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鴿
摘要:近年來,由于我國國力的日漸強大,全球范圍內(nèi)也掀起了“漢語熱”浪潮,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們對漢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了學習漢語的旅程。這樣的時代背景必然會促使相關外語教材應運而生,為展開未來全球對話起到相對應的作用。因此,基于對話視角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策略也相應而生。
關鍵詞:對話視角;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目前為止,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最終還成為一種共識。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自然也面對著越來越多國家的學生。這些外國學生充實著對外漢語課程,所帶來的文化也和越來越多的文化語言碰撞在一起,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起到相對積極的作用。在這種形勢下,唯有對外交際才能讓語言換發(fā)新的生命力,并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一、對話視角在對外漢語課程中的重要意義
(一)打破以往教師和學生的傳統(tǒng)關系
對話教學體系主要指的是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否平等,教學體系是否統(tǒng)一。新的教育觀念主要強調(diào)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致力于打破傳統(tǒng)陳舊的教育觀念。然而實際上,現(xiàn)實中的教師依舊處在主導地位上,忽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陳舊的教學理念并沒有完全打破師生之間不平等的關系,只是在強調(diào)師生地位之間的完全不平等。而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無法承認師生間的不平等,更透露著地位間的不平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改不了教師掌握話語權、學生負責聽課的教學模式。而相對的對話教學不僅打破了課堂上師生之間認真的對話交流,更無法明白對充滿民主、尊重的和諧氛圍,最終還需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默契關系
對話是建立在雙方交流基礎之上的問答方式,而教學的定義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過程。這種定義方式,過于注重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卻依舊把學生當成只負責接受知識,卻不懂得主動爭取教學活動的行為。而對話教學不僅是一種與之完全相反的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可以通過對話對學生展開激勵的重要方式。運用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形式展開與學生的對話交流,可以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因為很多教學內(nèi)容,所主導的都是客觀世界。
(三)對知識的再生和創(chuàng)造
目前的對外漢語課堂,很多教師依舊是以教材為主運用知識,但卻很少涉獵其他內(nèi)容。這種教學內(nèi)容依舊局限在課本當中的教學課堂,必然會顯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力。在實際意義上,書本上的知識內(nèi)容只能作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一種工具,而不應該是一種開放性的對話[1]。將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師生對話內(nèi)容,根據(jù)課本中的某些內(nèi)容進行發(fā)散思維的創(chuàng)作,并重新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二、對話視角在對外漢語課程中的價值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讓對話主體由經(jīng)驗的客體變成平等的主體,從而消解掉原有的權利關系,并打破以往的話語壟斷權。教師和學生如果建立這種對話關系,很容易從平等的格局中獲得直接的文化體驗,從而重新建立更好的自我。對話視角的意義便在于在觀察自己內(nèi)心的同時,也能通過他人的眼光學會如何看自己。很多對外漢語課堂中的學生,其實往往并非來自同一個國家。這些學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擁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價值體系,因此彼此在對話間,必然會經(jīng)歷符號輸出、反饋、接收、信息加工、再輸出等過程。這些學生之所以會了解到相關國家同學的對話,同樣也是在基于視角對話的基礎上了解到彼此之間的文化、語言、思維、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內(nèi)容,才能建立更為豐富的世界觀。而唯有化解彼此之間的文化沖突,才能擁有彼此之間不同的語言思維方式。處于特定環(huán)境中歷史背景,不同的文本結構也必然會受到情景的規(guī)約,最終成為兩種文化之間搭建的橋梁。而這種對話式、差異性的對立,最終反而促成了不同融合聲音的輸出。
三、基于對話視角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與學生建立情感聯(lián)系
在社會關系中,漢語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與留學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只有建立起情感聯(lián)系,才能取得彼此之間的信任,才能成為接觸新文化、減輕學生學習焦慮感、完成自我構建的重要方式[2]。例如,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微信、QQ、WhatsApp之類的社交軟件相互之間了解彼此的生活日常,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才能和學生之間找到共同話題,學會真正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對外漢語教師要用平等的立場與學生相互交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一旦遇到任何問題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愿意真誠相待的心,才能愿意自主解決自己在漢語中所遇到的問題。一旦教師和學生建立起溝通和信任的橋梁,那么才能為未來外語漢語的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教學內(nèi)容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注意到的理應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找準他們自個兒的興趣點。教師不僅要及時幫助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更要懂得有針對性的給學生講述相關漢字,這樣才能增強學生本人的印象[3]。此外,由于很多學生對我國的文化十分感興趣,教師也可以以此為入手點,給對外漢語中增加一些茶文化、飲食文化、服裝文化等內(nèi)容,來激發(fā)學生們對課堂的興趣。且在年輕人的生活中總喜歡使用一些網(wǎng)絡詞匯,比如高富帥、白富美、土豪、宅男、剩女之類的,教師可以運用漢語對這些網(wǎng)絡新詞匯進行講解,以此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熱烈。而當學生對熱門詞匯有不明白的地方時,教師也應及時給予講解,讓他們明白詞匯的意思和語境。
(三)改進教學方法
漢語教師不僅要懂得如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更要采取情境教學法,學會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采取角色扮演讓學生參與到情景當中,讓學生可以置身于情景當中體會其中豐富的感情[4]。比如課文中講述到飯店吃飯,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扮演服務員,另一位學生扮演顧客,讓兩位學生當眾表演如何點餐。在人物點菜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加熟悉中國的菜名,從而更一步強化課文內(nèi)容。加強了學生對內(nèi)容的記憶,才能更進一步將這些內(nèi)容熟練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也能學會在日常中運用漢語去餐館點餐。讓學生去參觀名勝古跡,一方面可以介紹文化教學的包容性,一方面則可以介紹中國的歷史,好讓人們可以理解漢語文化包含的內(nèi)容。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分組訓練,讓學生學會鞏固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團體競賽意識,同樣也能強化漢語學習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強化漢語教學效果,調(diào)動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在課外擴充漢語學習的內(nèi)容,才能真正達到豐富漢語效果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話視角可以為對外漢語提供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模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且在對話教學當中,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不僅可以重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還可以使教師投入更多的教學熱情。
參考文獻:
[1]李玢.試論基于對外漢語教學視角下的成語教學[J].語文課內(nèi)外,2019,000(006):P.289.
[2]煉陶.試論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的若干偏差:以內(nèi)容理解為核心的視角[J].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19,8(2): P.297-319.
[3]王革.英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從中介語的視角[J].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000(002): P.90-92.
[4]欒玉潔.基于對話視角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研究[J].漢字文化,2019,227(07): P.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