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科素養培養是其中的關鍵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利用科學思維及時發現并解決各項問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但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學科的科學性比較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為了發揮出初中化學的學科教學作用,必須引進高效的教學方法,文章針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優化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化學素養;培養
一、 引言
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重點內容,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理念,避免應試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社會各界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化學學科是初中教學中的關鍵學科,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化學素養培養,積極開展現代化學教學活動。
二、 初中化學素養概述
學科素養指的是學生學習某一學科后形成的思維,學生在后期生活、學習過程中不斷實踐可以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學科素養也如此,其本質是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通過化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的基本素養。化學對于初中生來說,屬于一門新學科、學科內容都是未知的,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觀念、思維觀念。因此,教師需要從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首先,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其次,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再次,引導學生了解更多化學相關知識;最后,引導學生掌握化學思維模式。
在新課標提出后,初中化學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將其作為現代教學的關鍵內容。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落實新課改、素質教育的相關內容,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既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將知識、技能、方法、情感、價值觀念進行融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于重視化學知識教學,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些學生本來對化學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由于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感受,導致學生對化學產生了厭學的心理,認為化學知識晦澀難懂,不愿意在化學學習中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長此以往,學生在教學中會趕不上教師的教學進程,也無法理解化學知識的內涵,課后無法獨立完成作業,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次,雖然新課改強調了教學創新的重要性,但大多數教師還是習慣運用單一、落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趕教學進度、落實教學任務開展的,學生無法深刻理解化學知識,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不佳。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走進了教學課堂,可一些教師不愿意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覺得信息技術浪費課堂時間,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抽象難懂的教學知識也是通過口述進行教學,沒有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化學知識,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后,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學校的實驗設施不全面,有很多化學實驗無法進行,有的教師也只是為學生演示實驗過程,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有些學生無法理解實驗原理,對最后的實驗結果印象不深刻,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更談不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 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優化措施
(一)注重化學基礎知識講解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基礎知識講授是其中的關鍵內容,為學生開展實驗操作、明確各項化學現象提供基礎保障。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講授化學基礎知識,確保學生掌握更多基礎理論知識。現階段,在化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全面理解、吸收,將其轉變成內在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為社會實踐提供支持,將化學知識、實踐生活進行融合,在實踐過程中探索、應用更多的化學知識,將化學知識學習轉變成科學認知,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化學基礎知識轉變成科學素養。通過分析新時期初中化學新課標教材發現,化學基礎知識現實指向性日益強化,涉及很多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知識,如金屬、有機物、溫室效應等。
(二)明確化學學科的基本要素
為了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更多基礎知識。在初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化學學科的各項基本要求,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確保課堂的暢通性、邏輯性。例如,在“走進化學實驗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的基本操作,但通過學習發現,學生進入化學實驗室后,對化學儀器、化學藥品比較感興趣,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由于好奇心略顯緊張,但在記錄實驗結果后就結束實驗,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邏輯還不夠完整。因此,在初中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化學實驗室的各項規則、要求,檢查實驗儀器、實驗藥品的完整性,還需要充分了解實驗步驟,根據實驗步驟、實驗需求合理地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記錄實驗結果,隨后整理實驗儀器、實驗藥品,將各項基本要素融入課堂邏輯中,引導學生加深對實驗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化學學科作為一門新學科,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會在科學、社會相關課程,以及實踐生活、網絡媒體中接觸很多化學知識,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注重新舊知識的融合,將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內容學習中。并且,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需要實行情境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在新的教學內容實施準備階段,深入挖掘學生掌握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現象、實驗、多媒體等學習更多新內容。例如,在保護水資源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講解教材內容,學生會感覺內容枯燥,導致學生失去化學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還可以收集被污染的水資源,講解水污染帶來的危害,以及治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如解決污染問題的方案、預防水污染的建議,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培養初中生化學科學素養的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將化學知識、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深入了解最新的科學理論成果、前沿技術,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例如,在水的凈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納米技術在凈水中的應用,并探討相關的話題,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惡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智力空間、思維廣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重視實驗教學內容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如化學元素、化學方程式等,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合理地應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化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不同化學元素的性質和特點,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例如,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與氯化鈉相關的視頻,引導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隨后引出去除嚴重難溶性雜質的問題,并實行小組討論的方式,制定化學實驗方案,隨后讓學生觀看溶解、過濾的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復習實驗操作步驟,教師還需要演示蒸發操作,強調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準確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實驗現象,并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驗,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
(五)將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聯系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化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大家往往會接觸很多化學知識,教師需要強化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加深對化學物質的認識,為日常生產、生活提供更多服務。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重視教學、日常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現象導入化學知識,使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化學知識。例如,在燃燒與滅火教學過程中,為了研究滅火的原理,教師應為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滅火實例,使學生深入探討、研究滅火原理,如在遇到火災的情況下,消防員會使用高壓水槍撲火,其主要原理是降溫到可燃物著火點,達到滅火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在理解記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而通過利用現實生活實例、現象,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科技已成為影響國家實力的關鍵因素,化學學科是科學知識的關鍵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代化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化學科學素養作為課堂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知識自主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新國.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化學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6):114-115.
[2]董會峰.略論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68-69.
[3]孫宏寧,于海豐.淺談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教學策略[J].山東化工,2018,47(17):166-167.
作者簡介:朱自成,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高郵市周山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