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摘要: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鍛煉,這不僅是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讓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與鍛煉,促進課程教學目標良好達成的方法。教師首先要從美術課教學的特點和能力培養方向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同時,教師要明確教學重心,確立具體的核心素養培養方向,然后結合這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與構建教學實施過程。這樣才會讓美術課堂得到有效的組織與構建,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自身的學科能力也會有很好的鍛煉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學
引言
小學美術學科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美術學科的魅力,主動探索美術知識,在創作過程中提高美術的表現力和創作力,促進他們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探索中,教師要利用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美術的藝術價值,讓學生在體會美術作品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構建高效的小學美術教學。
一、訓練學生的繪圖構圖能力
對于美術課的教學實施過程而言,教師首先要將學生的繪圖構圖能力作為教學重心,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素養構成。隨著美術課教學的逐漸推進,教師要逐漸讓學生具備更好的繪圖能力,這是一項最為基本的學科技能。在鍛煉學生繪畫能力時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并且多創設開放化的教學實施過程。除了給學生就基礎知識做有效分析講解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感受,多帶學生到戶外進行寫生。這往往可以激發學生更為豐富的表達欲望與熱情,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可以繪畫的素材。這樣的背景下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繪畫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夠讓學生在繪圖和構圖上有更好的綜合表現,這才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的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融入對于學生構圖繪圖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校園真熱鬧》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到校園去寫生,學生的興趣瞬間就提高了。有一個學生的創作讓我記憶猶新,別的學生畫的是樹木蟲鳥,只有他畫了一只涼亭柱子下結網的蜘蛛,他畫得栩栩如生,蜘蛛的造型、蛛絲的網都用線條刻畫得很生動。由此可見,教師在戶外寫生課前除了要講好要求和講解繪畫構圖技能,也要讓學生學會觀察捕捉別人看不到的美,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把教師所講解的技法運用在自己的美術作品中,并且創作出質量更高的習作。培養與鍛煉學生的繪圖和構圖能力,這是一種基本的美術技能,也是從美術課的教學出發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素養。
二、訓練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不同類型的美術教學主題,需要發展鍛煉學生具備的學科能力會有所差別。在有些教學主題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具備較好的美術變現能力,這同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核心素養。無論是學生對不同材質表現形式的理解與感受,還是對于不同繪畫方式及實踐模式的感受與理解,這些都是對學生美術表現能力的考察與鍛煉。教師在結合一些特定主題展開美術課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于各種美術表現形式有所認知。可以是對于各種不同顏料表達效果的感受,也可以是借助各種不同材料制作手工藝品最后呈現的效果。這些都會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多樣,這樣才會激勵學生在自主習作時思維更加開放多元,進而產生更多優質的學生習作。
教師可以基于一些具體的教學主題來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比如,在教學《什物拼貼》時可以讓學生用剪貼的方法,利用玉米包衣正反面不同紋理和顏色的深淺制作有創意的剪貼畫,這正好符合時下的環保觀念。教師不僅可以給學生創設具體的實踐主題,也可以鼓勵學生做更多獨立探索,讓學生自主探尋這些不同材料的特性,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去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且能夠很好地發展與鍛煉學生的美術感受力。
三、拓展教學空間,提高創作能力
在結合創新觀念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學活動不再局限在狹小的課堂上。學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美術知識后,教師在讓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時,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讓他們在寬闊的自然環境中激發創作興趣,通過認真觀察周圍事物進行積極創作,通過繪畫創作掌握繪畫技巧,提高創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色彩明度漸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深入學習中掌握色彩的明度以及明度漸變的知識,然后設計調色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體會漸變的繪制要領。在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創作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讓他們認真觀察大自然的景色,運用明度漸變的方法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他們通過認真觀察和思考確定了繪畫主題,運用色彩表現能力進行創作,使他們體會到美術創作的興趣,提高創作能力。
四、注重教學評價,提高學習自信心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繪畫情況進行評價,可以達到教師和學生之間情感、知識間的交流,讓學生在評價中受到激勵,提高學習美術知識的自信心,使他們的美術學習熱情能夠持續保持,通過主動學習提升美術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手提袋》時,教師給學生展示用不同材質,如布料、塑料、牛皮紙等制作的不同造型的手提袋,讓學生認真觀察,了解手提袋的結構:袋身、袋口、拎袋以及手提袋的功能。在制作手提袋的過程中,學生收集了一些廢舊手提袋、紙帶、方形紙盒、塑料瓶、廢舊布料等,他們先進行手提袋的設計,設計出手提袋的形狀、圖案等,然后進行制作,把手提袋的框架制作出來,然后采用繪畫、拼貼、剪紙等方式來裝飾手提袋。完成手提袋的制作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從材質的選擇、形狀、裝飾等方面進行評價,找到作品中有特色的地方進行表揚,讓學生從中獲得激勵,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時,要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藝術特點,把美術知識融入多種教學方式中,讓學生在豐富、生動的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創新觀念的支持下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利用創新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美術知識,讓學生在美術的藝術魅力引導下進行主動學習、積極創作,促進他們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構建高效的小學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明千.農村小學美術課堂中不教而教”隱性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 2020(07):174-175.
[2]翟云云.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術教育研究, 2018(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