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情感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情感教學可以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教學感染力。小學語文有著獨有的學科特點,其更加關注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塑造學生的同理心、指導學生形成豐富的思想和情感。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改善教學的有力手段。文章主要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應用
一、 引言
情感是人類豐富內心活動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好情感教學可以極大提高教學效果。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改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溝通。文章的研究路線是先分析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然后進一步提出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
二、 含義分析
(一)什么是情感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會發生眼神的交流、語言的溝通、動作的傳遞、面部表情的心領神會以及思想情感的碰撞。語言、動作、面部表情等都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會和學生產生情感上的融通,這一過程就是情感教學。情感教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廣義來說,情感教學就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狹義來說,情感教學就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是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依照根據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和學生達到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和融通。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有很多很好的素材,例如,課文里的故事、古詩等。這些素材都是和表達情感相關的,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對文章和古詩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這一特定的情景中與老師達到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鳴。
在先進的教學思想、理論指導下,把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成為小學語文課程內容中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提升學生運用、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協作精神,并且有效地完成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共新型教學模式。
(二)關系及意義
現代信息技術早已在城市地區的語文教學中發揮起巨大作用。從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情感教學的關系來看,信息技術對后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輔助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質量。
從信息技術的作用來看,其對情感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第一,信息技術極大豐富了語文教學的素材,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情感表現力;第二,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在語文課堂上營造出強烈的情感氛圍,例如可以通過背景音樂、視頻教學等來增強代入感,營造良好氛圍;第三,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熱情。
(三)必要性
1. 能夠通過對語文情景教學的設立,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整合點分類中包括創景激趣類,它要求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重視真實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情景的設立從中獲取語文知識。例如,一篇課文在開始講解時,通常都要對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創作背景、社會背景進行簡要的了解,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一般對于教師而言都會有一帶而過,這樣學生的興趣也會很難提起來,然而長篇大論的對背景進行描述,也會脫離對原文的軌跡,因此,教師就需要采取信息技術形式,對課文背景、內容進行創設情境,這樣既能夠提高教師的課程導入模式,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情于景,能夠在特定的背景下,對文章進行學習,是掌握作者情感內涵最有效的方法。
2. 能夠拓寬、讀寫教學模式的需求
語文這門學科是綜合性質比較強的,當前網絡技術發達,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豐富多樣化的資源、素材。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為核心,把教師與學生引入全新,教與學的世界。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得語文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課外的拓展延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基礎知識進行提問,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問題,總結結論,或者老師可以通過微課,要求學生對于課程的預習,并且要先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搜集,然后讓學生自主地去制作PPT課件,這些方法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當前,許多學生家里都有電腦,他們就能夠與教師、同學時刻保持聯系,并且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能夠把課堂上的課件靠背回家,然后通過互聯網整合,作出進一步學習。部分優秀學生可以將著作上傳到網絡,方便教師的批注,并且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深刻的交流。
三、 如何開展
(一)利用信息技術帶入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最普遍的一個教學場景就是先朗讀課文,然后再對課文進行講解。在朗讀和講解的過程中,老師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適當地根據課文內容播放一段音樂背景,或者是一段帶有純音樂的視頻,這樣做有幾個好處。首先,音樂能夠很好地感染人的情緒,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朗讀課文,即使朗讀過程投入豐富的情感,但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學生還是比較容易走神。此時,如果輔助一段深情的音樂,配合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其感染力一定非常強烈。能夠很好地增強朗讀的代入感,增加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共鳴。其次,視頻的運用可以增加學生的畫面感,通過視覺上的沖擊在學生腦海里形成強烈的刺激,從而增強教學的代入感。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為了增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老師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師生溝通平臺,為學生反饋意見提供有效的渠道。通常情況下,學生對語文教學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這些觀念的產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上課過程中立刻就能形成的。只有讓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后,經過一定的思考和沉淀才會得出自己的結論和看法。另一方面,有部分學生即使有了想法也不一定愿意在課堂上直接表達,有可能出于性格的原因,或者學生比較膽小害羞。總之,學生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和老師進行溝通。綜合以上兩點,老師需要在課后為學生提供一個反饋課堂意見和建議的渠道。此時,建立一個信息化的溝通平臺就顯得非常必要了。現如今很多城市地區的小學生已經有用自己的智能手機了,所以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方便和學生進行溝通。微信群里相對寬松,教師和學生也可以聊一些和生活相關的話題,從而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情感共鳴
語文教學比較注重對文章的賞析,關注對文章的情感把握。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多個角度對課文進行解讀,增加學生情感共鳴。一方面,從文字角度對課文進行賞析,文字內容是一篇文章傳達思想情感最直接的途徑。因此,老師應該從文章中用詞、句子、段落之間的起承轉合分析作者的情感脈絡,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遞的情感。另一方面,文字以外的內容是很好的情感輔助信息。一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文章作者的生平經歷、文章內的畫面感等都能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情感把握。信息化教學在優化語文教學方面有很大的幫助。例如,了解一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和信息。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是《賣火柴的小女孩》,老師可以節選相關的電影視頻,通過電影畫面增加課文內容給學生的情感沖擊,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作文教學
作文是學生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窗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把作文教學當成重點。教師不僅可以通過作為了解學生對事情的看法,了解一個學生的價值觀和審美水平,還可以通過對學生作文的點評增加了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的機會。有時候教師還會在班級里朗讀優秀的學生作品。這些都是很好的情感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向學生推送好的文章素材,幫助學生掌握選擇素材的方法。素材的形式不僅僅局限于文字,也可以是好的視頻和音頻。例如,可以建立班級的語文教學微信公眾號,推送好文章,好的寫作手法,好的寫作素材等。
(五)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將內容得以體現
多媒體具有直接、簡便的特點,能夠將復雜的文章,通過簡練的語言在幻燈片中展現出來,這使得教學變得更加簡單。幻燈片的使用也為教師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使得教學更加簡便,教師不用再一字一句的對文章進行分析,同時,也為學生進行文章理解提供了有效幫助。當然,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按照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利用幻燈片,把適當的內容進行一些修改,這樣教學內容就會相對變得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也不會吃力,通過多媒體幻燈片的利用,從而來提高小學語文,在情感教學中的質量。
(六)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參與度
多媒體幻燈片的利用,能夠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進師生關系,在平時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以其為主,學生為輔,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聽,并且小學生的注意力極其低,容易分析。教師的所注重的僅僅是教學質量,以及對于教學內容推進的重要,反而新課標的提出,是要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互動是極其重要的。通過多媒體幻燈片的利用,教師可以找出一些稍微比較簡單的文章,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篇文章的編排幻燈片,然后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給教師與學生講解文章,這樣一來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既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又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 結束語
綜合以上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情感教學素材,提高情感教學的效果。從具體的途徑來看,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語文教學的情感代入感、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互動平臺、增加語文課堂的情感共鳴等。因此,在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語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林瑞娟.探究小學語文情感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
[2]居婷婷.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J].新課程:小學,2018,12(7).
[3]李春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學周刊,2016(31):193-194.
[4]金麗娟.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11):32-33.
作者簡介:蘇志紅,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