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中考復習課的教學與以往課堂教學模式有所不同,雖然也注重基礎學習但不是“熱剩飯”,而是注重基礎知識的延伸,通過例題、學生反饋和歸納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實現數學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提升策略
一、 前言
初中數學中考復習課的質量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既要完成基礎知識的樹立也要摒棄“熱剩飯”的思想,科學制定復習策略,在復習過程中調動學生自主復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匯總夯實基礎、查漏補缺、實現歸納總結而不是盲目習題訓練,通過題山卷海低效率模式開展復習工作。
二、 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題山書海戰術低效率
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教學過程中,題山書海一直是主要的復習模式,在一輪復習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布置大量的習題作業,通過習題讓學生實現“肌肉記憶”,快速積累經驗并完成學習任務,但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面對題山書海很難真正地融入學習過程中,而只能通過書山題海的方式完成復習任務。這種復習模式下,學生的成績提升比較慢,兩極化的差距依然比較大,會的依然會,不會的依然不會,是題山書海復習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雖然廣泛接觸了中考常考題型,但對于基礎內容依然存在問題,學生基礎不牢固的情況比較突出。
(二)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參與
初中數學中考復習過程中,教師為主的復習模式一直是復習的主要思路,這種復習策略之下學生復習處于被動的狀態,在參與過程中學生沒有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而是每一個課時的內容都是由教師根據復習的進度而執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知識體系建設的時間,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學生只能是被動接受教師的教學進度,在知識掌握方面不牢固,復習的側重點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如部分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識不牢固,需要在復習過程中給予鞏固,但教師的復習進度只給了兩三個課時進行復習,其他都是以習題代替,顯然不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學生復習以后成績提升不大,在后續的復習過程中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也不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復習,這些都導致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無法有效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復習,只能是按照教師的統一復習節奏進行。
(三)教師復習缺乏客觀性
初中數學教師復習一般是按照班級中等生學習水平開展復習指導工作,第一輪復習重點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夯實學生的基礎,第二輪復習則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查漏補缺,但在具體的復習過程中,一輪復習時間緊、任務重,教師的教學一般是按照自身主觀意愿執行,在復習過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如學生認為涉及三角形等圖形題和知識一般較為簡單,因此復習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但從復習的反饋來看學生并沒有掌握這部分知識,導致學生學習基礎出現漏洞,而在二輪復習以查漏補缺為主的復習中,因為復習進度快很容易產生題山書海代替復習的情況,通過布置大量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查漏補缺,而學生疲于應付大量習題并不能真正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分析和串聯,導致學生出現問題的情況比較多。
三、 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教學策略
(一)把握典型例題,夯實學生基礎
夯實學生數學學習基礎是數學中考復習的重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的知識點復習要堅持“理論+實際”的教學策略,在基礎知識講解的同時也要做好例題的分析和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在例題分析的過程中快速完成數學基礎理論的學習,從而避免單純復習基礎,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客觀事實。
以韋達定理為例,在復習過程中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數的關系,從定理角度來看很簡單,但在具體解題過程中需要靈活運用定理的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基于韋達定理相關的習題幫助學生快速完成韋達定理基礎知識學習。又能幫助學生掌握韋達定理常見的應用,如①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兩個實數根,那么是否存在實數
k,使(2x1-x2)(x1-2x2)=3成立?②x1、x2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x2+4x(m-1)+m2=0的兩個非零實數根,問x1、x2是否同號,同時求m的取值范圍?這兩例題是韋達定理常見的問題,從文字角度來看二者有所不同但從解題的邏輯性來看都是韋達定理的靈活運用,因此教師在夯實韋達定理的基礎時可以以①和②為典型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在解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偉大定理的應用策略和常見題型,在解題過程中夯實學生基礎。總之,夯實學生數學基礎是中考復習的著力點,在基礎學習過程中要做好具體例題的講解和說明,通過中考典型例題的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的考察思路和應用策略。
(二)重視學生反饋,開展查漏補缺
數學中考復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以學生為主的教育原則,在指導學生開展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反饋,通過反饋的方式了解學生復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開展查漏補缺工作,從而讓學生始終與教師的復習進度保持一致,提升復習效果。
