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深度學習,是要求教學工作中實現數學知識、數學意識、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礎上,以問題驅動教學,達成教學展開。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質疑能力、關鍵點設置問題、做好分層設問及探究引導等,全面促成學生在問題驅動之下,學習知識,找到數學學習的知識與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驅動;質疑能力
一、 前言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問題驅動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最終深入引導學生的學習,達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全面提升。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之下,學生能夠進入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的階段,在數學學習的同時掌握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全面促成教學的發展。
二、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才能將知識點由教師推動到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轉變。隨著新課標發展,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這也應當是當前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節。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早已習慣順著教師的思路、跟著教師的提問,被動回答問題。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學工作以探究的形式展開,關注到學生的自主思考,也因此應當培養學生的問題驅動
?;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組織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定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在探究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循序漸進。在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說出疑問。班級學生由于個人的性格差異、對數學的知識儲備與興趣等有很大不同,面對問題時的表達也并不一致,基于這樣的情況,能夠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也是質疑探究的開端。在開始階段,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相對簡單,此時教師要給予耐心與鼓勵,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三、 找準問題設計的關鍵點
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把握住問題的提出時間、提出的時間點等。常見的問題驅動下,可以把握以下幾個關鍵點進行提問:在思維困惑處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如學習“帶括號的計算”時,可以通過“分蘋果”的練習,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現實的思考,進行知識的突破。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把握學生可能遇到的困惑點,設計相應的生活化情境等,展開教學工作,促成教學發展。在轉折處設定問題,可以關聯新舊知識,做好新舊知識的關聯、知識體系構建等。在每次遇到新的知識點時,可以先以舊有知識點進行鋪墊,進而實現日常教學的開展。在教學重難點之間進行問題設計,可以促進思考,凸顯課程本質等。例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時,可以通過整數、小數等的對比講解,進而以問題的形式,與學生達成互動,全面促成教學工作的展開,最終實現教學工作的開展,完成思考。在關鍵點的問題設計上,避免重復啰唆,能夠巧妙推進學生的思考突破等,全面達成發展。
四、 做好分層問題設定
做好問題的分層設定,能夠充分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班級學生全部融入知識的學習中。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就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階段,一個班級學生會自然的形成學優生、學困生、普通生的區別,因此想要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必然要照顧到不同的學生,使學優生能夠充分拓展思維、學困生能夠有話可說。一般而言,小學數學建設問題驅動課堂機制,可以在統一的題干之下,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參與其中進行學習,真正的達成發展,做好知識點的學習工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好分層問題設定,應當充分了解班級每個學生,找準教學思路,制定不同的提問目標、提問方式以及提問結果預期等,這些都是小學深度學習背景的建構,促成日常教學的發展。
五、 促成日常的合作學習
促成日常的合作學習,也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問題驅動之下,學生自主探究,找到數學學習的思路,此時僅憑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難完成,需要以小組互動的方式,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展開探究。促成日常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加以鼓勵與推動: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建設合作學習的基礎,找準師生定位,教師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到學習中,帶動學生的合作互動;其次,為學生設置合作互動學習的情境、背景,達成教學工作的展開。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置活動、情境,以引導思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等,促成教學的開展。
六、 引入生活現象
在生活中存在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要從生活現象出發,為學生設計出適合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出探究欲望。由于數學知識有著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特點,不僅是來源于生活的,同時也是運用到生活中的。所以在教學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為主,為學生營造出適宜的問題情境,在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出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由于圖形與幾何這一內容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場景來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如在講述厘米和米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今年我們要統一定制校服了,那么請同學們統計下大家的身高都是多少呢?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測量其他同學身高的基礎上思考需要使用的工具。通過這一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厘米、米的直觀認識,同時也可以明確這一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情況。可以說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展現數學知識的探究價值。
七、 引發問題沖突
只有讓學生產生出問題沖突,才能提升自身的學習體驗,才能實現深度學習目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制造沖突,引導學生參與到解決沖突中去,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鼓勵學生主動運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才能讓學生產生出思考欲望,才能在思考問題中找出解決問題方案,實現學習體驗進一步深化目標,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如在講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時就可以從學生的知識、經驗等方面出發,提出問題:當講臺兩個邊長為1米、2米時,而班級中的門兩邊長度為
1.5米、3米時,同學們請結合自身的經驗探討講臺是否可以通過班級大門呢?由于這一問題是學生經??吹降?,所以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而教師向學生提出這一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產生問題沖突,讓學生在結合自身經驗、感受的基礎上進入到深層次思考中去,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認識與理解。
八、 保證問題的維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展現問題驅動作用,在仔細斟酌與分析中保證問題設計的合理性,提高問題的深入性,從而實現教育目標。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從問題設計出發,教師也要明確自身的工作重點,確保問題設計維度的合理性,這樣才能延伸學生的思維層次,才能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找準學生思維活動中的重點,設計出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深度思維能力。如在講述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內容時就要從轉化思維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鼓勵與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思考方法。在使用多媒體開展演示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及時觀察,掌握不同的轉化方式,明確學習規律與技巧。只有做好轉化工作,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才能逐漸理解幾何形面積公式定理知識,強化自身的思維能力。最后,在教學中要做好圖像研究,在平移旋轉中幫助學生找出潛在的規律。在引導學生探究時,要避免學生出現思維固化現象,而是要從圖像變換規律入手,設計出合理化的問題,在保證問題難度適宜的基礎上來吸引學生,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只有把握好教學內容與節奏,才能設計出適合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層次中得到充分的鍛煉,才能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習的深入與廣度。
九、 營造問題情境
只有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實現深度遷移目標。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鍛煉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在遷移中做好實踐,解決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給學生布置練習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這種單純的練習設計是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完成知識遷移,提高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從做好遷移與轉換入手,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數學問題的方法,保持學生學習主動性。如在講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設計出適合的練習題:現有一輛能夠載重為10噸的卡車,需要裝載平行四邊形的鋼板,且鋼板底邊為1.4米、高為0.3米,每平方重為4.2千克,那么請問卡車一次可以運送多少塊鋼板?在一段時間后工廠中引進了幾何圖形的鋼板,且這些鋼板兩邊長度為4米、6米,如果需要從鋼板上切割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請計算出一共浪費的面積是多少?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也可以將問題與新的問題情境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參與新的問題情境中掌握數學知識的解決辦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學習效果奠定基礎。所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展現問題驅動教學優勢,幫助學生理解與分析好數學知識,在展現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
十、 結語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問題驅動為背景,實現深入學習,能夠促成學生的知識、能力、意識的全面建構,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素養等,以完善教學工作,達成教學的發展,啟發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自主探究等,再以分層目標實現知識增長,進而促成學生的成長與數學知識的掌握。
參考文獻:
[1]周學.培養小學階段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初探[J].新課程,2017,16(1):109-110.
[2]宋嬌.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6):33.
[3]王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與建構方法分析[J].數學大世界,2018,24(6):12-13.
作者簡介:郝玉,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