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志
摘要:優化語文作業的設計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優化作業設計中遵循系統性、以學生為本、效率為先的原則,而且要在優化過程中體現多樣性特點,增強語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體現語文作業設計的綜合性,以此來實現作業設計的目標,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一、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
1、堅持系統性原則
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教師需要堅持系統性原則,這是作業設計的基礎工作。教師要結合單元教學,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基礎,按學段特點,對作業的體系進行重點把控,確保作業設計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統一。此外,教師可以對語文作業的內容進行調整,使所設計的作業與學生的生活更為貼近,當然也需要遵循系統性設計原則。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是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作業是學生鞏固語文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師應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完成作業,培養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習慣。所以,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注意作業難度的適宜性及形式的多樣性,避免學生因為單調的作業形式而產生排斥心理,要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3、堅持效率為先的原則
學習效率是學習能力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在家寫作業的效率,意味著學生的語文作業數量應減少、質量應提高,以確保他們能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實現知識向技能、智力的轉化,這是語文作業設計的價值體現。在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作業總量進行合理的控制,避免因機械、重復、過多的作業而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教師要遵循以效率為先的作業設計原則。
二、雙減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1、增加作業趣味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面對事物的過程中感同身受。現階段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本內容受篇幅的影響比較簡單,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特別是對一些與生活實際相差較大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難度更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彌補,讓學生利用網絡來尋找相關的課外內容,布置實踐性較強的作業,互聯網中對于文章的理解是比較全面的,且情感的解讀也比較深刻。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多角度地看待問題。
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并且結合相關語境掌握其作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體會文中少年的中國激情。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彌補,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文章的寫作背景,加深學生感同身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既增加了語文作業個性化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語文知識,加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
2、體現作業綜合性
課本呈現的內容往往有限,若作業設計也只局限于課本,那學生接受的知識就會十分淺顯,尤其無法準確獲悉很多書本外的知識。因此,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將課內外的知識相結合,這對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莫大的幫助,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比如,在對課文進行賞析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前對文本進行預習,感知文章的內容。另外,語文作業設計也可以和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結合,如與美術進行結合,學習海報標語時,可讓學生設計一份“元旦海報”;和音樂結合,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演唱、彈奏等方式來對一些古詩詞進行記憶。多種學科相結合的作業設計,不但提升了語文教學效率,而且使語文作業設計的綜合性特點更加鮮明,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提升作業實踐性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保證其可以自主地查找和整理資料,從中挑選自己需要的內容,并將內容和圖片進行有效的結合,確保整理資料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查找相關信息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這樣可以準確地找到想要尋找的內容,再對其進行篩選。在信息技術的融合下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進步。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布置作業,利用互聯網搜索桂花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充分了解桂花的相關特點,然后將其進行整理制作成PPT等形式,可在課前進行展示,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語文作業個性化的實踐性。
4、落實評價多元性
教師對作業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在教學實踐中,學生非常關注教師對其作業的評價,尤其是對口語作業的評價。
因此,作為教師,應多運用激勵性的言語和恰當的詞語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一是可以在學生的作業本上貼上他們喜愛的卡通畫,也可以用畫簡筆畫的方式進行鼓勵,既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又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二是強化學生的互評,對于書寫、手工制作、口語交際、學習視頻等作業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對互相評價,也可以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互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是相互更正、相互欣賞和相互提升的過程,又是增進友誼的過程和提高學生合作能力與評價能力的過程。三是突出家長作為學生家庭作業監督的主體,引導家長參與到學生的作業評價中,學生可以把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講給父母聽,讓父母對其表現做出評價,也可以安排親子互動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合作來完成作業,既讓家庭充滿溫馨的氛圍,促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又增強學生表現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結語
總之,優秀的作業設計,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綜合水平。通過逐步完成作業,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讓作業有趣、有效,可以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提升學習質量,培養綜合素質,是作業設計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世芳. 探究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作業[J]. 軟件(電子版),2019(10):7.
[2] 李小虎. 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效果的初步探索[J]. 散文百家(下),2019(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