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婷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濃厚的學科興趣為基礎,影響著學生的能動情緒、積極心理,為之不斷續入強勁的學習內驅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一環。尤其對于天性活潑的小學生而言,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才能吸引其注意力,繼而輔助不懈努力。本文首先論述了趣味教學的實質及作用,其次重點就其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踐展開了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教學;課堂實踐
引言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有著很強的綜合性,對培育孩子良好的人格、品德等均有重要意義。而語文教學發揮作用的根本在于深入學生心里,要結合自身特點激發學生濃厚興趣,以極具趣味性的課堂為發生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使之終身受益。
一、論述趣味教學的實質及作用
正值成長發育初期的小學生天性活潑,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亦沒有固定的時間概念,讓其在40分鐘的課堂上保持不動幾乎是不可能的。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游戲活動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能動情緒,且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從而生成強勁的學習內驅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切入點。而趣味教學作為一種通過故事、游戲、幽默語言等實施教學的手段,將知識融于其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豐富他們見識之余,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更好地達成預期目標。傳統應試教育模態下,理論灌輸占據主導,壓制著學生主觀能動釋放,導致其學習內驅力不足,甚至滋生厭煩心理,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更加符合該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個性,使之主動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符合現代素質教育要求,對提升育人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二、探析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策略
2.1轉變固化思維
思維理念是行為實踐的先導,奠定了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的開端。在教育部新課程改革的戰略部署下,要盡快跳脫出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解決好師生關系問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最大限度地釋放其主觀能動性,針對性地輸出引導,使之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重點培育他們的自主思考、學習、解決問題等能力,增加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因子,使之樂于其中,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擺正教學姿態,善于觀察細節,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精準把握他們的興趣趨向,有的放矢地重置語文課堂,豐富素材支持,確保趣味教學順利實施。對此,學校方面應重視并加強師資培訓,組織展開多樣化的教研活動,及時更新教師思想理念,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共享實踐工作經驗,拔高其創新創造能力,扎實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的智力輸出保障。
2.2創設游戲情境
創設游戲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完成抽象知識的形象化轉變,并潛移默化中培養同學之間的默契、友誼,增強他們的積極情感體驗。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小松鼠找花生》為例,教師可將文本內容加工成相應的游戲,事先準備“花生”實物,關聯學生的即有生活經驗,并以“花生是一種好吃的果子,不但我們愛吃,小松鼠也愛吃”為引,借助多媒體工具還原故事場景,通過聲像刺激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基礎上,將所涉及到的生字編排在一起,如“生”、“里”、“果”等,一一黏貼到花生上,由學生扮演“小松鼠”角色,教師提出“我喜歡‘生’字花生”,繼而引導孩子們自主找準對應的“花生”。在此過程中,通過不同場景的轉換,持續加深學生對生僻字的印象,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塑造歡愉的課堂氛圍,是趣味教學的核心所在。
2.3激發情感共鳴
本質上而言,興趣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認知傾向,以對某類事物的探知需求為基礎,激發著學生的能動力、積極性,最終想盡辦法達成目標。以積極情感為紐帶的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能夠促進師生間的“友誼”,是系列有效活動組織的前提。例如,在《愿望的實現》一課中,教師可首先提出“你的愿望是什么”,以此來引起學生的激烈討論,繼而進行發問-“如何實現我們的愿望”,造成學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增強文本內容對學生的誘惑力,通過認真閱讀,由學生表達所感悟到的東西,勢必會造就一片興趣盎然的景象。同時值得著重指出的是,教師應實時關注學生的行為動態,尊重并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善用積極心理學知識,給予他們積極表現以肯定,如“你很好”、“做的不錯”等,選擇恰當的方法糾正錯誤,維護好其自尊心、自信心,最終保持恒久的學科興趣。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有有著多重方面的價值作用產出,是達成預期目標的重要手段,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首要轉變教師思維,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并全面了解學生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地創設游戲情境,豐富課堂活動,激發相互間的情感共鳴,為更深層次的教學鋪墊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麻小鳳.簡析如何打造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課堂[J].華夏教師,2020(08):40-41.
[2]楊金萍.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0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