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意識形態話語權與蘇聯解體

2021-03-07 00:17:12何前方陳德祥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何前方 陳德祥

[摘 要]意識形態話語權是一個旗幟、方向、道路問題,是指主體在意識形態方面說話的權力,對其掌控是觀測人心向背、執政興衰、國家安全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能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則關系國家發展、社會和諧和執政安全。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從安全隱患到問題與挑戰,再到沖突與對抗,直到在各種爭奪中敗北和覆滅,導致蘇聯共產黨失勢、人民思想失控、聯邦制國家失守。這啟示我們:必須堅持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牢牢掌握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體,營造舉旗幟聚民心的社會輿論;必須高度警惕西方文化輸出,堅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信;必須創新話語,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關鍵詞]意識形態;話語權;蘇聯解體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071(2021)01-0054-08

話語權,簡言之,就是說話權。“不僅指話語主體使用話語或說話的資格和機會,還指話語產生的有效力、影響力和引導力。”[1]意識形態話語權指社會組織或個人“依據自身地位,擁有控制、引導或規范社會,以致足以為社會立言的權力”[2]163。受社會分化和多元利益的影響,不同的社會主體都會謀求社會意識形態話語權,以表達自己的思想主張和實現特定的利益訴求。這對國家意識形態建設和社會思想文化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需要國家通過主流意識形態來引領、校正或批判。蘇聯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掌控,關系著國家發展、社會和諧和執政安全。國家和社會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演變為觀測人心向背、執政興衰、國家安全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在蘇聯解體30周年祭到來之際,從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演變角度透視蘇聯解體,總結歷史,探究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對大變局時代我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堅定“四個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蘇聯走向解體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演變

蘇聯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國家和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十月革命前后,在與各種主義、思想、思潮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逐步勝出,伴隨著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其發展成為列寧主義,從蘇共的指導思想變為蘇聯的國家意識形態。在列寧主義領導下,蘇聯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創立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把社會主義制度和意識形態推向歷史巔峰。與此同時,因體制弊端和思想僵化,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問題,這引發了思想論爭和話語沖突,挑戰和沖擊了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從話語權的鞏固,到話語權受到挑戰,再到話語權的沖突和對抗,在不同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爭奪中,蘇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最終退場和覆滅。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歷史演變,深刻體現了蘇聯這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盛而衰最終走向解體的歷史過程和實踐邏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鞏固與隱患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伴隨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創立和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獲得民眾認同。但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生機與活力遭遇挑戰,在戰勝各種意識形態的過程中開始走向僵化與封閉。有學者指出,“戰后時期蘇聯模式的意識形態已經發展到了頂點,一方面顯示其鼎盛,顯示其控制之森嚴;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僵化達到了極點:缺乏活力,不能接受新的科學認識,甚至為偽科學張目,扼殺新興科學的發展。這預示著蘇聯模式的意識形態不可避免地走向危機和衰落”[3]1102。由此觀之,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開始失去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開放性和創新性,這給蘇聯國家未來掌控社會意識形態話語權帶來安全隱患。

二戰前,伴隨蘇聯意識形態的“大轉變”,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開始滋生。“蘇聯的意識形態‘大轉變’,是由1928年—1929年的反‘右傾’斗爭進行醞釀,由斯大林1929年12月27日在共產主義科學院召開的馬克思主義土地專家代表會議上以對布哈林經濟理論的批判作動員,通過政治經濟學領域對魯賓的批判,哲學領域對德波林的批判,史學領域對《無產階級革命》雜志的批判,文藝界對‘拉普’的批判等,相繼完成的。”[3]1091在這一過程中,斯大林把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及其殘余作為意識形態斗爭的目標,通過政治手段強制干預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意識形態,導致教條主義長期泛濫。在同托洛茨基為首的反對派的斗爭中,不斷以自己片面、狹隘的理解來解釋馬克思列寧主義。斯大林在文學、哲學、史學、語言學、政治經濟學等諸多領域進行不正當批判,逮捕、鎮壓各界權威人士,對其進行“大清洗”,使蘇聯意識形態發生了“大轉變”。雖然,這“說明斯大林和聯共(布)中央重視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注意到在這個領域里防止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侵蝕,未雨綢繆”[4]436。但用行政手段強制控制意識形態,以片面理解闡釋馬克思列寧主義,只能凸顯蘇聯領導人的意識形態話語霸權,不能增強反而削弱了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影響力。

