉變學習模式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一方面,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往往需要創新能力的滲透與參與,這個過程中本身也是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相比于過去的大學生而言,現代大學生的生活整體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因而真正吃過苦的學生越來越少,基于這個現狀,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會計學專業學生,需要積極轉變學習模式,樹立良好的職業規劃意識;另外一個方面,也需要積極轉變相關章節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工作,以此更好的適應我們自身的學習需求。
2.提升教師隊伍建設質量,選擇合理的創新教學模式
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自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為了更好的發揮教師隊伍的作用,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大教學投入,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訓管理工作。在推進創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專業教學的特征,滿足基本的課程設置需要,另外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選擇合適、針對性強的創新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進一步突出教學實踐特征,提升整體教學的有效性與創新性。
3.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為了更好的適應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需要,教師方面也應該聯合學生共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通過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來確保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特別需要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根據實踐教學的客觀需要,進一步改善課堂模式,通過引導大學生接觸企業會計實務工作的方式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觀察力,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會計制度創新意識,滿足創新思維的發展要求。
4.積極改進考核評價環節,將創新能力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進一步改進考核評價環節,這不但是考核評價的特征所決定的,同樣也是未來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所決定的。一般來說,高質量的考核評價體系需要設置會計制度的相關考核問題,另外還需要通過課堂隨機提問等方式來進行綜合評價,而制度規范與設計缺陷的分析則應該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要素予以考核,最后再將期末試卷、課堂參與等部分占比為50%,確??己嗽u價的有效性,滿足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
總結
綜上所述,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無論對于大學生個人還是對于整個專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來源于課程實踐特征、課程定位,同時也與會計課程的綜合性密不可分。在培養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學習模式,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的通力配合,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建設質量,構建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推動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的改進,從而為更好的滿足大學生創新發展的需要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郭劍波,宮興國.基于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航空財會,2020,2(06):30-33+42.
[2]張亞靖,平昕.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教育融合路徑探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10(06):83-86.
[3]彭婷.《會計學專業導論》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作用研究[J].經濟師,2019(12):206-207+210.
[4]程明娥.新時代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9(20):117-119.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