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云
摘要: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一個塑造人的過程,其能夠影響人的一生,也能夠讓人受益終身。從個體成長的角度來看,幼兒時期是人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同時亦是幼兒社交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在新時期的幼兒園養成教育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便要在優化自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清晰認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在不斷總結與探究的過程中,有效調整教育引導策略,以真正抓好養成教育,高效率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基于此,本文章對學前教育中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研究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引言
習慣是從小開始培養的,在家長和教師的教育下,幼兒的行為逐漸養成,成為習慣,并伴隨其終生。筆者在幼兒園教學時發現,大部分幼兒都習慣性地依賴別人,以自我為中心,喜歡逃避問題和責任。在和其他幼兒相處時,不顧及他人感受,從而對他人造成行為或語言上的傷害。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
一、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內涵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主要是指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要求,并在生活衛生、道德品質和學習等多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自動化、自然化、穩固的行為,主要分為良好品德習慣、良好生活習慣、良好衛生習慣和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參與和適應社會生活、開展人際關系、進行知識學習的必要條件。
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性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對于95%以上的幼兒而言,智力因素僅僅占掌握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兩成,非智力因素占了八成,而習慣則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據主導地位。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非常關愛甚至溺愛孩子,導致部分幼兒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的不良行為,對于幼兒人際交往等社會性能力的發展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帶來了不利影響,而且在加上“人才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社會氛圍,重智育輕習慣培養的現象尤為普遍,這樣將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帶來很大消極作用。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游戲成為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之一,不僅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特點,而且有利于激發幼兒參與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的積極性,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學前教育中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直觀教育,形成正確認知
由于年齡因素,幼兒的思維能力不強,語言理解能力較弱,情緒波動十分明顯。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在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時,應選擇形象化的教育形式來對幼兒進行啟迪。如,聽兒歌、講故事,把一些良好行為習慣編成兒歌,來帶領幼兒朗讀,加強幼兒記憶,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組織小朋友們玩滑梯時,邊玩邊朗讀兒歌“排好隊,滑滑梯,我們不推也不擠,一個一個走上梯,一個一個滑下去,大家玩得真歡喜。”通過朗讀,幼兒漸漸懂得排隊玩耍的道理,讓幼兒逐漸明白互相禮讓、遵守規則的道理,繼而對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認知。
(二)情境教學,增強主動性
在丟手帕游戲之前,教師先根據丟手帕的游戲為幼兒創建教學情境,讓幼兒自發的圍成一個圈為幼兒講解好游戲規則以及游戲中會出現的問題,讓幼兒能夠很好地參與到游戲中去。讓一名幼兒圍著圈跑,然后丟在一個幼兒的后面,如果那個幼兒追到丟手帕的幼兒,丟手帕的幼兒就要唱歌,采用這種方式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這樣,幼兒不僅能更好地玩游戲,還能掌握規則。
(三)主題教育,提升認識
在一次以《寶貝換新衣》的主題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讓幼兒養成自己換衣服、穿鞋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筆者為幼兒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首先,筆者為幼兒播放了動畫音樂視頻《勞動最光榮》,視頻中的小動物都非常勤勞,自己穿衣服、穿鞋,還幫助媽媽收拾家務,使家里非常清潔。在觀看完視頻之后,筆者為幼兒設計了一個換裝小游戲,讓幼兒從我準備的衣柜里選擇演出服,并穿戴在身上,由班級中的小朋友來進行打分。幼兒看到非常漂亮的演出服都感覺非常開心,興致勃勃地進行挑選,并且仔細地穿在了身上。有的幼兒平常很少自己穿衣服,因此顯得非常笨拙,當他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完成了之后,著急的哭出來了。筆者幫助幼兒整理了衣服,并告訴幼兒穿衣服的方法,讓幼兒在筆者的指導下進行嘗試,順利地將漂亮的演出服穿在了身上。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幼兒認識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四)家園合作,共同培育
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家長演狼,讓幼兒演兔子,當狼來敲門的時候,兔子會給狼開門嗎?用這個游戲教育幼兒在家的時候不能隨便給陌生人開門。家長還可以和幼兒一起疊衣服,看誰疊的衣服更整齊,誰先放在柜子里,誰就能得到一朵小紅花,在這個游戲里不但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讓幼兒學會了衣服不能亂放,疊好后可以放在柜子里。家長平時和幼兒交往,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最親近的人,有著許多的機會可以在游戲中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引導,家長應該充分認識游戲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在和幼兒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形成正確的行動習慣。
(五)強化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
幼兒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模仿力,他們善于觀察,特別喜歡模仿教師的日常行為,可以說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他們在重復著教師的一舉一動。另外,幼兒對自己的教師普遍非常認可,具有高度崇拜心理,面對教師的一舉一動,他們會主動去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因此以身作則是幼兒教師的必備職業素養,在日常教學中要做到為人師表、嚴于律己,做好幼兒的行為楷模。同時,在班級里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將禮儀表現較好的同學樹立為榜樣,孩子們有了學習的目標,老師們再輔助以適當的表揚,就會促使孩子們爭相模仿去做,更好的體現朋輩榜樣力量。教師對孩子們的肯定是促使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重要力量,我們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肯定和贊揚,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抹激勵的微笑、一聲包含熱情的贊賞:你真棒!有進步!非常好!都能讓我們的孩子收獲喜悅,不斷正向的鼓勵后孩子們會帶給我們的更多驚喜和欣慰。
結束語
總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新時期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一個需要教師、家長、幼兒三方持之以恒、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進而在實際的幼兒教育指導過程中,教師既要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做好對幼兒的行為引領和活動指導,還要科學發掘和利用家庭教育資源,促成幼兒園教育向家庭教育的拓展與延伸,攜手共助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為幼兒在將來全面、高質量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琳.啟蒙教育下幼兒學前教育行為習慣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36):159-160.
[2]韓翠云.幼兒學前教育中行為習慣的培養探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鮑俐利.行為習慣培養在幼兒學前教育中的滲透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0(07):35.
[4]馬廷英.淺析學前教育應當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中華少年,2019(32):24-25.
[5]吳彤彤.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要點分析[J].現代交際,2019(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