二戰后,伴隨著蘇聯意識形態“大批判”,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不斷滋長。意識形態大批判首先在哲學領域展開,進行了對聯共(布)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亞歷山大洛夫《西歐哲學史》的批判運動。后來,大規模批判運動在語言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史學等領域廣泛展開。在語言學領域,批判馬爾的錯誤思想,闡述了斯大林形而上學思想,宣傳了新的“左”的觀點;在經濟學領域,批判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瓦爾加,進一步確立斯大林關于“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等。另外,還發起“列寧格勒案件”“醫生間諜案件”,以及對左琴科和阿赫瑪托娃的政治討伐等。有學者指出,“戰后批判運動針對的目標,是反對資產階級文化的‘俯首崇拜’,反對‘資產階級世界主義’,實質上是全盤否定西方現代資產階級文化,實行文化上的封閉主義、排外主義和孤立主義”[3]1102。這一系列的批判斗爭,嚴重扼殺了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開始走向封閉和僵化。表面上看,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變得風平浪靜,實際上暗流涌動,時機成熟勢必如火山般爆發。

(二)20世紀60—70年代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問題與挑戰

20世紀60年代,隨著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公開,蘇聯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非斯大林化”運動。長期以來,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強勢控制的蘇聯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這場運動,不僅“把領導蘇聯黨和社會主義建設長達30年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斯大林當作敵人來對待”[5],從政治上批判以往社會主義實踐中“左”的路線及人物,而且還從理論上徹底否定過去“階級斗爭越來越尖銳”的意識形態,公開宣揚階級調和,否認社會主義國家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這一認識和看法與馬克思主義“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科學論斷相悖,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建黨、革命和專政的理論基石產生嚴重侵蝕。總之,這場運動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正當性受到質疑,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受到限制,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受到挑戰。如赫魯曉夫根據個人信仰“解凍”文學,提出“創作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使蘇聯文學朝著資產階級自由化發展,促使蘇聯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急速成長。

20世紀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上臺,蘇聯進入改革步伐緩慢、經濟趨于停滯、保守氣息濃厚的歷史時期。1967年,勃列日涅夫提出“發達的社會主義”論斷,試圖探索社會主義發展的方位和階段,為“新經濟體制”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實質上,這是一種超越歷史階段的錯誤認識,是對社會主義發展狀況的誤判。面對經濟發展趨于停滯、政治體制日趨僵化、思想文化保守倒退、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現實境遇,“發達社會主義”的奇思妙想變得蒼白無力。這就引發民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排斥和冷漠,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難以彰顯影響力和控制力。雖然當時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意識到了這些問題,認為“意識形態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可能給我們帶來無法克服的危害”,要求加強意識形態的領導和斗爭,但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卻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絕對對立,拒絕吸收資本主義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并采取社會隔離、精神治療、驅逐出國等辦法解決意識形態問題。這種意識形態上的閉關鎖國和野蠻治理,進一步降低了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支持和認同,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遭到嘲諷與詆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問題開始演變成為話語權危機。

(三)20世紀80—90年代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危機與顛覆

20世紀80年代,蘇聯面臨極其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思想文化入手,加快推進和平演變。在國內,隨著蘇聯國內諸多矛盾和問題的積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越來越弱。“這是因為蘇共,準確地說,因為它的中央和幾任總書記,在整個后斯大林時期一直沒有能夠對全黨和全社會提出要求克服侵蝕黨和社會血肉肌體的教條主義的任務。”[6]15可見,意識形態問題已經從話語沖突轉變為話語危機,從思想層面轉入實踐層面,利益沖突加劇,社會思潮激蕩,改革稍有不慎就會激發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爭奪。

此時,戈爾巴喬夫上臺執政,提出改革“新思維”,認為“全人類的價值高于一切”“全人類利益高于階級利益”,主張民主化和公開化,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這些改革和實踐,實質是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否認歷史唯物主義、否認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舉措,導致蘇聯社會思想混亂和國家意識形態危機,給蘇聯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正如學者指出,“對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的信仰都在知識分子當中迅速地消失了”[7]74,“人們不是尋找建設性的辦法來醫治社會疾病,而是利用言論自由來毀滅這個社會”[6]15。由此可見,戈爾巴喬夫改革“新思維”,顛覆了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激發了社會思潮的爭鋒,最終致使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在錯誤改革中走向邊緣和毀滅。

二、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喪失的嚴重危害

意識形態話語權對傳播思想、傳遞價值、表達訴求、引導社會、維護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喪失,給蘇聯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共產黨執政帶來了致命危害,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失權失聲、共產黨執政失勢、人民思想失控和聯邦制國家失守。

