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寧 梁嘉奇 李杰霖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互聯網廣泛普及,信息的傳播速度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快。新媒體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可以同時傳播聲音、圖像、視頻等。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對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造成了一系列的沖擊與影響。尤其是在互聯網與手機全面普及的今天,新媒體使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傳統的電視新聞行業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新媒體出現后,電視新聞觀眾不斷減少。對此,應對電視新聞采編業務進行研究與探索,幫助電視新聞媒體抓住機遇,不斷發展與進步,獲取更高的收視率。通過制作更精良的電視新聞節目,讓電視新聞媒體跟上時代的步伐。本文主要分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采編;策略
引言
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情況下,電視新聞媒體更應該緊跟時代步伐,保持自身的活力。然而,新興媒體的出現占據了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當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迎接更多的挑戰。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要做到及時更新,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有占據一席之地的機會。雖然電視新聞媒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沖擊,電視新聞媒體必須時刻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積極地轉型和升級,從而讓傳統媒體能夠蓬勃發展。
1、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重要意義
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媒體是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通過電視媒體人們可以了解國家大事及身邊發生的新鮮事。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人們通過更多載體去了解新聞信息,電視新聞已經不再是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媒體必須對發展思路進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技能,適應新媒體的沖擊。只有不斷提高電視新聞采編業務水平,從海量信息資源中進行有效的選擇,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采編,才能不斷提升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新鮮性,提高電視新聞的節目質量和收視率,更好地服務受眾,為受眾帶來更精彩的節目。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信息技術也在迅速發展,在改進電視新聞媒體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使新聞收集與新聞編排的方式更高效。
2、新形勢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存在的問題
2.1電視新聞采編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的廣播電視新聞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資訊的傳播、正確輿論氛圍的引導和影響塑造等方面,電視新聞在其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新時期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需要發揮自身的優勢,然而部分電視新聞媒體的采編工作未能及時適應這種變化,依舊沿用傳統的采編體系,以致無法適應目前媒介傳播形式的發展,由此也衍生出多方面的問題。例如,由于電視新聞采編體系不夠完善,導致相關的采編工作目標、任務無法細化到個人,未能做到權責分明,由此嚴重影響采編工作效率和質量,采編工作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責任推諉的問題。除此之外,電視新聞采編體系不完善還會導致新聞作品質量下降,尤其是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這會使電視媒體難以應對當前傳媒領域激烈的競爭趨勢。
2.2采編工作脫離現實
從本質上來說,電視新聞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實際的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從現實角度出發,做到貼合社會生活、貼合社會大眾,任何脫離了現實的電視新聞都難以引起社會大眾的情感共鳴,長此以往,電視新聞的價值和作用也難以真正體現出來。然而,現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卻存在一定的脫離現實生活的問題,尤其是娛樂性質的電視新聞,并且也正是因為電視新聞采編這一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傳統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流失。與之相比,新媒體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緊緊抓住受眾需求,出品的諸多新聞資訊作品都是從老百姓的現實生活、工作出發,頗為受眾所青睞。因此,新形勢下的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不能脫離“來源于生活”這一本質特點,除此之外,采編工作者還需要在這一基礎上形成專業的、生活化的電視新聞采編技巧。
3、新媒體時代創新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主要方法
3.1聚焦于民生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若想在今天尚有立足的余地,那么只有通過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以此來取長補短,積極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環境,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傳統媒體在報道內容上具有權威和真實性的特點,與新媒體技術融合在一起,便能夠彌補新媒體的缺陷。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更加關注社會民生,它的報道內容多聚焦于民生。新媒體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以此來博得大眾的關注,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媒體行業的競爭優勢。因此,新媒體要更加廣泛地報道有代表性的社會人物,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盡可能還原大眾的生活面貌。新媒體要多報道貼近大眾社會生活的內容,引起大眾的觀看興趣。通過寫實的報道內容,深入挖掘民生問題,反映出客觀真實的基層生活面貌。新媒體要充分運用自身的優勢,才能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新聞報道。
3.2加強經驗交流
廣播電視并不是作為個體發展起來的,而是需要實現全行業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媒體融合時代,不同區域的廣播電視采編工作可能會運用不同方式,所積累的經驗也會有所不同。為了保證采編工作創新改革的整體效果,應針對區域發展實際情況制定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采編形式,并且不同區域要就采編創新開展溝通與交流,推動采編工作的不斷完善。交流過程中能夠獲得相關經驗,有效把握行業發展主要方向,通過合理方式進行廣播電視采編創新,進而使大眾獲得較好的新聞體驗。
3.3完善新聞內容,凸顯新聞特點
在融媒體時代,出現了較多不同類型的節目,但新聞采編人員的新聞編輯能力和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會對新聞內容造成影響。電視臺在發展過程中,受傳統采編理念的影響,單純將制作新聞內容的方向放在關注新聞本身層面,卻對受眾群體的需求有所忽視。而目前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與傳統新聞節目相比有很大不同,當前受眾關注的是社會發生的熱點問題,并注重自身在新聞中的參與度,這就導致電視臺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缺乏受眾的關注。因此,需要電視臺編輯對新聞采編內容進行創新,應注意結合生活實際情況及受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新聞采編,打破傳統電視新聞的制作模板,將一些觀眾喜聞樂見、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在新聞中進行有機融合,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也能提高受眾的關注度。同時,還應在新聞中增加一些受眾留言板塊,提高與受眾的交流,這會激發受眾的收視情感,提高受眾的收視熱情。此外,新聞采編人員也應具有較強的新聞編輯技巧和水平,能夠對與新聞相關的內容進行二次創作,進而確保電視臺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能夠占據更大的新聞市場,引起更多受眾群體的關注,也能確保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的模式下,對兩者的優勢進行高效利用和有機整合,對新聞采編內容進行豐富,并進一步確保傳統媒體的傳播精準性。而且,通過利用融媒體平臺,也能確保電視臺新聞編輯、審核、傳遞等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媒體要精進采編業務能力,不斷優化自身,提高自身競爭力,推出更具時效性、真實性、新鮮性的電視節目,從而成功轉型,強化電視新聞媒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作品不能孤芳自賞,而是要注重通過融合傳播來擴大影響,優秀作品必須有好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倪燕路.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研究[J].視界觀,2020(4):1.
[2]于宏.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7):143.
[3]高天秀,崔殿書.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分析[J].傳媒論壇,2020(03):81.
[4]黃廣斌.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0(02):151-152.
[5]楊杰.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20(0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