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達
摘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新課改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改變當前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缺點。而開放生成性教學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符合當前社會對于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通過研究在新課改下開放生成性教學理念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提出可行性教學改革方案,力求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開放生成性教學;應用策略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追尋其規律都會讓其變得簡單。同理,教學也是一樣的。摸索規律才會讓教學變得更為科學。在授課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實際反饋來更新教學方式方法,這是開放生成性教學的主要要求之一。其本質是一種更為生動的教學形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觀察、反思。同時也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來實時跟進的一種難以把控的新型教學形式。在當前教育變革中,如何落實開放生成性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放生成性教學理念概述
生成性,本質就是一種對于接收到知識的再創作。簡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調節,讓學生更好的適應課堂節奏。換句話說,物理教師應注意課堂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由此更改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開放生成性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而不是在教學課堂中就存在的。開放生成性教學具有非線性、不連續等特點,其注重知識的再創造。課堂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生成過程,對學生采取開放生成性的目標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開放生成性教學理念在初中物理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在生活中生成
在初中教學階段,物理是較為特殊的一門學科。物理學科中的知識和規律往往是根據人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事情所總結歸納而來的,所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物理知識,而物理知識也能夠體現學生的日常生活現象。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要求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學生的學習回歸至生活。就這一點來說,初中物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并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開放生成教學法也必須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理論基礎知識。所以教師可以首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提煉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物理現象,使學生在回顧和體驗過程中逐步接受新的物理知識。
例如,在初中摩擦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提出問題,為什么下雨下雪的時候車輛在行駛的時候更容易打滑。隨后,教師可以在為學生準備一個物理小實驗,準備摩擦力系數不同的兩種界面,在摩擦力不同的環境中同時拖動相同的物體,所需要的力也是不同的。這樣就能夠促使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情況相對比,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從而通過實際生活情況對物理知識生成自我認知,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標。
(二)利用生動有趣的物理實驗,在實驗中探究生成
物理學科在初中教學生具有比較特殊的特點,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物理理論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物理實驗。所以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保證學生能夠完成各種豐富的物理實驗,從而通過實驗來驗證在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也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探究性心理,學生能夠通過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模式。利用實驗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利用學生自主探究,促使學生生成知識的自我認知,保證學生在物理教學中能夠全面發展。
例如,在重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影響重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這樣學生首先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對重力因素的疑問。學生很可能會回答重力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或密度有關。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其中一個學生所提出的變量來進行物理實驗,在教師示范完畢后,可以讓學生來完成物理實驗,學生通過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就能夠得出結論:物體受的重力只與物體的質量相關。學生通過自己進行實驗來得出有效的物理知識,就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建立個人的自主學習模式,保證物理課堂教學是一種充滿動態的形成過程,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
(三)在實踐中提高開放生成性教學能力
初中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速度比小學生迅速,同時身心發展也將面臨質的變化和轉折,這對教育教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初中物理課程主要是基于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進行抽象和總結。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既會覺得有趣,好玩。對物理知識產生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會覺得物理抽象難懂。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好奇心會驅使學生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好奇心就顯得尤為重要。使學生的理解力得到提升、思維受到啟發。在建立學生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要通過課堂的活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脫離古板教學,不應拘泥于物理課本,應善于變通,并記錄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進行總結與分析,提煉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傳遞。在無形之間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教師有必要樹立開放生成性教學理念,其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適應時代,不限于一種模式,將課堂教學轉變為師生互動、共同成長與不斷生成的人生旅程。
三、結語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要體現動態性的生成特點,教師必須具備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從而捕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滿足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喜.淺談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J].物理之友,2020,31(05):16-19.
[2]王雪.基于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生成性教學教師角色定位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