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麗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提升,農村規劃建設也得到了一定改善。雖然當下城鎮化增長較快,但是目前在其過程之中,仍然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想要保證農村生態轉型發展,必須將綠色生態理念和城鄉規劃建設相結合,及時解決資源短缺、生態被破壞、人類保護環境意識不強等障礙,避免它們對生態平衡發展機制造成一定危害。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生態;轉型發展;思路探究
引文:我國長期采用傳統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建設周期較長、成本大且效率低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不利于推進環保經濟、節約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綠色經濟發展模式之下,我國地區政府積極推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注重生態文明建設,以此推動地區經濟穩步長期健康發展。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問題分析
1、環境遭到污染
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開始更加重視社會經濟建設工作,由于這個因素,從而導致人們缺乏環保意識。近幾年我國某些地區在發展經濟時,因為一些企業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缺乏長期發展的眼光,致使其做出隨意排放廢水廢料等行為,嚴重污染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此外,城市作為城鄉發展之一,由于近幾年百姓的生活水平取得了一定進步,大量汽車開始涌入城市,導致城市環境遭到一定污染。所以,當今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農村,我國整體生態環境都遭受著嚴重的污染破壞。
2、資源短缺,需求量大
當下我國資源匱乏問題非常嚴重,已經變成阻礙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主要問題。由于經濟發展迅猛及人多地少等原因,致使生態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引發其供不應求的現象,甚至還有一些不可再生資源正在面臨著枯竭的危機,這些問題是我國當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一些障礙。此外,因為國內環境保護法存在不足,并且在經濟發展時一些人并不注重保護環境,從而對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浪費水資源,因此導致我國水資源受到嚴重影響,面臨著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思路探究
1、需要樹立生態文明意識
地區政府在進行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進程中,應重視自身規劃的合理性、科學性、系統性。農村生態轉型發展是一個漫長、系統的過程,地區政府應結合自身的經濟發展總體特點,結合自身優勢,彌補自身劣勢,趨利避害,制定出適合地區建設發展的方案。農村生態轉型發展首先要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積極轉變傳統的經濟發展理念,遵循綠色經濟的發展大趨勢,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制定切實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規劃方案,對城市資源與農村資源進行統籌協調,最大程度上保障資源的利用效率,重視節能減排設施的使用,積極宣傳循環經濟的工作理念,逐步降低農村生態轉型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地區政府在進行農村生態轉型發展時,應樹立長遠發展目標,制定低碳發展的經濟發展目標,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進而提高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效率。
2、重視節約資源,循環利用資源
在生態環境文明建設的基礎之上,開展城鄉的規劃以及轉型,將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進行統籌規劃,以此來實現我國城鄉不同產業間的互相協調和促進,進而讓其進入良性的狀態,推進城鄉合理的進行設計和規劃。在這樣的過程中,要各方面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讓在城鄉發展建設中能夠循環的發展。運用全產業化的方式帶領現代農業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加強完善我國農業的組織方式,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和進步的水準。在通過科學合理的丞相話引領農村的發展,來依靠城鎮和鄉村之間的科學分工,更好的實現良性產業的互動,推進高效節約能源的產品,以此來實現產業自然資源的反復利用,減少多種資源的消耗,更好的實現對鄉村生態系統的保護。
3、貫徹生態文明的建設理念
當今農村發展和社會發展要求我們在進行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工作時,嚴格遵循生態文明的理念,因此應當從多個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加強宣傳,提升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觀念,使民眾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培養其資源節約觀念,讓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被牢牢樹立。另外,為對企業隨意排放廢水廢料的行為進行有效管理,在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建立統一的環境保護法,對其加強監管力度,并實行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檢查方式,嚴格對企業排放廢水肥料的行為進行監督,使部分企業能夠嚴格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去處理廢水肥料,減少環境因工業發展而造成的破壞污染,進而構建起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同時,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技術手段來確保資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而面對不可再生資源時,應當盡量選擇用可再生的資源來進行替代。此外,人們還應該清楚認識到農村生態轉型發展是一項長期工作,在過程中通常會伴隨著一些挫折和挑戰,所以在進行農村生態轉型發展時,為適應其發展的要求,政府需要在第一時間對農村生態轉型計劃進行相應調整。
4、轉變城鎮和鄉村的發展觀念,強化對于生態的維護
轉變我國城鎮和鄉村的發展觀念,強化對于生態的維護,合理規劃我國城市生態結構,以此來實現人和自然共存的模式。在農村生態轉型發展中,要立足于生態環境保護文明的建設,建立正確的環境價值發展觀念,尊重自然并維護自然環境,不斷的改善原來的城市鄉村發展觀念,要堅持做到以人民為本,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從根本上做到生態環境文明發展。在開展農村生態轉型發展時,需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加大從建筑物,交通環境,綠化環境等方面的聯系,強化自然資源、環境的保護以及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提升對生物植物等多樣性的關注和保護,加強重視原來城鄉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強化城市再綠化上的投資。政府部門要加大投資力度,加大綠化的面積,堅持我國生態環境和城鄉發展的綠色道路,進而實現人和自然友好并進的發展目的,提升城市和鄉村人們的生活水準,造福百姓。
5、對城鄉的發展進行統籌,強化民眾的參與度
為更好的加強鄉村振興下的農村生態轉型發展,就需要我們能夠堅持走生態保護的道路,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鄉建設的中心理念,對城市和鄉村的發展進行統籌和規劃,完善我國規劃的編制,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和鄉村發展期間的主要矛盾,支持鼓勵人們參與到我國農村生態轉型發展和建設之中,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建設。有關部門要積極運用一系列的方法來應對農村生態轉型發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健全相應的管理機構,把生態保護的考核作為硬性的條件納入農村生態轉型發展中去,積極引導旗下眾多部門貫徹落實我國政府部門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降低城鄉環境的污染,根據以往的經驗,走出一條能夠適合本地農村生態轉型發展的道路,保障農村生態轉型發展在審批上公開,強化農村生態轉型發展中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發揮我國政府的監督和管理作用,嚴格控制生態保護環境的評價,把生態建設的需求真實的落到實處,統籌解決農村生態轉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各種矛盾,以此來實現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社會以及經濟上的一同發展。
結語:根據上面文章中,關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轉型發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總的來說,我國農村生態轉型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影響著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在建設生態環境之下,推進農村生態轉型發展,讓兩者走到統一戰線上,而不是背道而馳。
參考文獻:
[1]張忠利.生態文明建設視野下空間規劃法的立法路徑研究[J].河北法學,2018(10).
[2]李慎鵬,張建新,項廣鑫,曾毅.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18(24).
[3]高振.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9(1):15-18.
[4]馬灼蘭.芻議生態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J].農家參謀,2018(23):97.
396850190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