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行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這不僅是教學發展的趨勢所在,同時也是學生發展的需求所在。就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等關鍵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以下文章將針對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展開深入研究,旨在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一、 引言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包括教學模式陳舊、學生基礎薄弱、教師素養不足以及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不夠重視。如此種種也就限制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限制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素質教學改革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來適應教學改革的發展,并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位置的基礎上采用創新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 數學核心素養概述
(一)數學抽象能力
數學抽象指的是通過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抽象來獲得數學研究對象的一項能力,具體表現為事物規律和結構的提取,并應用數學語言進行表示。數學抽象能力是數學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項能力,是學生形成理性思維的基礎所在,其貫穿于整個數學的發展與應用過程。
(二)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推理指的是基于某些事實和命題出發,依據相關規則進行其他結論或命題的推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取數學結論和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數學嚴謹性的基本保障。邏輯推理的主要形式包括知識歸納和思維發散。
(三)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建模指的是應用數學語言進行現實問題描述、表達和解決的能力,其是數學應用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手段。數學建模能力主要包括發現問題、建立模型、尋找方法、解決問題,該項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本質所在。
(四)直觀想象能力
直觀想象指的是利用具體圖形和事物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直觀想象能力是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素養之一,通過直觀的探索和論證來構建出抽象的思維意識,從而取得更加清晰的問題解決思路,是學生數學學習必備的能力所在。
(五)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運算指的是合理應用有關法則和規律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能力。其所包含的內容有理解運算對象、掌握運算法則、探究運算思路和獲取運算方法,既是一個數學推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數與數、數與形的各種關系中,數學運算能力至關重要。
(六)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指的是對數學研究對象進行數據的獲取和應用有關方法進行數據整理、推斷、總結的一項能力。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其是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掌握數學規律和方法的基礎所在。
三、 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常規手段,有助于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去分析有關問題。與此同時,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第三章第6節《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中,學生需要掌握相交、相切和相離三個概念,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概念,教師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輔助學生理解。相交是直線與圓有兩個交點,圓半徑大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相切是直線與圓有一個交點,圓半徑等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相離是直線與圓沒有交點,圓半徑小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通過畫圖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這些概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有關知識,同時對于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大意義。
(二)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對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思考和樂于推理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問題引導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和思考之中。
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契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以下一些具有層次性的問題:1. 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有哪些?2. 全等的概念是什么?3. 兩個三角形的基本元素需要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夠使得這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這樣一些具有層次性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一步步進入思考的節奏和推理的過程,從而通過思考、推理以及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深刻的掌握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有關條件。如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了,同時邏輯推理能力也獲得了良好的培養。
(三)生活導入,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數學教學的本質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理論知識,而是教會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導入生活元素,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也良好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4節《應用一元一次方程 打折促銷》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導入購物這一生活元素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購物場景視頻:小明去商場購物,買了原價為90元的書包一個和原價為210元的運動鞋一雙,最終小明共花費了225元,已知該商場物品的折扣一律相等,那么該商場的折扣是多少。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已知的條件來建立等式(90+225)x=225。最后學生求出商場折扣為7.5折。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生活問題的分析和將其與數學進行聯系,不僅充分鍛煉了數學應用能力,還有效提升了數學建模能力。
(四)情境構建,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
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最為常見的就是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多媒體來構建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良好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3節《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情境的構建來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式各樣、漂亮的軸對稱圖形,以此來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這些漂亮的圖形有一個什么樣的共同特征呢?最后,通過觀察、思考和想象,學生發現似乎每一個圖形都是圍繞一根軸線進行對稱的。如此,通過這樣一個情景的構建,學生不僅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要素所在,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直觀想象能力。
(五)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課堂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對于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科學設計課堂作業來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1節《因式分解》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特征性的課堂作業來鞏固學生的概念理解和方法應用,同時充分鍛煉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業的設計中教師需要充分考量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注重作業的層次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樣有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作業中得到知識鞏固,同時找回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作業思考和數學運算當中。如此,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六)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素質教學改革下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創新、高效的教學手段,其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位置,同時讓學生在小組任務的引導下不斷深化知識的理解以及在小組合作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六章第4節《統計圖的選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首先,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教師需要契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小組學習任務“統計班上學生家里養寵物的類型和數量,并應用統計圖進行表示”。在這一小組任務的引導下,學生需要通過相互之間的密切配合來進行數據的獲取、整理和總結,并制成統計圖。最后,教師需要針對每個小組完成的統計圖進行全面的點評,包括數據的整理以及統計圖的使用等。如此,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同時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是教學改革的要求所在,同時也是學生良好發展的需求所在,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加以高度重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問題引導、生活導入、情境構建、作業設計以及小組合作來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以及獲得更好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賴榮樹.淺析培養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7):69+71.
[2]張野芳.談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才智,2017(33):54.
[3]毛曉琴.貼近生活,培養應用意識: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滲透策略[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7(16):5-6+45.
作者簡介:
謝曉梅,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