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婀娜
摘要:職業音樂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與音樂理論課線上教學實踐研究成為我們當前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如何備課、如何講解、如何示范、如何回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所學內容,是我們研究的重心。通過兩個多月的線上授課,引發在教學中的一些教學設想、教學應用、教學效果的思考。由于較為突然,之前在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目前在我國職業音樂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與音樂理論課線上教學實踐研究方面還是空白的,這樣就更加凸顯了研究線上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音樂專業? 音樂理論? 線上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1-0110-03
一、理論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網絡線上教學逐步發展起來,經歷了從遠程教育平臺建立,培訓機構,開啟線上教學到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涉足在線教育三個階段。起步階段的網課主要是靠錄播形式開展。2000年在線教育進入多媒體階段后國內主要傳統培訓機構開始進軍網絡教學,緊接著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相繼出現錄播課程,漸漸發展為現在的直播和錄播相結合的課程,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課程。異時異地,異時同地和同時異地的學習成為可能。可以說,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次大跨步的機會。線上教學對于學生來說,網絡教學擺脫了時空的局限,學生們不再拘于課堂紀律的約束,也脫離了老師的監控,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擁有了線下課堂中想都不敢想的樂趣。對于老師而言,教師們也可借此機會了解網絡詞匯和學生心理。更新教學手段,與學生形成新的教學關系。對于家長來說,網課足不出戶就可以與孩子朝夕相伴,了解老師平時的日常教學情況,有效的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
二、研究內容
職業音樂學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與音樂理論課線上教學有著特殊性和局限性,老師們選的授課軟件也較為多樣。一起練琴、騰訊會議、釘釘平臺并輔以微信進行答疑解惑。由于音樂類學生需要聽到演奏或者演唱的效果,所以音質的清晰度、音色的真實度,音樂的連貫程度都是要提前解決的問題。在多次嘗試試播和熟悉各項操作流程后,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點研究。
第一,結合當下學情,研究教材,制訂可行的教學計劃。各專業從強化基本功開始,音樂表演各專業認真完成音階、練習曲等基礎訓練,音樂理論課程主要以基本構唱、音階訓練、模唱訓練等為訓練主線。在強化基礎的同時,復習之前相關內容,為學習新知識做理論鋪墊,做到新舊知識銜接得當,溫故而知新。
第二,結合線上教學的特殊性,精心備課,搜索整理好每一節課的課件。音樂表演各專業可以根據所學作品的內容了解這個作品。如作曲家生平簡介、創作背景、音樂流派、主要演奏技術技巧、作品難點、表情術語等相關知識,查找相應的影音資料做前期學習的導入。音樂理論授課則可以側重理論要求,輔助專業教師完成一些專業理論問題如:演奏記號、力度速度、演奏法等。
第三,空中課堂也是課堂,更要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所以每節課都要設計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一定要給學生留足時間讓他們實踐,老師及時給予點評。加強和學生互動,眼前雖無學生但心中一定要有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隔空聽課的積極性,提高線上課堂效率。雖然隔著屏幕教學,但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心。針對線上教學,我們設計的練習曲難度都不大。加強線上教學的互動性,保證空中課堂的活力和生動。
第四,音樂理論課教學精選作業習題,注重雙基的鞏固,提高并鞏固線上教學成果。作業布置批改講技巧,不讓學生鉆空子。我們的作業分三部分:一是預習部分,提前要將講授的知識給出兩到三個知識點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看書,知道上課講什么,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剛聽就懵;二是課堂上隨時講到的練習題,讓學生抄在本子上;三是練習冊。老師每天定時公布答案,要求學生自己糾錯后再上傳。這樣通過預習及課下作業,督促學生掌握所學內容。老師主要是檢查學生的糾錯部分,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能很好地鞏固所學的內容。
第五,結合微信進行答疑解惑,進而推動課堂教學進度。針對學生作業中的較多問題,統一在微信群中作詳細的書面解答,并提醒全部學生一定要瀏覽解答。對于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也在微信群里解答,個別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也可以隨時查閱。專業課教學可以將視頻錄制在五分鐘之內并且上傳到微信中,以便老師可以更清晰流暢的聽到學生的演奏,指出不足之處,同時也可以將教師演奏示范發回學生的微信中,讓學生模仿演奏。
第六,硬件設備的優化。在線上教學中,不可能每位教師、每位同學都有非常優質的設備,比如電腦、聲卡、話筒等,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將其授課效果做出分析,就地取材,優化設備,完善線上課堂教學。
三、目前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信息量大、資源豐富,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東西確實很多。但是,網絡上的東西有時也良莠不齊,雜亂無章,如果不進行合理的取舍和有效的管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第一,教師的角色變成了單純的“網絡主播”。由于老師多數是初次接觸線上授課,對于平臺的使用處于摸索階段,教師的角色變成了單純的“主播”,很多時候都是老師一人在講,學生在聽,缺少現場教學的師生互動,即便老師講得繪聲繪色,但學生看久了會產生疲倦心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管控。因為沒有了現場教學,老師無法約束學生,如果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也非常薄弱,聽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老師的示范沒能理解吸收,這樣的教學效果注定很差。
第三,線上教學課堂學習氛圍不足。線上教學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進行繪聲繪色的示范,無法直觀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琴房、教室里那種熱烈的學習氛圍。
