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瓊
摘 ?要: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老師,要具有對學生全面教育和培養的意識,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知識教育工作外,更需要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的培養,要讓學生具有立足社會發展的基本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措施
一、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問題
第一,重知識灌輸,輕習慣培養。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教育者要及時做好系統的學習工作,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革新,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但實際的教學中,由于部分老師沒有及時做好革新教學工作,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將知識的灌輸和學生的成績提升放于教學重要位置,忽視了對學生習慣的培養,或是習慣培養的方法比較單一,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使其學習更加低效。第二,缺乏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監督。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所以在他們有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后,需要不斷堅持,這樣才能夠真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此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作用不可或缺。但實際的監督過程中,存在老師忽視與家長溝通的問題,導致家長的監管角色缺位,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習慣的培養措施
(一)課前預習
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不僅能為學生后期的數學學習打基礎,還能讓學生在今后做事中養成提前準備的習慣。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善于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引導,讓學生從小具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快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具體而言,在引導學生初期預習時,由于學生沒有預習經驗,老師要利用任務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可以讓學生的預習更有方向,并逐漸掌握預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
(二)課中認真聽課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總是出現學生開小差、說悄悄話的問題,一方面和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有關系,另一方面是學生的不良習慣導致,如果此問題不能得以解決,將會讓學生在課中錯過一些重點知識,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容易讓其逐漸進入學困生行列。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認真聽課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具體培養中,要根據小學生對趣味事物感興趣的特點,以對應的方式引導,這樣才不會讓學生有厭煩感。
(三)仔細觀察的習慣
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而進行有效學習。在教學中老師還要善于傳授學生一些觀察方法,如推斷法、比較法等,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分析和解決新問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有質量和效率。
三、結語
好的學習習慣會對人終身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老師,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聽課及觀察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從小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輕松、高質量的學習奠基。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 高闖.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究[J]. 中華少年,2019(23):89.
[2] 涂紅梅.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J]. 當代家庭教育,2021(3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