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教育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學科課程教學活動來說,其中德育教育工作因為其本身的特殊性,往往不能以最為簡單直接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基本上都是潛意識培養的形式,從而展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之中。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其中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其中人文教育便是之一,對于人文教育來說,它和德育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和推動學生的發展。可是想要切實做好這一方面的內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文章將立足初中德育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對新時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滲透展開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人文教育;初中教學;德育教育;滲透工作
一、 引言
所謂的人文教育,實際上就是指“對受教育所進行實踐活動和意識活動進行一種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訓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對于人文教育本身來說,它可以說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高價值的體現。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人文教育的塑造下,學生應該要有明確的是非判斷觀,同時也要有一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并積極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付出相應的實踐活動,同時還能夠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對社會進行回饋和實踐。從這一點來看,人文教育可以說是一個理想化的教育理念,但理想化并不代表著不會實現,對于學校教師來說,要盡可能地避免其中烏托邦式的內容,從而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初中德育工作所能夠企及之處,來展開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實現初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此,文章將結合初中德育教育現狀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對新時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滲透展開分析和探究。
二、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來展開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活動。而在人文教育的滲透過程中,這一點要求也是要堅持和落實下去的。畢竟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體,無論是知識學習,還是思想教育性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都是不會改變的。然而從實際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來看,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并沒有做好這一點,那么也就導致在給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滲透的時候,也無法獲得有效的教育效果。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平時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性采用說教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希望通過具體的教育理論和案例,從而來實現學生德育水平的發展。雖然說理教育的方式沉悶了一些,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運用,如果教師能夠恰當發揮其應用的作用,還是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發展。但是這一方面的工作也是立足在教師的說理性教育是符合學生接受的心理上的,否則將無法切實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卻很少教師能夠有效做到這一點。特別是對于人文教育工作來說,無法有效做到這一點,就顯得更為不足。因為在人文教育工作當中,其中的“人”指的就是學生,如果無法做到尊重學生的思想意見,就更不要說落實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工作。
因此,針對這一方面的工作來說,假設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想要利用班會課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愛國方面的理論教育工作。通常在這樣的工作任務中,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會給學生準備好相應的愛國教育視頻,讓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給學生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觀看之后,能夠及時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從而形成學生學習意識上的提升與發展。然而愛國主義教育視頻的題材選擇上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學生在學習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長與發展,但是相對而言還是喜歡一定的故事情節。因此,教師在進行視頻選擇上,可以采用小故事搭配構建的方式,就像《我和我的祖國》這種類型,當然在時間上需要有所把控,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通過整合故事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課程知識學習的時候,最大限度上,提高自己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并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相對來說更為歡快的學習環境下,展開相應的學習工作,實現人文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
三、 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
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是很重要的一點工作內容。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在這個階段開始逐漸有自己的思維和意識,同時對事物也開始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而這一開始階段來說,學生會習慣性依賴自己的思考,對于教師和家長的建議不那么重視。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是非價值判斷對錯的問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無論是在生活經驗還是知識學習的積累上都不足,所以客觀來說,還是無法完全依靠自己的思維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對于教師來說,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認知,同時這也是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可是,初中學生不聽教師的勸導應該在怎么辦呢?通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工作能夠發現,除了極個別初中學生之外,大部分學生還是愿意聆聽教師的教導和指引的,只有一種情況除外,那便是教師采用居高臨下,或者是強制命令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育工作。這樣一來,不僅不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因此,針對這一方面的工作來說,教師能夠正確使用恰當的語言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需要認知到學生并不是教師的歸屬品,而是具有獨立人格意識的人,他們對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同時要在尊重學生前提的基礎上,從而來完成對學生判斷的引導,絕對不能獨斷專行。比如,有幾位同學在學校已經三令五申不能自行修改校服之后,仍然我行我素的穿著不合適的校服到學校中來。針對這一樣的情況,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要及時找到這些學生,并積極與他們展開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知道這些學生都是出于愛美的心理,所以才會做出這種行為。中國古話有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在引導學生的是非價值觀判斷的時候,教師需要從初中學生這一階段的年齡入手,告訴他們什么階段穿著什么樣的衣服,才是最合適他們的,才能夠彰顯出他們自己本身的美感。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實現學生是非價值觀的發展,落實人文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工作。
四、 培養學生的理想追求
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工作者還需要落實好對學生理想追求的培養。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應該有夢想,夢想是支持一個人向前進的動力。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這個年紀正好是敢想敢夢的年齡,這個時期所形成夢想,才更有說服力和推動力。然而通過對初中學生進行調查和分析的時候,筆者發現,部分初中學生都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這實際上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這說明學生自己沒有精神上的追求,這和學習機器有何區別。尤其是站在人文教育這一角度入手,如果說是非價值觀是骨骼,那么理想與追求就是骨血。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因此,針對這一方面的工作來說,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該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聆聽他們對于理想的實際看法。對于很多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并不是沒有自己的理想,而是很多理想都不被他人所認可,在長久的否定和打壓下,從而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教師所應該要做到就是尊重學生想法,加強對學生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具體來說,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交流會,通過讓學生在班會中發言,說說自己對于理想的看法。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要對每一個學生給出中肯的回答。除此之外,針對故意取消他們追求的學生,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要給予嚴重的批判。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而來實現學生的發展,并推動人文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融合。
五、 加強學生的德育實踐
從人文教育本身角度來看,其中強調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展開相應的培養工作。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課程知識學習的時候,無論教師講解得有多好,都不如讓學生自己進行具體的實踐分析工作。對于德育教育來說也是如此。然而在平時的學習環境中,很少教師能夠做到組織學生展開德育活動。主要是從學生的人身安全角度入手。畢竟無論是在校內進行德育活動,還是到校外參加活動都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此,部分學校都沒有開展這一方面的工作,雖然說是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但是從某一種程度上看,對學生的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好的影響。而作為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應該要在平時的學習環境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德育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從而來實現學生的德育水平的提升與發展。
具體來說,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時組織初中學生到德育教育基地中去進行參觀學習。對于德育教育基地來說,都有國家牽頭打造的,所以相對來說其安全性是比較高的,對學生的安全來說有一定的保障。而通過在德育教育基地中進行實踐,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推動學生整體自我學習意識的感受與體會,從而促進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工作環境中,想要結合人文教育來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就需要對初中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不斷整合教學活動,實現人文教育與德育教育工作的結合,從而來引導學生完成具體的學習內容,實現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意識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耀孔.淺論新時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3(6):15-16.
[2]湯明禮.淺論新時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滲透[C]∥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2019.
[3]劉萬鋒.新時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滲透[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9(7):43.
[4]姜海龍.談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才智,2017(32):78.
作者簡介:王小剛,甘肅省慶陽市,慶陽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