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英語教師在聽說課堂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基于英語聽說課程教材、課堂活動及考試中存在的傳統文化缺失現狀,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1為例,提出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聽說教學策略,以堅定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培養學生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同時營造良好的弘揚中華文化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1-0026-03
作者簡介:黃惠君(1994.9—),女,五邑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
引 言
2021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明確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實現“3+2+N”全科覆蓋[1]。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關鍵期,也是學生樹立正確文化觀的重要階段。基于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既要引導學習西方先進文化,也要有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在英語聽說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堅定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網絡時代,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媒體認識和吸收外國文化,部分自媒體或商家也會選擇在萬圣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做活動網絡宣傳,使得部分青少年更熱衷于過“洋節”,而對端午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關注度不夠。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科學適宜的方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逐步認識和熟悉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從而堅定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避免他們盲目崇拜和追求外來文化。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
要想成為適應國際化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家國情懷的專業人才,不了解本國文化,不會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是不行的[2]。在初中英語聽說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使學生掌握并拓展中國傳統節日、美食、文學、音樂等方面的英語表達,并能使學生鍛煉和提高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
(三)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接受知識,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在英語聽說教學活動中,教師科學有效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拓展中華傳統文化,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機會,進而營造良好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課堂氛圍。
二、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
(一)英語聽說課程教材中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入
筆者分析了外研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中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聽說單元(見表1),發現初一到初三共六冊教科書中都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聽說內容,包括中國文化遺產、藝術與特色技能、傳統節日、禮儀與風俗習俗、美食、文學等多個主題。六冊教科書中聽力部分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比例分別是10%、8%、16.7%、10%、25%、12.5%,由此可以看出,內容比例隨著年級增高而增大;對比同年級段上下冊,下冊的比例都比上冊少,尤其是九年級下冊比例突然下降,凸顯出內容分布不均的問題。再者,除了八年級上冊和九年級上冊的比例在15%以上,其余的都在15%以下,這說明初中英語聽說課程教材大多引用西方文化內容,而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則較少涉及。
(二)英語聽說課堂活動中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入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傾向于把重點放在“應試”的語言知識上,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很多學生雖然牢固掌握了語法知識,但無法用英語進行順暢的交流,也難以用英語介紹中國豐富的文化。而且,部分英語教師可能受限于所學專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素養,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難以深挖教材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甚至,很多英語教師認為英語學科不是語文學科,沒有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責任。
(三)英語聽說考試中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入
筆者通過分析2012—2021年廣東省英語中考聽力試題,統計各年份試題中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聽說內容(見表2),發現近十年中有六年安排了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聽力試題,而2015、2016、2017、2019年則沒有,體現出歷年試題分布不均的問題。從聽力試題內容上看,試題并不是直接考查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中國文化滲透于試題中,主題主要是中國美食、中華傳統美德和中醫,凸顯出主題狹窄的問題。從所占分值比重上看,除了2018年和2012年的分值比重超過15%,其余年份的分值比重都不超過4%,這反映出歷年分值比重差距較大,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這會導致教師和學生在英語聽說課中漸漸忽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三、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本文將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odule 10 Spring Festival Unit 1 Are you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為例,分析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過程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在英語聽說課程教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針對英語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分布不均和比重較低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英語聽說課的主題調整或豐富英語聽說教材內容,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1聽說課為例,這一課講述的是中國的重大節日—春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及教學需求,參考國家廣電總局主辦的《你好中國》100集中國傳統文化短片,將其改編成適合學生的聽說材料,讓學生了解春節以外的其他中國傳統節日,拓展相關的英語表達。
教師可以根據節日介紹類語篇的篇章脈絡和說明文的要素來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節日介紹類語篇主要包含什么要素,引導學生圍繞節日的起源、時間、意義、習俗等方面進行討論,掌握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英語表達。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分析節日介紹類文本的結構,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介紹另一個傳統節日,完成從語言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培養學生遷移、創新的能力。
(二)在英語聽說課堂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英語聽說課堂活動可以分為課前活動、課中活動和課后活動。教師可以針對不同課堂活動階段的特點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1聽說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要求學生圍繞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的主題進行兩分鐘的課前演講,演講結束后,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圍繞話題進行深層次的交流,甚至拓展更多有關中國春節的英語表達,如Spring Festival Gala(春晚)、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春聯)、lucky money(壓歲錢)等。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英語,因此在英語聽說課中設置口語實踐環節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中國傳統節日這個主題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鍛煉英語表達能力的機會。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兩兩組合進行英語對話演練,相互詢問傳統節日的時間、飲食及活動等;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邀請其扮演英語電臺主持人和嘉賓進行訪談,介紹并推廣中國傳統節日;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開展辯論活動,如“繼承傳統文化和吸收外來文化,哪一個更重要?”,讓學生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從而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而英語戲劇和演講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文素養、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后設計一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活動,如圍繞中國春節進行英語演講比賽,演講選題可以是最喜愛的春節傳統美食、倒“福”的由來和意義、正確使用紅包的方法等。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演出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的英語戲劇,如怪獸“年”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七夕節的由來等。學生通過參與這些課后活動,會有意識地在這些口語交際實踐中嘗試、體驗、糾正、總結,主動講好中國故事,進而逐步提高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
(三)在英語聽說考試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英語聽說考試中適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且能使他們在聽說訓練中逐漸提高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1聽說課為例,教師可以模仿廣東省中考英語聽力的四類題型,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編寫聽力試題。針對中考聽力題型“聽句子”,教師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根據所聽到的句子選擇對應的中國傳統節日圖畫;針對中考聽力題型“聽對話”,教師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能提取對話內容中的直接細節信息,如節日慶祝的時間、地點等,也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能通過對話者的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表達意圖和態度;針對中考聽力題型“聽短文”,教師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根據短文內容推斷出所談論的節日主題,也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提取短文內容中的間接細節信息,如所提及的節日活動數量;針對中考聽力題型“聽填信息”,教師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根據聽力內容記錄簡單信息,如傳統節日名稱、慶祝目的、節日飲食和活動內容等。
這種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聽力試題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提高他們的做題興趣;另一方面能在學生腦海中撒播中國文化的種子,使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感知和了解。在講評“聽句子”的聽力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涉及中國元素的圖畫,如窗花、春聯等,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剪紙和書法之美。教師在評講聽力試題時,除了讓學生掌握聽力技巧,更要深入挖掘試題隱含的中華優秀文化。
結 語
英語教學不能成為機械應試的語言知識教學,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意識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在文化自信中培養家國情懷,主動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
[參考文獻]
[1]劉文媛.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學英語文化教學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03):51-54.
[2]陶芳銘.初中英語教科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0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