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逐漸步入新常態,高職教育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生管理的工作成效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對高校而言,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現如今,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也讓它的角色和地位越來越重要,學生管理工作更加不可忽視。本文重點探析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 ;思路對策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探析
(一)在管理思想上并未充分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高職院校將根本任務目標落實在了職業技能的培養上,卻在管理工作上稍加帶過。長此以往,由于高校教育體制的原因,學校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過于依賴的上下級關系, 所有的規章制度都由高校制定,學生作為受管理者,只能按部就班地執行。但在管理制度上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導致學生管理的執行效果不佳。
(二)學生質量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增大
從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來看,相對于普通高校要低一些。大多數學生共同的特點表現為基礎薄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欲望不強,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習慣。專業的技能水平不強,鉆研的不夠深入。除了學生生源地帶來的基礎不一以外,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條件影響下,造成學生質量參差不齊,無形中加大管理難度。
(三)管理制度缺乏針對性,流于形式化
高職院校管理工作多采用交叉管理的形式,關聯到多個部門,面對的對象是自律性比較差的學生。而管理者多忙于各類復雜的事務,在學生管理方面,更多時候是應付的心態。只停留于表面化,在管理的深度、廣度上并未達到理想的標準。并沒有做到細節化的針對性管理,缺少實時的溝通、科學化的指導以及準確的定位,使得管理相對單一化。
(四)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后勤保障缺失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雙向互動的,學生既是受管理對象,也是被服務的對象。然而大多數高校并沒有遵循這一雙重性的屬性和需求,管理與服務并沒有恰到好處地融合。缺少良好的服務不利于形成和諧的育人環境,大多數高校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對學生訓導、教育的占比較大,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愛以及學生權益的保護。后勤管理質量低下,住宿問題、食堂問題會遭到投訴,這也是產生管理矛盾的關鍵性要素之一。
(五)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學生管理未能有機結合
高校在加強學生管理的同時,需要重點強化指導和規劃的職能,這也是很多高校最容易忽視的地方。畢竟求職需求對于學生來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目前大多數高校并不太關注學生職業規劃的選擇問題,僅僅停留在宣講階段,缺乏深入性的指導,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盡管職業規劃在近幾年得到了重視,但并未與學生管理工作有完美的銜接和融合。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及對策
(一)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新求變
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需要克服以往傳統的錯誤認知,相比固定的管理規章制度,要積極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及個性化的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健康的心理引導,尊重并包容學生的個性。能夠綜合多個維度去建立一支文化自信、理論自信的管理團隊,將正確的觀念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日常之中。以學生為本旨在結合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給予生理、心理特點一個明確的定位。先全方位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內心需求,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管理活動。管理要做到剛柔并濟,盡可能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除此之外,師生之間平等的管理機制也十分關鍵,比如學生座談會、學生議校會等相關制度,學生應該具備話語權,獲得溝通交流的機會。大到案例典范,小到細節小事,管理的條例應做到處處為學生著想,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一觀念深度展開,通過管理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成長。
(二)規范各項管理制度,形成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管理工作順暢進行的大前提是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大學生管理制度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強化各部門之間的組織協調功能,落實并細化崗位職責,做到責任與權利的相統一。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實施分層次的管理模式。在完善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還應該做好激勵制度的設定,一方面,通過考核、測評選拔出優秀的輔導員、管理者,授予榮譽稱號,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同樣,對于成績較差的,也實施相應的鞭策;另一方面,針對學生積極配合參與管理的,選拔評定助學金、獎學金、優秀班干部、文明寢室、文明班級等,以此來鼓勵到更多的人。
(三)增強網絡管理與學生管理活動的相融合
改變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迫在眉睫的發展任務。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拓展了高職學生管理的空間范疇,也增加了管理的途徑和手段。高校可以加大數字化校園平臺的投入,實現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化,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納入網絡管理,并使用網絡服務欄目,例如為學生提供各種服務,指導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服務和實際困難。通過開發網絡心理咨詢服務,調查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可在網絡上實現資源共享。此外,還應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將評估獎勵、資金、住宿管理、創業管理納入網絡管理。教師利用多媒體等網絡技術,進行日常員工管理,學生員工通過互聯網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備及時性。學生的心理、思想和動態可以實時掌握,并且可以加強學生教育管理的實效。
(四)增加管理重視程度,建立高素質的管理團隊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新形勢,對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于管理團隊的建設需要高度重視。首先,在輔導員隊伍上,要配齊數量,并開展管理素質強化的相關培訓,健全隊伍以帶動管理工作的提質增效。發揮輔導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狀態,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校園氛圍,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干部,直接與學生群體接觸,真正了解學生們的動態,搭建起有效溝通的橋梁。
(五)深化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
高職院系的管理工作要從職業化的視角出發,凸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進行針對化的指導與服務。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心理健康咨詢系統、獎學金評估系統、學生貸款系統、特殊困難支持系統、學習指導機制、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機制。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職業規劃與學生管理的重要性和關系,捋清職業技能清單,認識到自身需求與職業能力之間的差距,積極參與管理實踐,明確自身價值取向。
結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關乎到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影響著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和價值。學生管理工作不止是管理部門單方向的任務,與全體師生都密切相關。需要清晰地意識到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上面臨的諸多問題,并逐一思索解決路徑和方案,實施全方位的管理格局,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效果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岳博.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120-121.
[2]賈美倩.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06):5-9.
[3]匡玉清.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史博覽(理論),2012(04):61-62+81.
作者簡介:
吳弢,(1983.5--)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學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