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俊
摘 要:鄉村振興不能脫離文化振興,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是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重視優秀鄉土文化的社會價值,做好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工作。本文基于鄉村振興背景,研究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的現實情況,對其傳承中的情感認同疏離、主體缺位、載體逐漸消失以及保護制度不健全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的新途徑,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助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土文化;傳承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思想文化快速發展,城市和鄉村的差異性也受到了廣泛重視,為此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優秀的鄉土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尤為重要。但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土文化流失的現象愈加嚴重,對優秀鄉土文化的發展和繼承迫在眉睫。
一、優秀鄉土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困境
1.1城市文化沖擊導致認同疏離
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城市文化逐漸向周邊鄉村蔓延,并通過各種新聞、報紙、小說等各種形式向鄉村傳播,向鄉村輸出著城市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新興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使鄉村的精神家園受到認同質疑,對鄉土文化造成了劇烈的沖擊。
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各種新興媒體應運而生,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打破時空限制獲取信息。大量城市的美好生活景象通過大眾媒體進入鄉村的視野當中,從而激發了農民對城市的渴望。但在鄉村的現實狀況與渴望融入城市的對比之下,極容易使人對鄉土文化產生自卑情緒,導致對鄉土文化的疏離。
1.2鄉土文化傳承的主體缺位
鄉土文化傳承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人”,而農民作為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的重要主體,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許多農民放棄了鄉村的傳統農耕生活模式,外出務工而遠離鄉村,使得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空心村”的現象不斷出現,優秀鄉土文化傳承人的數量減少。
而下一代鄉土文化的繼承者沒有及時培養,導致鄉土文化的發展缺少了主體參與和其創造性活力,鄉村文化的傳承也會因此而缺乏主體支撐,進一步陷入被遺忘、消失殆盡的困境。
1.3鄉土文化的載體逐漸消失
特定的意識形態和歷史環境是文化誕生的前提,而文化也需要借助載體表達出真正的精神內涵。鄉村作為鄉土文化生長的土壤,隨著城鎮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傳統的自然村落逐漸減少,從而影響鄉村的的建筑格局。同時,傳統的鄉土風情逐漸被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和行為方式所取代,使鄉土文化失去發展動力。
其次,鄉土文化的傳承形式大多采用“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的模式,有許多優秀的鄉土文化的繼承以宗親血緣關系為基礎,文化傳承形式較為落后,不能廣泛為人所知,導致優秀的鄉土文化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源泉。
二、傳承優秀鄉土文化的路徑
以上從鄉土文化的重要意義、價值內涵入手,通過分析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目前優秀鄉土文化傳承中所存在思想觀念沒有及時更新、缺乏傳承主體的積極性、傳承載體消失等問題,并就思想文化認同、傳承主體隊伍建設、文化產業等方面提出相關措施。
2.1加強農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
城市文化的沖擊,導致農民對鄉土文化不重視的態度。在鄉土文化認同危機之下,傳承優秀鄉土文化需要加強農民對優秀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等媒體加強對優秀鄉土文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樹立信心,圍繞優秀鄉土文化所體現的價值觀,開展一系列的鄉村實踐活動。
此外,還可以利用鄉村的便民服務中心和鄉村文化禮堂,在慶祝傳統節日等活動中,積極宣傳優秀鄉土文化,幫助農民正確認識和理解鄉土文化。
2.2激發鄉土文化傳承的主體自覺性
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培養有文化、懂藝術、扎根與農村的“新農人”,提升農民的專業素質能力。同時鼓勵民間藝人用收徒的方式,儲備更多的傳承鄉土文化的青年人才,幫助優秀鄉土文化更廣泛、更有效的傳播和繼承。
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不僅僅要依靠農民的主動性,還需要培養下一代文化傳承者。在農村教育體系中融入優秀鄉土文化,設置鄉土特色教育課程,讓學生深入了解鄉土文化的歷史脈絡和其中蘊含鄉土情感元素,增強學生的鄉土情懷與認同感。
2.3促進鄉土文化產業化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鄉村的建設越來越往現代化發展,往往忽略了其獨有鄉土文化特色以及農耕田園風光,沒有經過合理的規劃、科學的布局,使城市化建筑和傳統建筑割裂了村落整體的建筑格局。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據鄉土文化特色,打造“鄉土文化+”的計劃,打造鄉土文化示范基地,通過品牌效應,為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提供內在動力。
2.4構建完善的保護機制,加強政策引導
優秀的鄉土文化傳承首先要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通過綜合考慮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鄉土文化的差異,從多方面、全方位、深層次的角度挖掘鄉土文化,找到鄉村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平衡點。
政府通過建立專門的鄉土文化保護機制,將專項基金用于鄉村建筑的修繕、傳承人的補助以及鄉土文化建檔等。同時,引導社會大眾投入資金用于鄉土文化的保護,形成多渠道的投資模式,為鄉土文化傳承提供資金支持。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使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整體的振興,需要優秀的鄉土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通過對目前鄉土文化傳承中所呈現出的精神認同疏離、主體缺位、載體缺失以及保護機制的缺乏的傳承困境,針對性提出了加強情感認同、激發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新文化傳承形式以及完善保護機制的措施,構建鄉土文化的新內涵。
當然,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優秀鄉土文化傳承,還有要與鄉村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相關國家政策等緊密聯系,發掘出其在優秀鄉土文化傳承中的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琴.鄉村振興背景下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的路徑探索[J].新農民,2020,(28):4.
[2] 郭曉鳴.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維度觀察[J].改革,2018(03):54-61.
[3] 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