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蓮
摘要:小學生德育的發展,不僅要在學校培養,還需要家長在家培養。因為一般的小學生除了在學校的時間多,在家的時間也比較長。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德育水平一致的環境更容易提高學生對德育的認知,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德育的重要性,發揮道德教育的隱性作用,幫助學生較快的認知價值觀與世界觀。本研究就是從學校與家庭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去探索家校聯合教育的更好方法,讓家校合作去促進小學生德育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家校合作;德育發展;小學生;策略研究
家庭教育是學生道德發展的啟蒙教育,學生能從長輩的行為言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形成學生自己獨有的道德觀念。而學校教育則能系統的給學生講述道德知識,滲透道德教育,教師的言語、同伴的言語和教室的環境,都在發揮著隱性作用,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學生的認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有其特色與優點,如果能將其結合起來,創設家校一體的德育環境,學生更能較快的發展道德意識。
一、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意義
1.為學生創設一致的德育空間,利于學生提高德育水平
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能夠為學生創造觀念一致的德育空間,使得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德育知識,能在家庭中得到很好的對應,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認知道德知識,更快地幫助學生形成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家校一致,能讓學生找到價值觀念的認同感,更好地發揮道德教育的作用。
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利于影響學生的德育認知
當家庭和學校合作去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時,是因為學校和家庭都是相同的德育模式,能讓學生更快地適應與學習。學生在家庭與學校積極正向的德育環境影響下,通過隱性文化,給學生的心靈帶來洗禮,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二、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策略
1.充分利用家庭的職能,引導學生認知道德修養
家校合作對學生進行道德影響,就需要充分發揮家庭和學校各自的作用。對于家庭來說,它是學生避風的港灣,是學生感受溫馨的家,是學生形成尊敬長輩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要好好開發家庭的影響功能,充分利用家庭的資源與環境,更好的引導學生認知道德素養,幫學生形成更高的道德意識。家庭的環境不易改變,但如果父母注意,學習教育學生的方法,并與學校配合,那么一定可以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
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采用無聲的方式去影響學生,如:孝敬父母,有禮貌的待人接物,不大聲喝斥自己的孩子,主動禮讓行人與老人等,這一系列的舉動,雖沒有言語,但卻勝過千言萬語。父母要相信,孩子們都看在眼里,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父母也可采用有聲交流的方式去影響孩子,如:遇見特定的場景,要告訴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與人相處等。父母也要聽孩子的聲音,理解孩子的行為原因,從而更好的與孩子溝通,幫孩子形成健康心理,進而提高道德水平。
2.多方面開發德育活動,促親子在互動中德育
學校方面,教師要多了解學生,明白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然后根據課本的資料與社會的要求,去開發創新性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受德育魅力,感受德育文化,活動式的德育教學,會讓學生如沐春風,更好的理解道德內涵。
例如,學校也可融入家校合作觀念,在學校創設親子互動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學生道德形成的過程中來,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孩子,也幫助學生在親近人的陪伴下,更有安全感的參與活動,感受德育文化。學校可以創設“拓展訓練”,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某項困難的任務,提高親子關系,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父母的不易,懂得感恩與珍惜。學校還可以制定相關的措施,德育課程可邀請父母來學校聽講,與孩子一起學習德育知識,這樣親子之間就有共同話題,能夠很好的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環境,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3.深度解讀概念,建設一致性的家校德育環境
學校教師要去多讀文獻與大綱,深度了解家校合作的概念,更多的獲取相關的知識,從而能深刻理解國家要求,更有創新性的組織課堂活動,建設一致性的家校德育環境。為了整體一致,學校可以對父母進行定期的培訓,去宣傳新的道德理念,也可在培訓中為家長普及孩子的道德發展知識,讓學生家長明白孩子的道德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法,進而更好的提升家校合作性,發揮更大的德育作用。
例如,學校可以建設道德培養家長委員會,去傳播學校的道德培養理念與規劃,然后給出家長需要配合的地方與方法,從而形成家校一致的德育環境。學校還可與家長建立親密的聯系方式,找專門的教師去管理聯系系統,將學生學校的德育情況定時的反應給家長,促進家長對學生道德意識發展程度的認知,從而更好的創設應對的家庭環境,幫助學生在家庭中獲得更多的道德知識,更好的與人交流溝通。
三、結束語
家校合作的建立,需要花費時間來進行,目前還處于探索時期,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實踐,去找到更好的家校共育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現在,學校與教師可做的事情,就是盡力保持與家庭的聯系,定時開展家長交流會,去反饋學生道德問題與改變方法,引導家長以身作則,創設積極正向的家庭環境,給學生的道德水平的發展提供穩定一致的環境,進而促進學生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清泉.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0(36):30-31.
[2]蔣蕓.家校互勉共進,滋潤生命成長——家校德育共同體的構建與實施[J].文理導航(中旬).2021(10):70-71.
[3]吳重涵,張俊.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內在動力、行動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十年家校合作實驗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21(09):68-75.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學會2021年教育科學研究規劃一般課題(縣域推進《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系列手冊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kt202104211631321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