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要:課程思政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滲透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需要對接英語閱讀教學,深入挖掘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程思政資源,抓住課程思政教育時機,并借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讓課程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做到自然而然。
關鍵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小學英語
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小學教學應明確思想政治啟蒙性教學的定位,結合學生發(fā)展階段差異,將課程思政融于小學教育的所有課程,進行全新的教育改革。
一、深挖課程思政教育資源
(一)從單詞中挖掘課程思政資源
小學英語閱讀文本由基本的單詞組成,在單詞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因此,英語教師應善于從單詞中挖掘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通過單詞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的意義,同時,在進行課程思政教育過程中,深化學生對單詞理解,豐富學生閱讀視野,培育學生課程思政情感。
例如,The palace museum、The great wall、Mount Huangshan等單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單詞的意思,然后,結合這些單詞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并介紹故宮、長城和黃山等地的知識,以及這些單詞背后的故事。抓住單詞教學的時機,使課程思政教育獲得豐富的資源支持,從而使課程思政教育變得非常生動。課程思政教育的滲透,不僅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單詞學習,也在交流中拓寬了學生視野,讓學生對祖國山河的認識更加深刻,也能夠學生接受一次深刻的課程思政教育。
(二)從人物中挖掘課程思政資源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涉及大量的人物,包括人物對話、人物形象等,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將針對人物對話、事件等,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形象,以此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在人物形象分析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人物中挖掘課程思政資源,借助人物感人事跡、感人的精神和品質等,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課程思政教育。
如在對“Work quietly!”教學時,基于單元閱讀教學主題,教師可以從文本中人物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進行遷移,讓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默默無聞地工作、奉獻的人物,并結合當前社會中涌現(xiàn)出來的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讓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感人故事,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捕捉課程思政教育時機
(一)愛國內容處自然滲透
小學英語閱讀文本中,在選材時編者就考慮到題材和主題的多樣性,這就決定了英語閱讀教學中,課程思政是閱讀教學的重要話題之一。教師應結合教材中課程思政話題和內容等,及時對學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為了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師也可以結合教材中課程思政話題進行適度的拓展,擴展英語課堂閱讀內容,深化課程思政教育。
例如,在教學球類題材閱讀文本時,教師可以從球類運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交流國球乒乓球,并圍繞乒乓球介紹運動明星,以及他們的故事。同時,也可以進行適度的拓展,讓學生進一步介紹自己了解和喜歡的國內外運動明星,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課程思政是國民的基本情感。
(二)節(jié)日內容巧妙關聯(lián)
節(jié)日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話題之一,涉及中國以及世界上各種形式的節(jié)日。節(jié)日體現(xiàn)出一個民族文化習俗,也傳遞出了強烈的課程思政情感。因此,教師應善于在節(jié)日內容處巧妙地關聯(lián),借助節(jié)日文化內容和節(jié)日教育時機,有機地滲透課程思政教育,從而豐富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培育學生課程思政情感。
如圍繞“My favorite festival”節(jié)日教學話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學生先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節(jié)日以及節(jié)日習俗,讓學生節(jié)日文化得以豐富起來;其次,引導學生對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進行比較,通過節(jié)日文化比較,學生文化自豪感和優(yōu)越感得到較好的增強,課程思政情感油然而生。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一)角色扮演活動
小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希望得到展示的機會。教師應基于小學生認知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在角色扮演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課程思政教育,進而深化學生課程思政情感體驗。
如,在教學“I am a guide”單元主題閱讀內容時,在學生學習完閱讀材料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句型和語法等知識,讓學生扮演向導,介紹自己故鄉(xiāng)最有魅力的一處景點或者多個景點,為自己的家鄉(xiāng)代言。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活動,不僅訓練了閱讀教學訓練的英語知識,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表達的實踐技能,而且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從單一化的角色中轉變出來,成為家鄉(xiāng)代言,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家鄉(xiāng),較好地增進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情感,在無形中達到了課程思政教育目的。
(二)英語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整合、實現(xiàn)英語知識向英語技能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路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科素養(yǎng)與實踐運用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
如結合“Festival Culture”主題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家長陪同下,走進生活,調查當?shù)毓?jié)日習俗,并通過查閱資料等形式,了解我國各地的節(jié)日習俗。在英語實踐活動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親子活動的機會。同時,在調查和查閱資料過程中,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并感受到節(jié)日文化的厚重性,有助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學生的課程思政情感。
四、結語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教育非常必要。然而,課程思政教育滲透應講究藝術,不能依靠簡單的說教,還要注重挖掘課程思政教育資源,根據(jù)英語課堂教學流程及時地捕捉課程思政教育機遇,并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讓課程思政教育有機地滲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英語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協(xié)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晏瑋.融入“思政元素”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探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20,32(02):107-111.
[2]趙景梅,劉玲,張曉琴.形成性評價在英語專業(yè)寫作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20,16(2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