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且技術愈加成熟與豐富。在教育領域之中,信息技術給小學美術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方便,在技術支持之下,小學美術教師能夠實行現代化美術教學,不僅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能讓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得到聚焦,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之中,并獲得良好的成長與發展。運用信息技術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更為有效地提高其美術素養,進而實現小學美術的美育、德育教育目標。此文論述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研究
在信息化程度不斷推進的當今,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獲得了極為廣泛的運用。教學領域運用信息技術能夠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能夠讓美術知識得以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進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當前課堂知識點之中,這對小學美術教學起到了較高的輔助作用。所以,美術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目標,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效、高質量美術教學,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激發其對美術學科學習的興趣。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發揮創造、想象等能力,培養學生的各項素養,進而不斷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
一、 用信息技術促進藝術欣賞教學的有效性
藝術欣賞在美術教學中是極為重要的部分,小學階段學生通過美術教師的引導,對優秀作品入境入情,能夠受到美的熏陶。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能夠更好地教授學生如何進行藝術欣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更加真實的情境,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有效提高藝術欣賞教學的有效性。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制作極為生動形象的動畫,或從網絡找到契合的相關資料進行剪輯與后期處理,制作出新穎、直觀、形象的課件或微課視頻,并在教學之中輔助美術教師的授課,為學生呈現出美的情境,營造輕松、愉快、豐富的美術學習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會美術學科的魅力。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走進春天》這節課的教學時,用多媒體設備把春天的景色展現給學生,并附上生機盎然的音樂,在色彩豐富的動畫與優美的音樂旋律之中帶學生進入多彩的春天之中。在此之中,教師可以運用提前錄制好的春天全景或街景地圖短片進行播放,學生在由近至遠、身臨其境的動態畫面之中能看到鮮亮的油菜花、郁郁蔥蔥的灌木叢、嫩綠盎然的草地,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通過全感官刺激促使學生對春天的理解更加深入,便于后續的教學。在其中夾雜著喜鵲等鳥兒的清亮叫聲,在草地上有人們野餐的畫面,很好地展現了春天中人們的行為與情感流露。在此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象自己便在春天中,隨著圖像變化而前行,看到春天的美景,也要教導學生如何去欣賞其中的美,怎樣去觀察到美,進而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并積累經驗,便于后續構圖及創作。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得以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共情、感性認知,這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美術的理解,也讓教學更為生動。
在《山山水水》這一節課的教學之中,美術教師用網絡查到《航拍中國》的視頻,并用水墨濾鏡把視頻素材輕微水墨畫處理,而后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播放給學生,并在欣賞完優美的中國山水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看到這些祖國壯麗優美的山河,有何感想?我們可以用什么繪畫形式來表現這些美景呢?”在完成師生互動環節后,為學生播放《清明上河圖》的視頻,并附上傳統古箏音樂,促使學生體會到古典之美,領悟生活處處有藝術這一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了解到美術是一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把現實生活描繪得充滿藝術氣息,也可以把近景、遠景記錄在紙上,抒發心中的情感。雖然小學階段學生不能達到喻于山水間的境界,但可以現階段培養其意識。
二、 運用信息技術促進課堂互動
在信息技術支持之下,利用其可操作性,可以解決課堂教學較為死板的問題。學生因為美術課充滿了新奇有趣的事物而喜愛,可以在其中以新鮮、輕松地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若美術課變得死板與流程化,就會失去生機。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給作品進行涂色與修改,小學階段學生用遮屏、拖拽等功能進行表達想法。用這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促使學生樂于表現自己,充分發揮自身創意及想象力,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教師和學生,極大地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充分地動起來,形成了創新性的活躍氛圍。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多彩的窗戶》這節課的教學時,在課前提前準備好互聯網中關于窗戶的各類裝飾展示視頻,并收集較為簡單的圖案作為學生創新設計的參考。在課堂教學之中,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呈現的圖片、視頻看到了各種樣式的五彩斑斕的窗戶造型,還有各種裝飾畫、貼畫以及窗花,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情趣。在完成課堂導入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窗花設計,教師請代表到講臺用熒光筆在白板上進行想象創作,設計并畫出心目中的窗花。因為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拖曳、修改與完善,所以教師組織了小組比賽,每個小組代表帶著小組提前商議好的創作內容到講臺繪畫展示,而后全班學生進行投票,所得分數最多的小組將獲得最終勝利。其中3組設計出了喜羊羊的鏤空窗花圖案,非常優秀,教師把各組的作品都進行了電子保存,通過U盤傳到手機中,發在班級群內,供家長欣賞。在這堂課之中,學生以極高的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窗花設計與制作之中,在小組合作創意創作中,用信息技術所形成的電子白板進行繪畫、比賽,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極大的鍛煉、激烈的碰撞,充分表現出了學生具有優秀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彰顯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而利用電子白板可保存的特性,傳輸到信息技術所形成的通訊App中,發給學生家長欣賞,也極大地促進了家長對學生的了解,并能夠在家庭中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促使學生對美術學習更為積極熱情。
