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珍
摘要:小學低年級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時期,出色的計算能力會為高年級學習打下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相關情況并不是很樂觀,數學學科非常抽象乏味,且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不甚完整,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最好不要使用傳統的題海性的教育方法,根據學生的愛好以及時事話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技巧。本文通過閱讀文章資料,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提高
引言:
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頗為關鍵,但重中之重是老師們要幫助同學們培養適當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找出規律,合理計算。繼而同學們就能在探索計算規律的過程中能夠自發地提問,尋找正確答案。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小學生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必先輔助學生形成數學邏輯,鼓勵學生使用數學知識和運算規律化解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潛在地提升數學整體教學水平。
一、小學低年級同學計算能力不佳的原因
(一)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缺乏正確引導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首要任務就是喚醒同學們對數學的興趣,對他們的思想邏輯進行多方面的分析,通過啟蒙性的訓練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然而,相當一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仍然不能脫離灌輸教學這個模式,同學們只能被動式地學習,根據老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背誦、記憶的環節。計算本身就是需要自主探索的過程,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計算能力自然難以提升。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學生計算水平
開展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同學們對數學題目本質的計算能力,同時也最好能喚醒他們的創新開拓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該設置異彩紛呈的課堂模塊,吸引同學們一邊思考一邊記憶,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下,大部分老師家長都過于重視孩子們的考試分數,在校時同學們被要求完成大量的計算練習,本想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提高運算能力,但是這卻會擠壓同學們的自我思考空間,加上科目繁多壓力過重,這些都妨礙培養同學們對計算的主動性。
(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重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必須要貼近新課程標準要求,正確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調動同學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育他們的計算能力。在實際教學實踐里,相當比例的老師并沒有從本質上領悟學生才是主人的道理,認為小學生年齡小,本身不太自覺,也不會主動計算,所以更加忽略輕視孩子們的主體地位。老師自身的角色定位沒有發生有效的變化。這一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創設高效率課堂。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
(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與生活實際結合,也是現在這一背景下數學教學發展的趨勢之一。解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式,同時也需要豐滿同學們的數學基礎,甚至關聯到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發展。很多時候,運用數學規律去計算問題,是比直接計算簡單很多的。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克和千克這一章,就可以按照生活實際,引入買菜、體重等內容,進而使用數學計算,經過變換和對比,求出答案。還可以引出更進一步的思考:運用什么運算規律可以化整為零等。數學本就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充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水平,聯系真實生活這個環節不可或缺。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好將其運用于預習引導的過程,使孩子們能夠從平常的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也就更能創建高質量的課堂,促進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理念和加減乘除的內化細化。結合實際,激發小學生思考的欲望是相當起效的,這樣有助于破除小學生的思維固化,使他們在實際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體會計算的趣味。
(二)轉變教師角色
小學生年齡尚小,對許多事物都保有一份新鮮感, ,如果一味地要求他們按照死板僵硬的模式去進行數學計算,會讓他們對此失去興趣,甚至感到厭惡。所以老師這個角色的轉變很重要,這直接影響著同學們計算能力的提升。首先,老師們務必尊重同學們的課堂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他們,令其自我探索。比如說,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初步認識加減法的時候,老師可以出一道題,讓同學們自己探索解法,爭取直接口算出正確答案,而不是教給他們用感性的數手指、數小木棍等教具的方法得出結果。老師們務必放下身段,加強耐心,給予小學生更多的引導,不要填鴨式地傳授理論結果,告訴孩子們怎么做,怎么想。老師們必須從“領導者”的位置走下來,設身處地為同學們考慮,思考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興趣。有些時候還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在傳統的計算教學模式下,老師一般會把知識原原本本地告訴同學們,他們不必超出書本范圍去思考就能獲得知識。想要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老師們必須拋棄一部分固守成規的教學方式,定位自身角色,用啟蒙性的提問來吸引同學們學習。比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一百以內加減法的運算時,老師可以只講解 a+b+c=d 這一變式,不提供更多其他的變式方式,而僅提供一個例題,如d-c-b=a,讓同學們用相似的想法去探索求證。當某位同學想到驗證方法后,老師可以讓他在黑板上寫下答案,然后帶領同學們尋找其他方法,使同學們得出正確答案,分析最優解答。同學們在老師的教導下,不僅獲得了數學學習上的成就感,而且逐漸提高了計算水平,對后續數學學習也充滿了信心。
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同學們學習理科相關知識、強化數感和養成數學學習習慣的重點時期。當前這個大背景下,老師們的教學任務不僅是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分數,還要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總的來說,老師們要著眼不同培養方向,幫助小學生培養獨立計算的習慣。隨著小學生的學習廣度和邏輯素質不斷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也會不斷強化。
參考文獻:
[1]張麗瓊.小學數學教育中計算能力的提高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45.
[2]吳科.小學低年級數學教育中計算能力的培養[C].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