(一)話語失聲、思想沖突,馬克思主義喪失指導地位

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共完全放松長期以來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任由各種社會思潮泛濫,黨和人民訴求難以表達,意識形態話語逐漸失聲,其中包括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聲音、代表歷史趨勢和社會潮流的各種聲音等。以往各種非主流聲音粉墨登場,各種話語發生對撞、沖突,馬克思主義喪失指導地位。

1987年,戈爾巴喬夫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歷史中“不應該有被遺忘的任務和空白點”,掀起了一股“歷史熱”,使主流意識形態無力招架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哲學領域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被抽象人道主義代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質徹底改變,其實質被后人稱為是一場“沒有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革命”;經濟學領域中,許多經濟學家借口“反思”,大肆鼓吹私有制經濟的“天然優越性”,崇尚新自由主義思潮;文學領域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宣揚極端民主和絕對自由,“創作”出大量丑化革命領袖、歪曲歷史事實的文學作品,混淆視聽,擾亂思想;歷史學領域中,有人借口“重新評價歷史”,大興歷史虛無主義之風[8]。此間,有人打著反教條主義和反僵化的旗號,排斥和挑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和地位,“借口‘多樣’‘多元’,稱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壟斷主義’,鼓吹共產黨黨內多種意見、多種綱領并存。又以‘多元’的名義,給自由、平等、博愛等冠以‘人類意識’的美稱,讓資產階級意識自由泛濫”[9]24。也有人把斗爭的矛頭指向馬克思主義,聲稱“馬克思主義是舶來品,不適合俄國國情,應該將馬克思主義驅逐出境”[9]28,其實質是為推行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改革路線”制造理論依據。就連當時蘇共中央負責意識形態的書記也說:“馬克思主義不是別的,就是一種打著科學幌子的宗教。”[10]181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被嚴重消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基礎被嚴重摧毀,意識形態話語失權失聲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喪失指導地位。

(二)信任危機、失權失勢,蘇聯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

主流意識形態在各種思想沖突中逐漸失聲,使蘇共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重大變化,蘇共失去了思想引導和控制的主動權,既無法向社會大眾表達自己的主張,又無法對各種丑化和污蔑黨的聲音進行辯解和批駁,最終出現信任危機,在信任缺失中倒臺,喪失執政地位。

1989年,“在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針對蘇共提出了許多批判意見,包括嚴重指控,乃至號召‘復仇’,號召要把國家從‘蘇共的壓迫下’解放出來”,“卑鄙無恥的謊言到處泛濫,謊言把原蘇聯3億百姓中的許多人騙成了傻瓜”[6]313。而這些精心策劃的行動,其目的就是破壞黨的威信。“到1991年,在主流輿論千百次地否定蘇共和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各種媒體把黨的領袖形象抹得漆黑一團的情況下,部分黨員和群眾把那些流言和謬論誤認為真理,他們已經不知道應該擁護誰、反對誰。”[11]面對這樣的情況,蘇共沒有及時辯解和駁斥,也沒有進行一番變革,更不用說向社會大眾表達自己的主張,為新條件下的工作做好準備。“黨由于盲從,或者支持、放縱自己的最高領導,毀掉了它最積極的那部分成員。然后時過不久,在蘇共的意識形態領袖作出榜樣之后,成千上萬的黨員也離黨而去”[6]314,逐漸失去了社會大眾的信任。各種敵對力量借機用各種方式向蘇共發動進攻,各種非政府組織日漸壯大,打著“自由”“民主”的口號,詆毀污蔑共產黨,推翻共產黨的領導。“1989年12月10日,莫斯科一些非正式組織舉行數千人參加的集會,公然要求取消憲法中關于黨的領導地位的條款。”[4]6941990年蘇共中央全會通過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行動綱領草案,宣稱黨將“放棄政治壟斷地位”“不再獨攬國家大權”。至此,蘇共完全失去政治優勢和執政地位。

(三)民族失控、思想混亂,蘇聯聯邦制國家最終解體

蘇聯是一個民族主義根深蒂固、民族關系復雜的國家,當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驟然崩塌,國家掌握不了話語權,各種思想則加劇對撞和沖突,引發思想混亂,使國家和社會失去凝聚力,最終導致國家解體。