中考數學復習過程中教師一般是按照自身對學生的了解開展復習指導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積極圍繞學生問題查漏補缺,以二次函數為例,函數的知識點眾多也是學生復習的重點內容,在復習過程中函數圖像、圖形平行規律、拋物線頂點坐標、數形結合等都是常見的考核方式和復習知識要點,在復習過程中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通過了解學生反饋的內容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差異化的復習策略,包括復習習題布置方向側重點不同,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復習需要,在復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個體開展查漏補缺,圍繞知識點進行串聯夯實學生的基礎,從而實現以點破面的中考復習效果。
(三)學會歸納總結,培養數學思維
歸納總結是中考復習的主要方式,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逐步培養起數學思維,提升學生復習的能力,在復習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實現以點破面的教學復習目標,提升復習的效果。
中考中很多題型都具有代表性,通過歸納和總結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中考出題的思路和考核的模式,從而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的習慣,提高解題的速度。如用配方法解方程x2=x+2;求證:方程(m+2)x2-2mx+(m+4)=0無實根,在解題的過程中都是采用了配方法的解題思路,因此都可以歸屬于配方法的解題策略當中,讓學生在歸納總結中快速找到解題的思路。總之,教師在中考復習指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將遇到的題型進行總結歸納,將同一知識點、同一考核思路的題型進行歸納,從而快速找到解題的思路和出題人的意圖,在面對大量復習題時不至于盲目追求題的數量,而是在歸納中實現類似題型的快速解決,提升準確率和正確率,從而提升學生復習的質量和效果。
(四)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數學知識脈絡
中考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脈絡,圍繞數學知識的聯系性幫助學生構建起思維導圖,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中考數學考試在注重基礎題型的考核的同時也注重數學綜合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考核數學的邏輯性和綜合應用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復習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知識的脈絡,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如軸對稱圖形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在復習過程中基本是一帶而過,但從考試來看軸對稱的知識主要與三角形、四邊形的知識進行聯系,考核邊的長度和角的變化相關,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思維導圖,將軸對稱的知識與邊、角關系的認識,了解旋轉以后邊的長度不變和角的變化,從而構建起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快速了解此類綜合題型的考核重點、考核方向和考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快速找到解題的思路。中考復習過程中教師構建起學生的思維導圖非常重要,既要結合教材中考試的內容和大綱考核重點,也要結合中考考題的方向進行知識的串聯,在復習過程中結合常見的綜合題目類型引導學生構建起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近些年中考題型變化,從而梳理數學的脈絡。總之,教師的復習結合必須要圍繞學生思維導圖的設計進行,在教學指導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實際特點和中考要求,做好知識脈絡的梳理工作。
(五)尊重學生差異,開展個性化指導
中考復習過程中學生存在兩極化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積極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實現查漏補缺,快速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方案。
初中復習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是中等生水平復習策略,但在復習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針對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跟進,在復習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時結合學生不足給予專業的指導,如利用課下時間給予學生輔導,利用放學后為學生提供額外輔導等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升學生復習的水平和質量,在復習的過程中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和質量。
四、 總結
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從夯實學生基礎入手做好典型例題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幫助學生在支持串聯中完成查漏補缺工作,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掌握歸納與總結的技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復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蕓.讓數學思維觸角自由合理延伸:談中考數學專題復習[J].中國數學教育,2020(9):59-64.
[2]程銀生.圓外切四邊形面積公式探索:從“2018年南京數學中考壓軸題”談起[J].數學通報,2020,59(4):56-59.
[3]鄭瑞,楊一麗.從“弱水三千”到“何取此瓢”:以2019年寧波市中考數學第26題為例[J].中學數學雜志,2020(4):64-66.
[4]蔣月蘭.初中數學“一圖一課”式專題復習教學:以“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為例[J].初中生世界,2020(28):55-58.
[5]張鴿.概念,非一“概”而“念”:談初三數學一輪復習之概念復習的有效性探究[J].數學教學通訊,2020(20):16-18.
作者簡介:劉發圓,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