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時萬青
摘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具有培養優質教師隊伍、提高人才道德水平等作用,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點方面。近年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仍存在著師德意識淡薄、高校制度不完善和校園氛圍不濃厚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校可通過加強教師理論學習、建立師德獎懲機制、深化校園師德文化價值引領等對策進行解決和應對,從而進一步推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促進高校教師言傳與身教的高度統一。
關鍵詞:師德師風;高校師德師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教師要做的不僅是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的言教,更是在三尺講臺之下為人師表的身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標準和要求。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強調了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全局中的重大意義。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可謂是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內容,關系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的實現,也是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新時代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意義
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當前正處在大發展的重要時期,黨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在這一背景下,弘揚高尚師德符合我國師德師風建設的時代要求,也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培養出一支德才兼備的優質教師隊伍。與學術能力相比,師德師風更是評判高校教師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在高校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不難發現,道德高尚的教師,更能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他們教書育人所產生的良性社會效應也更加明顯。
其次,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提高培養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新時代高等教育在保證傳授高層次優質知識技能的同時,要做到注重人才培養的綜合質量。高校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尤為重要,加強教師師德才能培養出擁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信念的學生,學生步入社會也能夠不斷促進社會發展。
二、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的效果良好。廣大高校教師都能夠做到堅持正確的道德觀念、用心教書育人。但盡管如此,我們也要看到高校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個別教師的職業道德進取意識有待加強
高校課堂是傳播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平臺,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擁有淵博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堅定政治立場。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高校教師的專業素質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一些新教師步入工作崗位后,只是急于充實自己的科研成果,很少注意思想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的提升,在學校相關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學習中敷衍了事的情況也偶有發生。另外,個別高校教師容易受到外來思想和行為的負面影響,甚至在課堂上言行不謹,言語不健康,對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形式、激勵約束機制有待創新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盡管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但當前我國高校師德師風制度建設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完善也是導致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一些高校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片面的將學科建設作為首要方面;在職稱和評獎評優等評估體系方面將科研成果作為唯一條件;在管理機制和方法上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形式陳舊、方法單一;在進行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沒有及時對教師進行適當的獎勵或懲戒,忽視對教師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要求等都會阻礙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
(三)高尚師德師風校園氛圍有待提高
良好的師德師風環境是高校教師得以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高校內優秀文化和尊師重教的氛圍一定會對師德師風建設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但目前一部分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并沒有將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校園文化氛圍整體規劃上也沒有充分的體現出身正為范等師德概念。還有部分高校在營造崇尚師德師風的校園氛圍方面不夠積極,也并沒有在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方面作出有效舉措。
三、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路徑研究
(一)加強教師師德師風理論學習、著力提高思想認識
加強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要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認同感擺在首位。首先,高校應建立完善的師德教育培訓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職業道德培養和規范學術作風等實踐活動,多渠道、多方面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為主題的培訓和實踐活動。其次,要定期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相關制度政策,提高政治站位等,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最后,加強高校教師的黨建工作,提高黨員教師的思想進步、青年教師的黨性教育,全面發揮優秀黨員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
(二)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獎懲機制、著力加強制度建設
想要真正使教師積極參與到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師德師風的激勵機制。高校可以運用調查和走訪等方式,深入調研教師對于師德獎懲機制的看法和建議,以此來建立可操作性強的獎懲體系,以做到盡可能的防止一些高校教師失范行為的發生。具體來說,對于一些失范行為偶有發生的教師,高校應及時的對其進行指正,使其引起重視,必要時學校也應對其進行嚴肅處理。對于職業道德高尚、在教書育人方面具有榜樣作用的教師,學校可以對其進行宣傳和表彰,在教師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政策也應向這類教師予以傾斜,提高師德自覺。
(三)營造尊師重教校園文化、著力深化價值引領
深化價值引領是師德師風建設的另一重要途徑。首先高校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采用文娛教育活動、教師經驗分享等喜聞樂見的方式營造教師交流的平臺,大力宣傳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教師失范行為所要承擔的后果等,以此來熏陶師德文化,優化校園思想環境,爭取最大限度的營造優良的師德校園氛圍。其次,高校可以利用網絡大眾傳媒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方面、多形式地進行宣傳教育,激勵教師相互溝通學習,充分調動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的支持。最后,高校可以在校園中樹立和宣傳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師作為育人的先進典范,調動教師樹立正確育人價值觀念的動力。
四、結語
新時代人民對于高等教育的要求越來越趨向優質化,我們必須要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融合,造就出一支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都過硬的優質高校教師隊伍。高校教師在承擔起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授專業技能的教書職能的同時,更要肩負起傳遞高尚價值觀、為人師表的育人職能,真正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最終實現言傳與身教的優化與統一。
參考文獻:
[1]唐志鳳.立德樹人: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站位[J].高教學刊,2019,(21):169-171.
[2]楊春茂.高校師德建設要強化制度保障[N].光明日報,2005.09.7.
項目簡介:本文是2021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科研課題“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問題研究”(項目編號:JGJX2021D37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于洋(1995.12-),女,滿族,吉林省延吉市人,吉林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學科教學(思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時萬青(1954.1-),女,漢族,吉林省乾安縣人,吉林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