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和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給其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文章就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探索了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
一、 引言
數學作為理科的基礎內容,對學生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要求比較高,只有把握好小學關鍵時期,發揮數學知識的優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深入學習,開發其創新思維和能力,給予其更多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幫助其掌握思考的方式,才能促進其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核心素養為中心,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和模式,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創建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創新課堂形式和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其大膽想象和創新,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因素
首先,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在上課的過程當中以課本知識或者復習前面學過的內容進行導入,這種導入方式十分生硬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傳授更多的新知識,不斷加大教學內容的容量,不考慮學生是否真的接受了教師所講的知識,導致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學生不能通過獨立思考來消化知識,學習的效果也不佳。特別是小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學習水平存在差異,思考的方式和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其次,教師過于注重形式的創建,對于內容沒有細細的斟酌,沒有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鍛煉學生的能力,造成很多學生只是在參與活動,并沒有參與思考。同時這些看似熱鬧的課堂,反而會讓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最后,教師在教學上,過于高估學生的能力,在課程的設計上,往往沒有重點、針對性的目標,講解內容缺乏突出性。特別是在對解題思路的演示上,或者對知識的拓展上,不考慮學得較慢的學生,往往只有能力較好的學生的思維能夠跟得上。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落后學生在學習時會更加困難,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提升,就無法真正實現深度學習,學生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教師安排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思考的深度不夠,也不利于其思維能力提升。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趣味教學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課程的設計,要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必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到對知識的思考和探究中,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而小學很多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場景,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有關分數乘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學校現在有10只兔子,每只兔子要吃1/2棵白菜和1/3根胡蘿卜,學校的李老師要去給兔子買食物,需要買多少顆白菜和胡蘿卜?先讓學生思考,這個題目有多少問題?要得到幾個結果?需要用到哪個知識點?接著再讓學生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道具來模擬兔子、白菜和胡蘿卜,在玩耍中思考題目的內涵,并且列出算式,從而引出有關分數乘法的知識,將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加強學生的認知,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構建輕松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大腦和潛力,讓其能夠實現有效的獨立思考,就要為學生創建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其不受壓力的壓迫,給思想插上自由的翅膀,以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重視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學習難點,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知識必須要主動投入,自主探索,才能實現對知識的深入掌握。比如在學習北師大五年級上冊“倍數與因素”的知識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數的世界”的情景,在這個世界中,到處都是數字,商店的價格、商品數量、街道長度、樓層數等,用色彩和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來提升吸引力,讓學生專注到對不同數字的觀察中。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扮演活動,同桌之間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售貨員可以介紹不同水果的價格,顧客將售貨員說的數字都記錄下來,兩人再共同討論,這些數字分別是什么數呢?接著讓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讓學生從自主思考中學習自然數、整數,并試著總結和判斷,從而教師可以引出因數和倍數。在獨立思考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分析和學習來推動教學的進展,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其對自己獨立思考所得出的答案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信。
(三)加強獨立思考指導,提升獨立思考能力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要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還要保證他們思考的方向是正確的,是圍繞知識中心的,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對獨立思考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指導方式。比如加強思路的引導,為學生設計一些課后探究的題目,讓學生對自己思考的思路進行反思,以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思維的優缺點,從而不斷調整獨立思考的方式,以提升思考的能力。當然在平常的練習和測試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先獨立思考,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學會記錄自己的困難,事后再與同伴或者教師討論,以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 結論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從教學方式和觀念上實現真正創新。要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因材施教,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探究活動、實踐活動以及豐富的學習方式來促進其思維成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鐘增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8(2):194.
[2]胡煒達.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明日,2019(37):233.
[3]朱愛桐.試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教育觀察,2019,8(3).
作者簡介:徐麗媛,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