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張璨
摘要:實現對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十分復雜和繁瑣的工程,是各大高校教育教學開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高校是為培育符合社會發展建設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領地,為了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實現就業,必須將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與實際能力的培養提到重要位置。要想切實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真正收獲創新能力,不僅需要學校重視,更重要的是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會共同的支持和協作下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構建更加完善的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精神;實際能力培養
1、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的意義
1.1、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符合大學生發展需求
大學教育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從學習走向就業的關鍵環節,大學是從專業理論到全面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的重要領地。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建設發展的中流砥柱,大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思想發展相對成熟。大學生正是渴望做出成績,實現自我價值的階段,他們有熱情、有想法、有沖勁,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然而創新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理論基礎、創新能力、企業管理等全方面素質的長期積累。系統全面的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對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滿足大學生發展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1.2、是新時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創新的科學技術和經濟增長點是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重要力量,國家要實現發展就應當重視創新力量的培養。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新想法、新想象的人群,是國家創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通過扎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提升學生專業技能,鍛煉學生實踐能力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不斷挖掘創新培養與學生專業課程教學的交匯點,緊跟國家創新發展的步伐,為國家創新發展添磚加瓦。
2、培育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的具體路徑探討
2.1、分層構建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模式
大學開展創新精神教育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建設發展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創新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夠硬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因此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應當構建具備層次性、針對性的定位,對于思維能力活躍、具有創新天賦和能力的學生,應當提供一定的平臺引導并鼓勵這些學生進行創新的嘗試。對于能力和素質稍有欠缺的學生,應當不斷挖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激勵他們構建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保持創新精神的熱情,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價值。各大高校應當聯合社會力量,完善大學生創新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對創新環境的營造,保障為大學生創新的萌芽提供豐沃的土壤和養分。在如今政府對大學生創新發展大量采取利好政策,出具了相關的法律實現對學生創新的保障,開辟了一定的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新提供了豐厚的資金支持。高校應當構建持續性和規模化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體系。
2.2、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新陣地的作用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通過互聯網了解社會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是現代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時應當充分認識和利用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利用網絡獨有的開放、共享、互動、高效等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漫畫、短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滲透基礎的創新知識,宣傳創新精神。利用校園論壇、微博、貼吧、社交網絡等平臺營造大學生創新環境。構建完善的校園網絡和論壇,通過良好的網絡管理構建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以及服務性的創新主題網頁,讓學生在其中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金點子”,在其中更好地實現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不斷激發和挖掘學生創新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3、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中兼顧思想道德教育
創新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實施的。創新過程一定是曲折的、艱苦的,這就需要創新者具備極強的思想素養和心理素質。在開展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強化,努力培育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動機驅動學生的創新行動。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是當前高等人才培養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缺失而導致的問題。為了避免學生在創新過程中出現一味地功利化、“向錢看”等問題,應當在開展大學生創新過程中開展必要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聯系社會發展實際,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明確在創新活動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邀請優秀校友或者當地優秀企業家到學校開展講座或者創新研討會,讓學生在其中充分學習先進范例的創新精神、職業道德風范。在思想道德教育與創新精神教育并駕齊驅發展下,增強學生的抗打擊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創新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沉著應對、迎難而上。
2.4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在校大學生社會經驗相對較少,所以在進行創新的過程當中,考慮問題的全面度也無法滿足創新的各項需求,綜合素質能力相對較低,無法承擔整個項目的運行,此時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育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就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的方式,積極提高各教師對大學生創新的知識程度,在提升教師積極性的情況下保證其日常的指導工作更科學更合理,當然學校也可以通過聘請企業導師的方式,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新訓練或者實踐訓練,使得大學生的創新技能得到整體提升。在進行實際指導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結合不同學生的專業背景以及性格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創新計劃。因為大學內部的很多導師本身也缺乏創新的經驗,所以聘請企業的導師具有很高的必要性,為學生講解創新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的經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創新的熱情還保證了教育的高效性以及大學生創新的可行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各大高校必須充分重視實現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培養的展開,聯系社會發展實際,不斷增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充分聯合社會各界力量,不斷完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教育的全過程,給予學生更多的創新空間,構建更加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平臺。
參考文獻:
[1]許嵐.大學生工匠精神培養路徑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1):48-51.
[2]譚璐.以工匠精神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5):64-66.
[3]溫永慧.大學生創新精神及實際能力的培養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05):13-14.
[4]谷曉豐,張曉斌,李穎.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培養的研究——基于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基層醫藥,2007,14(08):1396-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