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要:數學知識由一個個知識點構成,每個知識點,都承載著相應的文化內涵。如符號的產生、概念的定義、關系的歸納、定律的使用等都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和心血的結晶。知識的背后,無不蘊含著人類不斷探索、不斷創造的態度和精神。透過顯性知識的學習,提升情感,感悟精神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關鍵詞:小學數學;五育并舉;教學策略
數學是一門既重結果又重過程的學科,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猜測、推理、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在生動活潑、形象有趣、富有挑戰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數學知識形象豐富、相互關聯,既有科學性也有審美性,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之美也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數學知識不僅具有外在顯性之美,還具有內在邏輯之美。
1文化先行
數學知識需要一定的載體如教材來呈現,無論文字還是圖畫,無論例題還是習題,都含有豐富的“五育”素材。如果只看到教材表面的知識和技能,摒棄了這些育人素材,我們的課堂教學就顯得單調膚淺,無法豐滿厚實。
如學習圓周率,就要了解祖沖之、劉徽、魯道夫等一代又一代數學家為計算圓周率所做出的偉大貢獻,學習他們堅持不懈、反復探究的精神;學習計算級數,就要向聰明的高斯學習,學習他肯動腦筋、大膽嘗試、敢于創造的精神;學習比和比例的知識,數學之父泰勒斯的金字塔算法讓我們欽羨不已,我們要學習他善于運用、靈活求變的精神……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文化內涵恰是豐富的“五育”素材,我們應該充分挖掘這些素材并以恰當的形式在課堂中得以展現,有機地向學生進行熱愛學習、熱愛祖國、尊重歷史、勇于創新、頑強拼搏等教育。如數學符號簡潔概括,運算規范統一,圖形運動變換,方法多樣開放,結構清晰嚴密,節奏明快有度等。知識之間前后聯系,構建了一個美而和諧的知識體系,具有非常強大的審美功能。學習數學知識,也就是在發現美、欣賞美、感悟美。所以,我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可以結合知識特點,有機地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潤物無聲,育美無形的效果。
2教法跟進
數學因其自身特點,學習它無法一帆風順,前進之路會遇到許多坎坷障礙,學習數學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過程。例如計算能力的培養,除了充分理解掌握算理算法,還必須進行大量的、枯燥的強化訓練,這一訓練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意志品質。又如,面對一道道具有挑戰的習題,學生總會經歷不斷嘗試,不斷演算,反復推敲,反復驗證等過程,成功了會獲得成功愉悅,失敗了也不放棄,尋找幫助直到解決為止。所以,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過程,也是發展“五育”的過程。
學習環境包括兩種,物質環境和非物質環境。物質環境由空間環境、班級設施環境和自然環境構成,學生在寧靜、整潔、美觀的物質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美與舒適的感受。同時,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中創建一個民主、開放、和諧的非物質環境,讓學生敢說、敢做、敢想、敢創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很好地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知識的運用價值,還能有效地落實“五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的綜合實踐活動很有特色,在“環保小衛士”活動中,學生走出教室,獲得了環境保護、熱愛勞動、團結協作等教育;在“趕場”活動中,學生了解集市、熱愛家鄉的情感得到了提升;在“做一個家族年歷”活動中,學生的審美、動手、創造等能力得到了培養;“在學當小記者”活動中,學生合作交流、收集整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集“五育”于一體,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并發揮其育人功能。
3材料輔助
例如教材創設的情境,有參加體育鍛煉的、手工創造的、環境保護的、關愛動物的、勤儉節約的、尊老愛幼的等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我們只需恰當運用,“五育”便能水到渠成。
要發揮數學知識本身的“五育”功能,還需注意:第一,對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精準。只有當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所學知識,他們才能深刻領悟到其中蘊含的育人意義,從而自覺吸收內化,達到育人效果。第二,“五育”不能脫離知識的學習。如果把學生的全面發展看成一株向上生長的嫩苗,知識好比就是土壤,是學生發展的基礎,“五育”好比是養料,是學生發展的關鍵。脫離知識的學習來落實“五育”,就失去了數學的學科特點。第三,在每節課中,“五育”不能面面俱到,事事體現,應該有所側重,否則就會蜻蜓點水,無法落實。常見的學習方式有獨立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在獨立探究中,學生的探究意識及探究能力獲得了培養和提升,其克服困難、自信樂觀、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質也得到了鍛煉和彰顯。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培養提高,其主動交流、樂于分享、積極快樂的態度也是心理健康的體現。在操作實踐中,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強化發展,“勞育”也得到了有機滲透。總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無論采取什么學習方式,學生除了能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形成素養,還能有效地發展“五育”。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五育”不需另辟蹊徑、再起爐灶,整個課堂都充滿了“五育”的素材和契機,只要我們善于挖掘,恰當運用,就可以把“五育”落實在具體的細節中。
參考文獻:
[1]黃偉. 小學數學教材中勞動教育滲透路徑研究及思考——以蘇教版為例[J]. 讀寫算,2021,(13):117-118.
[2]張致勇,張瑞云. “五育融和”在小學各學科及學校活動中的運用實踐研究[J]. 學周刊,2021,(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