“在失去由憲法保障的社會主要角色的地位之后,黨無法通過民主途徑再次獲得這一地位。事實上,蘇共并未準備好認同在黨內存在著思想觀點不同,但同樣追求改革的力量,認同黨外的政治多元化。新的思想基礎的缺失也負面地顯現出來了。”[12]隨著蘇共失去執政地位,蘇聯聯邦制國家也失去了統治基礎,國家認同感不斷被弱化,國家變得混亂不堪,“在民族問題上已陷入危機,非俄羅斯民族反對‘一體化’和‘俄羅斯化’,宗教的復蘇已同民族斗爭結合起來”[13]。“不少知識分子迅速走向并受命于不同政治流派,對蘇聯歷史和黨政機關展開嚴厲的批評,原有的嚴格的社會政治生活規范和監管被徹底終結,嚴厲的辭藻將蘇聯當時的不少問題推向風口浪尖。”[14]“各種政見、各種‘主義’、各種學說泛化,各種反對蘇維埃政權的聲音、反對布爾什維克政黨的聲音在潛滋暗長,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魚目混珠、錯綜復雜。”[15]國家掌握不了話語權,各種思想加劇對撞和沖突。面對這類問題,國家和社會已經失去了凝聚力,人們不是尋找合理性的方案來維護國家穩定,“不是尋找建設性的辦法來醫治社會疾病,而是利用言論自由來毀滅這個社會”。整個國家和社會“破壞性傾向戰勝了實證主義傾向”[6]15。民族失控、社會思想混亂,蘇聯聯邦制國家解體終成定局。

(四)失權失守、文化乏力,無法抗衡西方的和平演變

隨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失權,主流聲音失聲,本身混亂的社會思想,使一直處于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包圍圈之中的蘇聯,沒有力量消除外來文化入侵,無法抗衡西方的和平演變。

美國為了搞垮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和平演變戰略,利用媒體輿論煽風點火,開展意識形態攻心戰。而蘇聯在思想上理論上的自我混亂、自棄陣地、自毀根基,在意識形態領域主動權的喪失殆盡,造成了蘇聯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的弊病和失誤。面對洶涌而來的外來文化,蘇聯主流聲音早已失聲,面對眾多威脅的滲透,蘇聯文化陣地早已失守,“當敵人向蘇聯和社會主義發起實實在在的進攻時,黨的意識形態‘機器’竟完全喪失了行動的能力”[6]16。“1987年1月,作為戈爾巴喬夫公開化運動的一部分,蘇聯開始停止對英國廣播公司的干擾,并于1987年5月終止了對美國之音的干擾”[16],許多人受西方外來文化影響,在思想上投敵叛國,拋棄社會主義,比如當時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蘇共政治局委員雅科夫列夫,“在電視直播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激進派代表的反共反社會主義的言論后,他不但不組織力量進行反擊,反而強調‘應該防止病態地對待批評’。顯然,他是支持激進代表們的言論的。雅科夫列夫利用他控制的新聞機構和傳媒,公開迎合西方敵對勢力的需要,宣揚西方的價值觀,鼓吹‘全盤西化’,并且造謠誣蔑和丑化蘇共領導人,這就更加加劇了群眾的思想混亂”[17]。由此可見,這樣一個意識形態陣地失守、思想動搖、文化乏力的蘇聯,根本無法抗衡西方和平演變,無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特別是意識形態安全。資本主義無情地搶奪蘇聯意識形態話語權,使之徹底資本主義化,最終西方和平演變策略得逞。

三、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喪失的當代啟示

從根本上講,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演變和喪失,是因為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出現了嚴重問題,如體制僵化、政治腐敗、改革乏力、民族矛盾等,迫切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從而牢牢掌握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然而,蘇聯國家意識形態建設與之南轅北轍,最終導致蘇聯走向解體。這些歷史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堅持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牢牢掌握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

“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18]可以看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9]193。我們“不能放任意識形態‘自流’,必須引領和掌控意識形態發展,使其始終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準確體現和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訴求”[20],必須有效防止失權失聲,防止產生話語沖突。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一方面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在新聞輿論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等方面的原則導向問題,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21]。通過堅定政治立場和輿論導向來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我們必須切實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意識形態話語權牢牢攥在我們真正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忠誠于人民的中國共產黨的手中,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能旁落。另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全黨、團結人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思想基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內在要求,不讓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和價值理念有機可尋。

(二)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體,營造舉旗幟聚民心的社會輿論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22]在社會輿論環境中,“準確、權威的信息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泛濫”[23]。蘇共在其執政期間嚴重忽視了輿論的力量,放棄了對輿論工具的掌控與引導,結果消極輿論就變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沖垮了蘇共,擊潰了蘇聯。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發展平臺更寬廣,發展空間更廣闊,輿論工作比蘇聯當時更重要更艱巨更復雜。我們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22],更加重視輿論力量,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體,把輿論工具牢牢攥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結合新老媒體各方面優勢,充分發揮傳播媒體的社會輿論正向引導作用,“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22]。“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1],營造舉旗幟聚民心的社會輿論,掌握好意識形態在社會輿論上的話語權。

