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瑞芳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趣味化教學走進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師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鑒于此,本文將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趣味化教學展開論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060-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interesting teaching has entered the primary school math classroom. Teachers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math problems raised by teache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ogic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fun-oriented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propos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terest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普遍是填鴨式教學,根據教師的教學經驗,將所有數學知識點、考點直接講授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完成正常授課內容之后,讓學生采用題海戰術對課上已經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從練習題中總結解題思路,導致學生每天晚上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輔導,教學效果非常不好。為了改變這樣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教師提出有懸念的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增強學生數學探究欲望。
比如,教學《認識數字》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平時生活中接觸的數字方式是什么?學生的回答有:公交車路線使用數字、計時時使用數字、玩捉迷藏時使用數字、媽媽給自己買新衣服時花錢也使用數字。這樣的方式能提高學生對數字的認知,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數字的含義和應用。
二、創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數學體驗感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身沒有過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點的積累,傳統數學教師在上課時,經常使用專業術語講課,很多詞語是學生聽不懂、無法理解的,因此學習效果不好。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教學趣味性。
三、引入游戲環節,提高學生參與度
學生的年齡特點就是喜歡做游戲,游戲是促進趣味性教學模式更快速進入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方式,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所講授的內容組織學生一起參加游戲競賽比一比、賽一賽等,可以是個人戰也可以是小組團隊戰。引入游戲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教學的參與度,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學習《認識物體》,學生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錐體等,教師可以組建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團隊合作,分工明確,親手制作不同大小的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設計的物體羅列出來,看哪一個小組物體搭得最高、最穩定。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增強學生對物體各個表面的認知,對物體的穩定性結構有更加生動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印象。
四、插入數學故事,集中學生注意力
喜歡聽故事,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共同特征之一,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適量插入數學故事,提高教學趣味性。同時,有時小學課堂紀律是很難管控的,學生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聲說話討論的現象。這時教師插入故事,比如《田忌賽馬》的故事,或為什么人民幣的面值只有1、2、5、10這四個數字的故事,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快速回憶自己學過的知識點,對其進行復習和鞏固。
五、創新作業形式,提高數學實用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創新作業批改形式,幫助學生樹立小主人翁意識。學生上交作業之后,教師可以將作業分發給每個小組,采取小組互批的方式,讓學生實際觀察同學的字跡工整程度,和其他同學的數學邏輯思維、解題思路,在給其他同學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是幫助自己重新復習知識點的過程,促進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另外,教師可以對作業內容進行創新,傳統教學中都是課后教師給學生留非常多的家庭作業,學生一直都在做題,沒有有效輔導,學生作業質量非常低,為了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除了基礎的家庭作業之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布置實踐性家庭作業,鼓勵學生動手總結和統計數學問題。比如學習統計學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整理家庭中每個月的開支情況,并做出詳細說明,也可以設置親子家庭作業,讓學生適當放松一下。
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趣味性,教師可以在班級組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參與各項數學游戲活動、數學知識討論活動和家庭作業相互評判的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熱烈的討論氣氛也會感染更多的學生一起加入小組學習中,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每一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交流的觀點,當學生的思維產生誤差時,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提供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技巧,教師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保證學生以最佳的狀態融入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生數學討論的積極性,鍛煉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七、加強師生交流,提高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小動作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當學生出現學習狀態變化時,教師要及時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產生變化的原因,是否需要教師提供幫助,還是單純就是沒有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尤其是班級中平時不愛說話、不喜歡和同學互動、不愛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格外細心和耐心,幫助這些學生快速融入數學學習中,融入班集體,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定期檢測他們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掌握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采用合適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再次講解一遍,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鍛煉學生數學思維。
八、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師可以創設相關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創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數學體驗感;引入游戲環節,提高學生參與度;適量插入數學故事,集中學生注意力;創新作業形式,提高數學實用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加強師生交流,提高學生數學思維。通過以上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為學生以后深層次數學學習夯實基礎,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郝少偉.淺談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
[2]馬玉連.小學數學課堂趣味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3]王多海.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J].學周刊,2020(13).
[4]黃俊生.試論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5).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