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琴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點。素質教育在不同年級段的側重點不同,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素質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年級小學生因其生理及年齡的特點,造成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低,而自我管理能力的養成是學生成長上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本文將從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兩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自我管理能力;實踐探究
一、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需求
相對于從前的應試教育,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學習,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學生才是最終目標。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剛剛進入系統性、規范性學習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依舊有著活潑好動的生理特點,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剛剛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讓他們非常想表達和展現自己。在這個階段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既與他們的年齡特點相吻合,又可以讓他們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就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要求,也是對素質教育需求的反饋。
(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與素質教育相對應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今年來教育的重點方向,“以學生為中心”是核心素養的中心環節,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這就要求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就會自主地管理自己平時的行為,并按照學校或教師規定的規范約束自己。當學生愿意并且可以在生活和學習中控制自己時,就說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
二、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課堂訓練
對于小學生來說,入學后的規范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要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嚴格而規范的訓練。低年級學生剛剛離開相對自由的幼兒園的教學環境,突然進入到小學的教學環境中,許多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散漫和無規矩,例如班級課堂亂糟糟、學生隨意說話、發言不舉手等等,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并沒有“管理”一詞。這時教師就應該樹立嚴格的班規,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學校的學習中有些課堂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教師可以在各種方面對學生進行要求和規范,例如讀寫姿勢要正確、寫作業時不可以交頭接耳、上課在教師允許的情況下才能進行討論、回答問題時聲音要響亮……通過貫徹落實這種班級訓練,低年級小學生可以快速地進入學生應該有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自我管理能力自然而然就增強了。
(二)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
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個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更是學生的鼓勵者。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導致他們非常需要教師或者家長的肯定、鼓勵以及信任。新時代的小學生都具有非常大的潛能,這種潛能體現在方方面面,他們在大膽嘗試后會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信任,教師可以根據這種特點對學生的自我管控力進行培養。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當小干部輪流主持班級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把控整個局面,在學生主持班級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自己的主持能力,還需要保證臺下學生的秩序,這個過程非常考驗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在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做學生的引導者,而非指揮者,應該積極地給予學生鼓勵和信任。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信任和肯定而更加有信心,在這樣民主的自我管理環境中學生也會愿意更加主動地參與其中。
(三)培養集體榮譽感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成為多子女家庭,許多學生面對突然到來的弟弟或妹妹會顯得非常不適應,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慢慢凸顯出來:許多學生隨著弟弟妹妹的出生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甚至會表現出嫉妒弟弟妹妹的行為,加之小學生本就處于自我意識比較強烈的年齡段,當這種情況延伸到小學中,就可能會發生班級打架事件,或是班級秩序混亂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來加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辯論賽,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的學生得到的分數將記入本組分數的總和,最后兩個小組根據總分的多少分出正負。教師此時一定要做好規定,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全組一定要保持安靜,不可以交頭接耳。通過這樣的班級活動,學生會因為集體榮譽感而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加強了、自我意識變淡了、班級凝聚力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隨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融入班級管理和學習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在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時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江琴.低年級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