(三)高度警惕西方文化輸出,堅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信

如何增強抵御西方文化輸出的能力、提高化解文化滲透風險的能力,始終是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展形勢總的來說是好的,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24]面對西方文化的輸出和滲透,我們“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25]。相反,要高度警惕和防范外來思想滲透,防止思維西化,及時疏導和管控多元化思潮,打破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霸權,拆掉西方價值理念滲透的主陣地、主戰場,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揭開西方資本主義的面紗,看透多元文化的本質,高度警惕西方文化輸出,不斷增強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能力,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堅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防止蘇聯歷史重演。

(四)創新話語,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

蘇聯幾代領導人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也在不斷“創新”話語,但其“創新”把蘇聯話語沖突推向了另一個極端,使蘇聯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嚴重背離。因此,我們“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必須堅持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互結合、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相互聯通、對內宣傳與對外傳播相互映襯,“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23]。

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互結合。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不但立足于堅實的理論基礎上,而且扎根于中國的社會現實。因此創新話語要在不斷豐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后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26]。同時,“檢視主流意識形態自身的不足與缺失,正視各種輿情反映和聚焦的社會問題,積極回應時代呼喚,解答民眾困惑”[27],推動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深度融合。

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相互聯通。官方話語是闡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至關重要,而民間話語代表著群眾的聲音,二者都不可忽視。面對越來越大的民間話語沖擊力,“官方話語要說出群眾想聽、愿意聽、聽得懂的話,使用群眾想用、正在用、喜歡用的話語符號,輿論引導才能有效果,才能將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28]。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積極關注群眾心聲,順應意識形態發展大勢,促進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相互聯通。

對內宣傳與對外傳播相互映襯。對內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把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更好地滿足人民急切需要滿足的需求,更好地解決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使我國信心更強、民心更聚、人心更暖,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牢牢筑在人民的心中。對外要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聽清中國聲音,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與世界的聯系和互動。“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29]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充分發揮新興媒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廣大留學人員對外交流,加強內引外聯、牽線搭橋,幫助他們更好地當好中外交流的民間大使,使對內宣傳和對外傳播相互映襯。

參考文獻:

[1]蘇冰,劉頎.結構維度: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J].江淮論壇,2020(1):47-53.

[2]張驥,申文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我國思想宣傳領域面臨的挑戰與實現方式探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1):163-168.

[3]沈志華.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下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4]陳之驊,吳恩遠,等.蘇聯興亡史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劉舸.蘇聯意識形態崩潰始自拋棄階級觀點[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121-128.

[6]尼·伊·雷日科夫.大國悲劇——蘇聯解體的前因后果[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7]大衛·科茲.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8]郭穎,寇新華.前蘇聯的社會主義根基是如何被掏空的[J].人民論壇,2016(30):120-121.

[9]丁雪梅.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社會思潮透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10]江流.蘇聯劇變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

[11]李燕.男兒為何不抗爭——蘇聯解體前蘇共基層黨組織與黨員思想狀況分析[J].紅旗文稿,2015(18):33-37.

[12]Е.普里馬科夫,貝文力.蘇聯為什么會終結?[J].俄羅斯研究,2011(5):25-39.

[13]孔寒冰.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形成、糾結與解體[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2-28.

[14]徐仲偉,代金平.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顛覆與蘇聯解體[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2):102-109.

[15]伍志燕.蘇聯解體過程中的意識形態演變及歷史教訓[J].湖湘論壇,2019(2):99-106.

[16]常梅.從蘇聯解體看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兼論我國加入WTO之后傳媒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采.寫.編,2001(3):16-18.

[17]唐修哲.輿論失控——蘇聯解體的催化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1):107-109.

[18]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5):15-19.

[19]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20]廖小明.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演變及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3):68-74.

[21]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01).

[22]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2-20(01).

[23]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OL].[2019-03-16].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3/16/c_1124241424.htm.[2020-04-13]

[24]習近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1-06(01).

[25]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01).

[26]習近平.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1-30(02).

[27]謝金輝.堅持守正創新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與話語權[J].學習與實踐,2019(1):5-11.

[28]吳瓊.創新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話語表達方式[J].紅旗文稿,2017(10):22-24.

[29]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01).

(責任編輯:文 樞)

(校? 對:李雪瑩)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芻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本質及危害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8:04
網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從意識形態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廣告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6:27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55:21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43:37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4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高清视频一区|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在线国产毛片|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日韩第九页|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线天|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国产青榴视频| 香蕉网久久|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在线一级毛片|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91色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劲爆第一页|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久久精品电影|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无码国产伊人|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亚洲成人播放| 国产精品第一区|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久久青草热|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99激情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在线国产|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色精品视频| 97se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