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立娥
摘要:“同課異構”即教師基于學生學情和當下的教學條件,采取的多元化方法優化教學設計。它為教師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大家可以就教學的難點、疑惑開展經驗分享,對教師共同成長、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同課異構”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期望在有效策略的引導下助力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專業、優質的服務。
關鍵詞:“同課異構”;小學教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一、前言
俗說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教師是學生學習、成長路上的引領者,但教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依然需要成長和發展。教師只有不斷的豐富自身的語文水平,提升自身專業水準,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而“同課異構”則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它可以彰顯教師的個性,同時也能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升的目的。基于此,文章立足小學語文,從同課異構視角出發,對其對語文教師促進作用進行了分析,期望隨著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可以構建出高質、高效的語文課堂,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同課異構”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探究
同課異構教研模式是教師成長的載體,通過一邊研究、一邊學習、一邊總結,可以讓大家在分析和比較中獲得提升和進步,進而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基于此,文章對同課異構對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基于同課異構,促進教師集體備課熱情
以往的集體備課強調大家就一課內容,一人主講,大家集體分析和研討。在組織評課中,不是大家沉默不語,就是講一些官方術語,對教學沒有啟發和作用。長時間的下去大家對集體備課、研究的新鮮感不斷退去,由于這樣的集體備課明確好了主講教師,形成了講與被動聽的局面,導致部分教師失去了主體意識,增長了教師的惰性。但同課異構模式的應用,大家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這樣端正了教師的備課態度,因為這與自己上好一節課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大家積極備課、努力尋找和其他教師的不同點,不僅增強了教師主體意識,而且喚醒了教師的備課熱情。
(二)基于同課異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壓制下,教師形成了灌輸式的教學思維。這是人之常態,但這種固定思維模式的應用,對學生發展、對教師自身的成長都十分不利。而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開展,則可以輕松解決上述的問題。即幾位教師共同參與一節語文內容的教學與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大家暢所欲言,不僅可以發散教師思維,還能在日后的語文課堂中更加靈活、多變。例如在教學《母雞》這篇文章的時候,按照以往的思維,教師會從字詞、句子、文章大意等方面備課。但也有部分教師將內容融入到了生活情境中,一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二來深化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的教師受到啟發之后,認為《母雞》這篇文章可以和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就這樣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備課中,很多教師都受到了啟發,突破了固有的思維。如此一來,教師接受了新理念、新方法,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基于同課異構,提升教師專業程度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看似簡單的工作實施起來難度卻很大。時代在變,學生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師要想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必須以豐富的知識、專業的能力做支撐。而同課異構模式是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具體來講,在教師的共同備課中,教師可以體驗不一樣的、多視角的過程,大家從學生聊到教學方法、評價等,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的成長,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同時這一過程的開展,也能促進教師專業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同課異構教學模式指導下的《魯濱遜漂流記》備課中,教師不但要考慮教學內容,更要平衡好學生特點和需要。比如從課程內容來看《魯濱遜漂流記》是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有所差異,教師要特別關注這一點。從學生特點和需要來看,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國外文學會帶給學生一種神秘感,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進行引導,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總之在語文備課中,教師只有全面思考、整體把握,教學效果才會不斷的提升,而且會促進教師專業程度的提高。
(四)基于同課異構,提升教師素質
做事先做人、立業先立德,也就是說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這不單是教師發展的基礎,同樣是教師發揮教書育人職責的前提條件,更是教師謀求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同課異構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教研模式中,要讓教師通過共同備課,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并對自己的不完善之處進行改進,如此一來可以促進教師綜合素養的發展。例如在同課異構指導下的語文備課中,在大家的交流和討論下,可以看出教師的長處和不足,比如有的教師可以基于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和感受;有的教師善于細節之處的雕琢,可以將重難點完整、形象的展現出來。但教師們也有成長和發展的空間,比如對于自主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的平衡,對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預測等。通過同課異構教研時間,教師可以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更具針對性的改進,相信長此以往的下去勢必會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同課異構教研模式是教師成長的路徑。在基于這一模式開展實際探究的時候,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主動和其他教師交流疑惑、分享經驗,以實現自己的快速成長,以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車云.放手,讓學生的思維自由飛翔——對同課異構中兩個教學片斷的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 2014(29).
[2]高翔,于青.教研重心前移 另類視角下的同課異構——基于互助性教學研究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4(04).
[3]薄偉英.同課異構:關于“同”與“異”的思考[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4(02).
[4]趙杰.“別”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談小學語文同課異構[J].新課程學習(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