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思想在新時期下呈現出快速更新的趨勢,思維導圖這一先進的授課模式凸顯出其優勢,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與各授課環節進行融入,這樣不僅能極大程度地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還能對其以往禁錮的思維進行切實有效的發散,使之尋找到與自身能力相契合的學習方法。巧用思維導圖,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點進行精準化的串聯,突破授課中的多個難點,強化學生獨立意識并使學生形成歸類習慣,從而構建出新時期下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六年級;思維導圖;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30-02
【Abstract】Educational thinking is showing a trend of rapid update in the new era. The advanced teaching mode of mind map highlights its advantages. It requires teachers to integrate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each teaching link, which can not only greatly reduce Students memory burden can also effectively diverge their previously confined thinking, enabling them to find learning methods that fit their own abilities. The clever use of mind maps allows students to accurately connect the knowledge points they have learned, break through multipl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sense of independence and form a categorization habit, thereby building an efficient classroom in the new era.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xth grade; Mind map; Application analysis
思維導圖即將腦中思維過程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展現,呈現出一種放射性,在多個圖形的組合下凸顯各概念間的聯系。實踐中,該授課方式能夠對學生潛在的能力做到極大程度的挖掘,使之在圖文并茂的視覺刺激下打開以往的思維空間,將表面沒有關聯的知識點連接在一起,形成完整且牢固的結構,使之記憶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增強。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能將零散的書本內容進行聯系,從而彰顯結構性,讓龐雜的內容簡單且邏輯化,使學生將新舊內容結合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鍛煉其綜合能力,也能夠使學生六年級時構建出科學愉悅的復習模式。
一、巧用思維導圖,串聯所學知識
在新課程下,數學所用教材也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故整體的授課節奏也應結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進行切實有效的優化。六年級的數學課堂需要學生能夠對以往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形成扎實且完整的根基來迎接初中生活。教師應帶著先進理念,巧用思維導圖,將過去所有的數學概念、關鍵點等進行最大限度的串聯,使之在腦中形成與自身思維相契合的一個清晰的知識結構。為此,教師應通過多樣化點撥,配以學生具有的邏輯性,完成構建過程,使之在復習中進行相應總結。例如,解讀“圓柱”的一些知識點時,教師并沒有向學生展示出圓柱表面積是如何去求的,而是開始結合原有知識一步步繪制思維導圖。即先將圓柱進行拆分,呈現出圓,再劃分出矩形,將以往的內容串聯起來,復雜的面積開始呈現出簡單化。然后,教師再給出例題“圓柱底面的實際直徑為8米,該圓柱高10米,求表面積”,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已得到面積公式,便開始進行套用,列出[3.14×10×20+3.14×(10÷2)2×2]這一算式,再通過逐步計算得到785平方厘米的答案,在對公式進行記憶的同時也可以將各計算方式做到相應鞏固,完成“溫故”而“知新”。圓柱將矩形與圓等的面積做到相應結合,教師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其連接,使學生看到圓柱體時便可以聯想到多個知識點,也可在遇到矩形時反過來想到圓柱等。
二、借助思維導圖,強化獨立意識
教師應在雙向互動和作業中對學生真實的情況做到相應掌握。部分六年級的學生雖能將接觸的新內容吃透,但以往的一些知識點卻被遺忘,在進行綜合性訓練時暴露出諸多問題。教師隨之利用思維導圖,在回顧中將這一問題做到有針對性的解決,使之帶著主動性對以往內容進行最大程度的回顧。具體而言,一是布置個性化作業,鼓勵學生通過歸納的方式對舊知識進行總結,可選用喜愛的圖形和結構完成,使之思維的特點在多種不同的導圖中進行展現。二是通過點撥方式讓學生在繪制時感受到當中樂趣,能夠將多個內容繪制在一個圖形中,使之對重點部分進行取舍來完成并不斷改進,使導圖更加完善,萌生主動性,飽含熱情地參與不同導圖的繪制,也強化其獨立意識,能夠對以往內容做到相應回顧而給后續復習帶來助力。三是借助學生已繪制完成的導圖設計復習題,融入多個知識點,使之在計算時將新舊知識結合,對其腦中體系做到相應完善,帶著堅固的根基去完成六年級各階段的復習,使學生不再畏懼和吃力。
三、通過思維導圖,突破授課難點
即使是六年級的小學生,其歸類能力也略顯薄弱,易對有著相似性的概念產生一定混淆,在復習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而感到吃力。六年級的整體知識量較大,學生記憶時也有一定難度,思維導圖可有效地將相似點做到極大程度的區分,使混淆部分以多種方式進行展現,一眼即可完成區分。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思維導圖與之不同的邏輯需求契合,鼓勵其找到各知識間的異同點,讓其思維空間得到切實有效的發展,能夠找到與自身喜好相同的記憶方式。例如,解讀分數乘法時,教師首先傳遞相應的運算方法;其次,進行習題訓練,給出已知條件“參與校運動會的同學有72人,男運動員占總數的[49],求女運動員的人數”。教師鼓勵學生以線段圖的方式標注男、女運動員在整個線段中的位置,使之所占部分較為直觀,再列出相應算式,部分同學以[72-72×49]求解,另一部分則列出[72-(1-49)]的算式得出相同答案。學生間的思維差異凸顯,切入點不同,但均能得到正確答案;最后,帶領學生一同繪制思維導圖,以“分數乘法”為主線,用自身喜愛的圖形或結構進行相應延伸,能夠將概念、計算方法、定義等多個部分融入,借助不同的顏色使重點部分凸顯,使之通過分享來對比,思路進行碰撞而對知識進行極大程度的鞏固,也帶著熱情去更改自身導圖,將不足之處進行彌補,授課難點在逐層遞進中得以突破。
四、調整思維導圖,形成歸類習慣
計算時,學生因思路不同或操作失誤等導致結果不夠準確。那么,教師對思維導圖進行調整,完成錯題的有效歸類,讓其在整理時看到自身的缺點,能夠將常見或馬虎的問題做到極大程度的解決,可避免學生多次犯錯,也使之形成歸類習慣。例如,教師設計錯題整理活動,讓學生對試卷進行整體觀察,通過扇形、樹形等不同方式進行總結。學生能夠自覺地將整套試卷劃分為:計算、填空、選擇等不同類型,再進行細分而完成導圖的繪制。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導圖繪制情況,進行相應點撥:將計算類細分為行程、盈虧等類;將圖形類分出方陣和指數等。學生馬上將統計問題進行補充,細分出工程和抽樣等,對思維導圖進行調整與擴充,呈現出完善性。
五、結語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凸顯出其可行性,帶著一定趣味性,憑借不同程度的邏輯性滿足學生在各成長階段的個性化需求。特別是在六年級,思維導圖能夠將龐雜內容重新組合,帶著發散性的先進思維去內化新知識,同時在直觀化的授課中完成各單元的復習,使學生數學根基愈發牢固。實踐中,教師應對新授課成效進行科學且全面的反思,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大方向,調整思維導圖及授課的整體節奏,迎合其喜好又不失約束,使學生腦中原有知識體系呈現出穩固性,能夠在新知識的融入下對知識系統做到切實有效的完善,讓學生帶著極高的數學素養迎接初中的校園生活。
參考文獻:
[1]張樹名.解析思維導圖在六年級數學復習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02).
作者簡介:張擎宇(1984.08-),男,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責任編輯? 袁? 霜)