第四,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證。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老師的現場指導,老師也不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做出指導,學生容易走彎路。同時,課后反饋效果差,授課教師布置了線上作業,要求學生及時進行提交,但學生課后作業很容易敷衍,這樣的課后反饋是無效的。
基于以上的問題,職業音樂學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與音樂理論課線上教學實踐研究成為我們當前要探討的方向,要讓學生在網絡教學中真正學到知識,達到不停學的效果。
四、思路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摸索前進,試圖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有效的切入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線上授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就音樂理論學科中的視唱練耳課學為例,在思路方法中需要進行設計:
準備教案備課。按單元分層次選材,由淺入深,教案與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保障,教師認真備課,善于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案備課是教學藝術的案頭設計,是教師的知識方向能力轉化的創造過程,因此要強化音樂專業學生這種教學準備的能力。教學目的決定性是指選材教案備課要根據日常教學目的來確定教學內容,安排教育方法。
其步驟如下:1.鉆研教材,2.了解學生,3.組織材料,4.選擇教法,5.編寫學期安排,6.單元課時計劃,7.熟悉教材,8.準備教具,把需要練習的視唱練耳以及視唱聽覺分析作品制作完成,上傳網絡。而學生在線上需要完成的作業要求及內容也必須有統一的范圍。視唱中注意養成學生自己唱視唱,傾聽自己聲音的習慣,學會在自我控制下進行視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內心聽覺能力,應用各種形式的默唱來訓練這種能力,練耳及訓練音樂聽覺是領悟想象思考音樂印象的能力,有組織的發展起音樂,聽覺是一種統一而復雜的能力。它可以完整地理解和表達作曲形象和思想內容,具體表現音樂作品。注意音調的選擇,如民歌,器樂曲,注意音調的準確,脫離音準、脫離調轉音樂將失去意義,注意視唱是聽覺的預感,注意速度、力度、表情、術語的掌握。
中職類視唱練耳教學法的核心目的是通過視唱練耳的學習,使音樂學習的各個相關方面具有聯系,而最終綜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依據學生各自不同階段的音樂技能的學習,在相應的教學水平和程度上,通過單元層次的教學,運用視唱練耳分析,創作等方式,使學生建立起最終的音樂概念之間的聯系,掌握音樂技能,達到知識相比增長,并具備一定的示范教學能力技能。最基本的教學原則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技能。它是中職音樂專業學生運用音樂語言進行音樂思維、表達感情的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是獲得全面音樂感受和全面音樂素養的前提。給學生以理解基本音樂表現方法所必須的系統知識,技能性原則,主要是通過技能訓練得以充實技能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學習本課程和進一步發展音樂才能的必須的視唱練耳音樂技能,并能夠運用音樂思維表達感情。為音樂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礎,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美學觀點以及提高音樂的興趣。基于科目不同、要求不同的種種個體,又要兼顧整個音樂專業線上授課的整體效果,所以對線上授課形式做詳細的研究計劃。
(一)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比較法:確定對比對象,通過定期的比較教學效果及時調整課程改革的方向。選擇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做數據分析,比較上課的效果。
調查研究法:搜集大量專業教師、理論課教師、學生的教學意見進行分析、對比,通過反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調查,從學生的個體到整體的變化,規整出理論數據。
案例研究法:在整個科研過程中從共性到個性的提煉、從普遍現象到個別現象的研究,從中尋求一種適合職業音樂學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與音樂理論課線上教學實踐形式,發展創新新的授課理念。
(二)技術路線、實施步驟
調查篩選——整理數據——制定方案——實踐研究——交流總結——形成報告——實踐展示
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預計以三個步驟進行實施。
第一步,整理思路,分析數據。
第二步,調整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第三步,探討學習方法之后的實際應用。
五、創新之處
雖給教學帶來了很多不便,但借助網絡的便利,我們群策群力,因情制教,因網制學,我們的線上教學依然有聲有色,空中課堂依然擲地有聲。
第一,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學校、家長、老師、學生四位一體,全方位管理,設置完善的線上教學計劃、教學主題、教學檢查、考核形式等。
第二,運用手機電腦的其他編輯軟件將一對一的專業教學綜合,形成合奏、重奏、齊奏等多元化的演奏形式。在視唱過程中,可以嘗試異地多聲部教學訓練,用軟件將視唱作品合成。
第三,嘗試線上音樂會。利用軟件平臺完成音樂會,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以音樂會的形式督促學生將作品細化,完善作品內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成專業學習。
參考文獻:
[1]談相東.高職音樂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適應性改革探究[J].藝術教育,2019(05):225-226.
[2]謝瑾.新時期高職學前教育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思考[J].音樂時空,2019(01):63-64,89.
[3]何曉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與聲樂演唱的內在聯系[J].北方音樂,2019(11):177-178.
[4]李野藝.民族音樂風格視唱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9(02):96-96.
[5]童玲.基于微課課程模式的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4).
[6]余媛媛.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J].當代旅游,2017(17):118.
[7]孟燕.高校音樂理論課程在線教學模式探索[J].黃河之聲,2019(18):74-75
[8]顧媛媛.中學音樂線上教育課的探究[J].當代音樂,2020(06).
[9]李朝暉.高職院校非音樂專業音樂課程教學模式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