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關鍵詞:志愿服務;中職生; 自我教育
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為學生鍛煉自我、自我成長,增強奉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搭建了有效平臺。特別是西安全運會期間,我校800余名學生作為志愿者為運動會服務,在運動會期間,志愿者展示出的精神風貌和服務水平,得到了組委會的高度評價以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他們的參與不僅讓體育盛會更精彩,更讓志愿者的奉獻精神深入人心。通過志愿服務,學生也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志愿服務有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志愿服務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人的意識核心,是人行為的精神動力。志愿服務活動所強調的“志愿、不為報酬、利他”的無私奉獻的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精神力量。志愿者們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在自己的奉獻中逐漸理解“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志愿服務有助于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志愿者志愿無償地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滿足社會群體的各種需要,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學生作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主體,通過志愿活動認識社會、接觸社會,在志愿活動中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公民意識和公共參與精神,體現出他們除學業之外的社會價值以及他們的道德素質和社會潛能。
二、志愿服務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就是實踐和學習同等重要。志愿服務就是實踐與學習的結合,迎合了學生加強社會交流與融合的需要,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閱歷,也鍛煉了他們的處事能力和應變能力,促進了專業知識與實踐運用的有機結合。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奉獻愛心的同時,深入接觸到了社會和人民群眾,喚醒了他們的道德情感和行動,促使他們自覺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從教育的角度而言,志愿服務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德育的過程,調動了他們進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且通過切身體驗將課堂教學獲得的德育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逐步樹立起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政治意識和道德信念,客觀上符合教育的科學規律和發展趨勢。
三、志愿服務可以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自我實現的需要自然會成為人的主要需要,它表示人類都渴望自己的才華、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現。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整個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學生們實現自我價值、發揮個人潛能的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生活在一個并不要花費多少精力就能解決溫飽問題的年代,因而物質生活的滿足已經不能取代精神生活的滿足。但學生們無法通過職業來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也無法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對于社會的幫助。于是,志愿服務就成為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志愿服務倡導的人文關懷促進了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志愿服務的精神、宗旨、口號、行動集中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即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志愿服務倡導的人文關懷充分反映了全社會對人民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和需要幫助的群體的高度關愛。對于志愿者而言,在將這種關愛傳遞給服務對象的過程中,也滿足了學生渴望自我實現、追求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滿足了學生渴望為社會服務、為社會多做貢獻的強烈愿望,滿足了學生渴望關注社會、關注自身發展的強烈愿望,使自己得到應有的收獲,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志愿服務強調自愿,強調在公益性行動中的精神滿足。志愿者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不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更能深切地體會到自身的價值,而且也會有一種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肯定與滿足。這種自我滿足和認可感與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與學生社會化發展的程度相適應,同時也塑造了學生自我的人格。因此,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
四、志愿活動可以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對于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一個人能否成功,與其是否具有健康人格有緊密聯系。學生時代是一個人格成型的關鍵時期。對于健康人格的塑造而言,書本學習固然重要,但實踐也是更重要的學習。志愿服務活動為學生參與社會活動提供了一個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徑。
志愿活動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志愿者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錘煉自我的良好平臺,對于良好的人格養成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志愿活動可以磨煉學生自尊自強的人格意志,端正學生嚴謹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格品質,并使其擁有胸懷天下的氣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開展各項志愿者活動過程中,志愿者可通過對比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自身的不足,并可以善加利用,取長補短,有助于自身的發展。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志愿者,就應該具備正直、善良、無私崇高的精神境界,具備體貼、關懷、包容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構成因素。
志愿者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志愿活動已經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載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是走上社會前的“熱身”,提前體驗社會角色,會給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提供先機。學生們在活動中受教育、長見識、增才干、作貢獻,在實踐中深入了解社會,深化對社會的認識和認同,各種專業化的服務更可以把自己的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強化了專業意識,促進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學生歷練成長的舞臺,志愿服務經歷已逐步成為學生事業成功的基石。
志愿服務作為一種新興、發展勢頭迅猛、寓教于學的教育載體,它的導向把握,在這個歷史時代背景下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教育陣地。尤其是在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國際性賽會活動中,學校更應該緊緊把握機會,結合志愿服務的精神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通過志愿活動讓學生們迅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