三、 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效率提高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之中,受制于環境,不能很好地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欣賞課的高效教學。雖然教師講授了很多內容,但部分學生并未聽進去,而在繪畫方面,基本以能畫出即可的最低標準來要求學生。學生對優秀作品不能充分感受,也就難以談及深入分析、充分討論,以及鑒賞評價了。美術課本中的作品圖示基本都是印刷品,這類插圖雖然是名畫,但小學階段學生因經驗與能力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體會到美感,也提不起審美興趣。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便能夠把這些名畫作品以高分辨率且色彩艷麗地展現給學生,運用其中的標注、拖拽等功能可以把放大后的作品進行局部細致地觀察,讓學生得以認知其細節部分,進而體會到作者的技藝、情感、感受等,才能更好地體會與認知作品價值,深入理解藝術品的內涵。在此之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來實現欣賞、繪畫的高效率教學,進而體現美術教學初衷。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陶泥的世界》這一節課時,就可以用信息技術來展現陶泥的紋理。陶泥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之中重要的藝術品,在課堂之上,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把這些陶泥作品充分地展示,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運用信息技術循環播放陶泥的細節,促使學生能夠在制作中時不時抬頭參照這些優秀作品進行參考,進而在此基礎之上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創意陶泥作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專注程度,提高了自身的美術素養,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四、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進而充實學生的美術知識體系,促使其對美術學科形成更深的理解。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而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途徑收集美術教學所需的資料與資源,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體驗與學習環境,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把音樂、照片、教學視頻等互聯網收集起來的必要美術素材與當前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很好地結合起來,并提前進行相應處理,進而提高自身美術教學水平。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會跳的玩具》這一節課的內容時,就可以用信息技術把收集好的相關素材加以展示,拓展學生的美術知識,把皮影戲、布袋偶、提線木偶等內容呈現給學生,在其中穿插教師的講解,講明會跳的玩具與這些傳統藝術作品之間的共通之處,促使學生領悟藝術源于生活的道理。運用這一教學方式,來打造和諧、積極的教學氛圍,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程度,拓展與深化自身美術認知。美術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制作完玩具后,根據微課視頻中的小劇本,進行小舞臺劇的表演,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其產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情感,有效提升學習熱情。培養小學階段學生關于美的意識,能夠初步進行發現、探究、表現、創造美的活動。這節課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延伸課堂知識,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五、 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優良品行
在小學美術教學之中,德育與美育都極為重要,所以美術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行。在課堂教學中,除卻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素養以及底蘊,也要把培養學生優良品行,弘揚傳統文化作為重要事務。中華民族在長久的歷史之中有著很多輝煌與成就。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把那些傳統工藝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在其中穿插教師的講解,促使學生領會其發展與形成,進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使命感、民族自信感,塑造其保護中華文化的意識,形成優良品行。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保護文物》這一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先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素材,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這些資料。小學生們大多見過許多文物的照片或攝影,但并未進行過文化內涵的研究,對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感尚未形成理解,也缺乏體驗感。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把這些文物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邊展示邊幫助學生理解何為文物,并揭示文物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藝術內涵。而后把文物相關的歷史故事通過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促使學生對文物進行深入探究,了解其所蘊含的欣賞價值、研究價值、精神價值、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而后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對“文物保護,我們能做什么”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促使其保護中華文化的意識得到塑造,形成珍惜愛護藝術品乃至于文物的優良品行,提高其愛國情懷,并充分鍛煉其探究能力。
六、 結語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得到有效改善,促使學生美術學科的興趣程度不斷提高,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中,得以把藝術作品背景、形象、清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高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更為有效地培養期創新及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欽威.基于核心素養下的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融合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0(12):49-50.
[2]湯卉.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美術互動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學苑教育,2020(8):94.
[3]谷思堯.淺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5):47.
[4]任薇薇.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實踐探討[J].安徽教育科研,2020(6):92-93.
[5]孫黎黎.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實踐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3):244.
[6]何正梅.活力課堂,教育創新——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課堂的深度融合探討[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1):223.
作者簡介:
陳佳,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古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