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藝術審美,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音樂課堂的構建形式具有多樣性,學生課堂參與感較強,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多聲部教學在合唱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作用與目的,但小學階段的音樂合唱教學中多聲部教學有效性不高,這也就導致學生難以對多聲部合唱技巧進行掌握。對此文章對提升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合唱教學;多聲部教學
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情緒得到釋放,對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與審美具有重要作用,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所占比重較高。多聲部合唱能夠更加有效地體現歌曲的主體與魅力,但多聲部合唱從教學方面來講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這也就影響著音樂合唱教學質量。
一、 小學音樂多聲部合唱
(一)多聲部合唱
多聲部合唱是指在歌曲合唱中同時出現兩個及以上聲部進行表演。多聲部合唱對演奏樂器、伴奏等要求不強,其主要是依靠參與合唱的個體聲部差異表現出的藝術形式。為保障合唱質量,各聲部演唱過程中要進行默契配合,以保障各聲部之間發聲的優美。聲部的劃分是根據演唱者個人聲音特色所擬定的,這也是保障聲部演唱質量的關鍵,不同學生之間音色、音高具有差異性,為更好地表現學生聲音之美,教師可采用多聲部開展合唱教學,以彰顯學生個性與共性,培養學生音樂文化素養。
(二)多聲部合唱的種類
多聲部合唱主要是根據學生音色對聲部進行的劃分,以降低合唱難度,提升合唱藝術效果。一般從音色劃分來講,主要分為同聲合唱與混聲合唱;從合唱表演形式來講,主要分為伴奏合唱、領唱以及大合唱。多聲部合唱有效地利用了學生音色與音高特色,進而對學生演唱片段進行不同聲部的劃分,進而統一進行表現,多聲部合唱能夠給人多層次的音樂感受。多聲部合唱是現階段最理想的合唱狀態。
二、 多聲部合唱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學生音樂審美素養
音樂教學對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具有積極作用,多聲部合唱能夠使學生了解更加豐富的音樂知識,對提升學生音樂審美具有積極性。音樂審美素養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具備音樂欣賞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同的音樂作品之間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且作品情感表達具有差異性,為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了解,教師要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多聲部合唱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各聲部之間的音樂魅力,是學生了解音樂的重要途徑,基于此在音樂教學中適當開展多聲部合唱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學生音樂審美,進而奠定學生音樂學習基礎。
(二)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多聲部合唱需要各個聲部的學生進行配合,以彰顯合唱曲目的藝術性,這也就要求學生之間需要進行合作。對學生進行多聲部合唱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多聲部合唱的認識,對多聲部合唱分工進行明確,進而強調各聲部之間的合作性,進而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提高團隊合作能力。高質量的合作能夠提升學生合唱效果,對合唱曲目的表達更加具有促進作用,為保障合唱曲目的演奏質量,在各聲部演唱練習中,學生要對自身的音量、節奏、速度等進行調整,以保障整個合唱曲目的藝術表達效果。同時借助多聲部合唱教學,學生能夠培養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與音樂審美素養所不同的是核心素養更加具有全面性,是現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理念。核心素養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德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多聲部合唱教學其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多層次的剖析,這也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同的音樂作品之間具有不同的音樂風格,所彰顯的文化內涵具有差異性,這也就有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了解,進而對音樂文化的多樣性進行了解,這也就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感知,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
小學生階段受限于學生年齡認知特點,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具有極強的個人色彩,這也就不利于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多聲部合唱能夠有效地實現學生之間的互通,有利于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開展多聲部教學具有一定的困難性,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疑問,基于此學生之間會進行不斷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社交能力能夠得到提升,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學生能夠更好地與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這也為學生社交奠定了基礎。
三、 提升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模式 提升教學趣味性
音樂課堂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對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有效性。多聲部合唱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且受多聲部合唱教學難度的影響,學生難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感,進而以保障多聲部教學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多聲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融入模仿教學法,將不同聲部以小組進行組建。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依靠卡農音樂游戲進行教學,教師將不同聲部的小組進行明確,組織各聲部之間進行旋律模仿,在進行旋律銜接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強調時間差距,進而保障各聲部之間的有效銜接。這一教學模式主要是依靠模仿教學進行,模仿教學具有一定的干擾性,這也就要求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進而在聲部配合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合唱的魅力,進而保障趣味教學的實現,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
(二)優化合作教學 提高各聲部配合程度
合作教學是當下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而提高各聲部之間的配合程度。多聲部合唱教學需要同聲部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進而提升多聲部合唱的藝術性。音樂教學應將推動學生的素質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從音樂教材的編排上看,從多聲部節奏到多聲部打擊樂伴奏,每一組多聲部音樂的不同聲部之間都存在較大差別。
不同聲部之間的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差異性,部分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強化同聲部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以保障學生能夠貫徹合唱學習的目標。基于此教師可在對學生進行聲部劃分之后,對學生進行合作引導。不同聲部之間學生學習程度具有差異性,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引導,進而使同聲部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在此過程中提升聲部之間的配合程度,進而保障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新教學模式 實現多聲部教學多樣性
多聲部合唱教學始終是當下小學階段合唱教學的教學難點,對此為實現多聲部教學質量的提升,音樂教師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措施,但現階段大部分教學模式難以促進多聲部合唱課堂質量的提升,對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下,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能夠使得教學活動更加具有實踐性,且能夠教學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這也就對提升教學質量有著積極作用。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喜愛的單聲部兒歌改編成簡單的合唱,把難度較大的多聲部合唱作品改編成二聲部合唱,讓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有效滿足。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可以提高作品的新穎性,能調動學生的歌唱興趣,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除了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教材創編和加工以外,還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利用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和技巧進行創造,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綜合創新能力。
(四)強化教師指揮 促進多聲部合唱有效性教學
為保障各聲部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教師要強化指揮工作,進而以保障多聲部教學有效性。在合唱活動中,指揮人員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高質量的指揮人員能夠提升多聲部合唱質量,提高藝術表現力。合唱指揮工作的開展主要是利用手勢動作實現的對演唱者的引導,小學生領悟能力有限,對此教師在指揮過程中,要減少復雜手勢的應用,在不斷的訓練中強化學生對指揮手勢的理解,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配合程度,以優化多聲部合唱教學有效性。
合唱指揮在合唱活動中具有較強的作用,對此教師在進行指揮的過程中,要對合唱過程中的起拍與收拍進行明確,進而保障學生在演出過程中能夠找準節奏。同時指揮動作貫穿整個表演過程,作為表演形式的一種,這也就要求教師對指揮動作進行優化,進而給人以美的感受。另外教師作為指揮人員,要重視與學生演唱的配合程度,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進而以落實多聲部合唱有效性。
四、 結束語
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過程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為強化教學質量與教學有效性,教師要致力于對教學活動的創新與優化。多聲部合唱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師要通過提升自身專業性、優化模式等途徑,全面落實多聲部教學的創新,以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影.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有效合唱教學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20(11):218-219.
[2]羅東娟.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北方音樂,2020(10):179-180.
[3]馮星星.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多聲部歌曲表現能力[J].江蘇教育,2020(33):48-51.
[4]盧莎莎.核心素養理念引領下小學拓展性音樂課程的開發:以多聲部歌唱教學為例[J].藝術評鑒,2020(4):105-106.
[5]張藝峰.如何構建多聲部視唱與指揮訓練教學實踐平臺[J].藝術研究,2020(1):152-153.
[6]盧世鳳.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有效合唱教學的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9(22):90.
作者簡介:蘇少泉,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松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