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忠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面臨著一個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基礎教學陣地的課堂教學,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和使命,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與創新。因此,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都應該從根本上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探索、運用各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高中數學課堂,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陣地,只有從根本上優化和提升數學課堂,才能發揮數學的作用和功能,讓學生學好數學,并真正受益于數學。在此基礎上,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從整合信息技術、組織課堂討論活動、設置提問環節等方面,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提升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提升
相比高中階段其他基礎性課程,高中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抽象化、晦澀性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狀,在教學中教師需摒棄傳統應試化教學中“照本宣科+解題教學”的手段,并在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現代化教學理念下指導學生找準題目中的切入點,在易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由此在強化學生記憶力和理解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并為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目前來講為改善傳統教育教學現狀,在題目講解過程中,教師需幫助學生發現題目解題的思路,真正發揮課堂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并通過給予學生一定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邏輯思維的強化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一、開展解題訓練,強化學生知識掌握
高中數學知識往往存在一定的聯系,只有根據這些聯系,開展專題性的解題訓練,才能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為此,數學教師應在知識關聯、知識難易、學生易錯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系統進行專題劃分,并據此設計專門的數學解題訓練,引導學生通過知識間的關聯、易錯之處等方法,來快速記憶理論知識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授“立體幾何初步”課程教學中,本課程以函數運算為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針對該課程的內容進行了專門的解題訓練。教學中,筆者會先讓學生先學習本課程的內容,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等相關概念;隨后,筆者會設計層次性和多樣性的解題訓練,并為學生提供解題訓練的空間。在此過程中,作者會觀察學生的解題過程,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題方法,完善學生的解題思路,促進學生對立體幾何相關的理解。
二、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進行合理分層
“分層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在有效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對于保障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有效性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高質量教學的重要渠道。在“分層教學”模式落實過程中,為保障學生全員參與,教育工作者可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在綜合考慮課程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合理化分層,并在素質教育深化改革下合理設置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確保學生課程教學活動的全面參與。經調查作為“分層教學”模式實施的核心一環,為有效改善當前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現狀,在課堂分層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需做好如下教學工作,即通過分層提問開啟課堂(針對不同層級學生進行提問)、依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工作(立足中等生層級來講解相關知識,并在加強對學生層面知識延伸的同時對學困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及從課堂分層作業中掌握學生學情(在課堂作業布置時,緊扣學生學情對不同層級學生進行作業的合理化設置)。
例如,在《指數函數》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依據學生綜合能力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并在落實課堂教學工作時,對學困生提問他們上節課的知識回顧;對學生提問本節課的情境導入內容,并兼顧部分中等生,使其獲得預習成就感。又如,在《圓與方程》講解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將生活中與圓相類似的實物直觀化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在實物展示的同時詢問學生們“如何用代數方式表示圓”以及“圖形與方程之間存在哪些聯系”等教學問題,并在學生回答中仔細聆聽每位學生的答案,通過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對他們進行正確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疑問,引發學生的質疑與思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地位與狀態轉變,實現更加主動地學習與探索。為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改變灌輸式教學策略,主動突出問題設置和提出的過程。要善于從數學重點、難點知識等方面提煉和設計問題,并能適時、準確地對學生進行提問,以達到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巧妙創設,有效設置教學懸念,激發學生的認知期待和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教授“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時,作者通過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上課后,筆者首先在課堂上講解重點知識,使學生熟悉課程內容,然后筆者會提出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果兩條之間相交,怎么求交點坐標?交點坐標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有什么樣的關系?提出問題后,筆者會給學生更多地思考空間,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優化和提升課堂教學是每一個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是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因此,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樹立全新的理念、先進的思維方式,緊緊抓住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和內在要求,實現各種創新策略的有效運用,完善數學課堂的過程和環節,最終提高教學實效。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深化的新課改下,學生課程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培養和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是教育部門課改的主要目的。就目前來講,為實現預期高質量的教學目的,教師不僅需要革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都需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題,在確保各項改革工作有效落實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參考文獻:
[1]胡尚軍. 高中數學課堂中反思性學習的應用[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3):2-4.
[2]李素梅. 情境 讓數學課堂更有魅力[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